春秋二王劍

春秋二王劍出土於湖北省的襄陽、江陵。在襄陽出土的一把,因長年埋藏在陰暗潮濕的古墓里,已嚴重鏽蝕;但美麗的圖案花紋還依稀可辨,它是吳王夫差劍。另一把在江陵出土的依然鋒利異常是越主勾踐劍,光澤奪目。

春秋二王劍

湖北省的襄陽、江陵曾先後出土過兩把古代的寶劍。襄陽出土的一把,因長年埋藏在陰暗潮濕的古墓里,已嚴重鏽蝕;但美麗的圖案花紋還依稀可辨。劍身的十個陰文篆字也清晰可認,這就是吳王夫差劍。另一把江陵出土的是越主勾踐劍,這把劍至今仍鋒利異常,光澤奪目。劍是古代帝王的珍品,湖北是古代楚國的舊地,由此,人們自然會問:吳王、越王的寶劍怎么會流落到楚國呢?這裡包含著許多歷史故事。

春秋末年

正當各大國爭霸之際,吳、越兩國興起於現在的江蘇南部和浙江一帶,它們與楚國相鄰。開始,吳國較強,越國較弱,兩國素來不和。後來,晉國曾聯吳制楚,而楚國則聯越制吳,吳越兩國更成了世仇。
公元前494年初春的一天,越國處在吳國軍隊的團團包圍之中。越王勾踐腰佩寶劍守衛在會稽山的頂峰(今浙江紹興東南)。在這艱險的時刻,面對嚴陣以待的越國將士,他想起了許多往事: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剛逝世

吳王闔(he河)閭乘機發兵攻打越國,兩國軍隊對陣在(zui罪)李(今浙江嘉興西南)的地方。戰爭開始時,吳國軍隊守備堅固,陣容嚴整,越國的兩批敢死隊都被擊敗,當了俘虜。當時勾踐比較清醒,當機立斷,決定以智取勝,就派出了由死因組成的第三批敢死隊。這批敢死隊員排成三行,每個人的脖子上都架著一把鋒利的寶劍,一聲令下,他們一陣叫喊來到陣前,然後集體自刎倒在陣地上。正當吳軍不知所措時,越軍發動突然襲擊,打敗了吳軍,吳王闔閭中箭受了重傷而死。
可是,眼前這場戰爭卻使勾踐很焦心。幾天以前他探知闔閭的兒子夫差日夜操練兵馬,準備攻打越國,為父報仇。勾踐立即召見大臣商議,對大臣說:“我聽說是吳國要興兵伐越。以我之計,我們不如先下手為強,一舉擊潰吳軍”。文種大夫和范蠡(li李)大夫反對這樣做。范蠡說:“戰爭是生命攸關的事情,現在時機不成熟,打起來會失利的。吳軍這次來攻,報仇心切,早有準備,不如暫避鋒芒,以後再戰。”可是,勾踐沒有聽從他們的勸諫,固執己見,倉促交戰。結果越軍在夫椒(今江蘇太湖洞庭山)對陣時,被吳軍打得大敗,最後勾踐只帶著殘兵敗將五千人退至會稽山。他回憶著這些事,感到追悔莫及。
這時,范蠡來到勾踐身旁。勾踐對范蠡說:“現在我很後悔,當時如果聽從你的意見,也不至於弄到這個地步。為了越國的利益,你說現在應該怎么辦?”范蠡說:“目前唯一的辦法,就是請文種大夫到吳國去議和,先以厚禮相贈,實在不行,就以身抵押。”勾踐在一籌莫展的情況下,只好派文種大夫出使吳國求和。
文種大夫到了吳營,恭恭敬敬地拜見了吳王夫差,他對吳王說:“現在越國已是兵敗國破,勾踐派我前來求和,他願獻上珍寶,並向大王稱臣為奴。”文種的話當即遭到吳國大臣伍子胥的反對。伍子胥對吳王說:“不能答應!我們必須徹底滅掉越國才行!”

文種向勾踐報告了出使的情況

勾踐十分惱怒,準備殺妻焚室,同吳軍拼一死戰。文種婉言相勸並獻計說:“我在吳國聽說,吳國的大臣伯嚭(pi痞)是個貪財好色的人。假如我們給他一些好處,他就能在吳王面前為我們說好話。”於是勾踐再次派文種去吳國,並把美女與珍寶獻給了伯嚭。伯嚭得了好處,就帶文種去見吳王,並替勾踐講情。最後,吳王夫差不顧伍子胥的反對,準許越國求和,並下令撤軍。
勾踐按照雙方的協定,偕同夫人在范蠡等幾個近臣的陪同下,來到吳國作人質。他們天天侍奉吳王,處處安分守己,時時小心謹慎,為吳王打掃馬廄,執鞭牽馬,表現自己對吳王的一片耿耿忠心。整整三年時間,他們終於贏得了吳王的信任,被釋放回國。
當勾踐重返故土的時候,他的激動心情難以名狀。三年來,他的雄心未泯,日夜想念的就是這塊國土。這三年對勾踐來說太重要了。三年的別離愁苦,使他變得剛毅沉靜;三年的考驗磨練,使他意志堅強;三年的臣僕生活,使他領略了冷暖痛苦;三年的奴隸處境,使他懂得了屈辱怨怒;三年的勞役待遇,也使他知道了體恤民情。

勾踐回國後 首先宣布定都會稽

(今浙江紹興)並召集群臣商議重建越國的方針。有的大夫主張加強內政,有的建議鞏固國防,也有的要求改善人民生活。勾踐都認真聽取,仔細考慮。最後決定,由文種大夫主管內政,在越國大力發展生產力,鼓勵生育,減輕刑罰,安撫百姓,逐步使越國達到人丁興旺,國力充裕。他把軍務委任給范蠡大夫,訓練軍隊,加強戰備。為了不忘亡國之苦,勾踐還為自己安排了一個艱苦的環境,經常粗衣淡飯,又在屋子裡掛上一隻苦澀的豬膽,每次吃飯時先嘗苦膽,進出坐臥時也常看看苦膽,以便激勵自己要發憤圖強。他同夫人一起親自參加生產,夫人天天勤奮織帛,勾踐經常從事耕作。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艱苦奮鬥,越國逐漸由弱轉強,百姓家有三年餘糧,國家兵精糧足,物資充裕,實力大增。全國上下一致,盼望著早日從吳國的統治下擺脫出來。

這時,吳國卻在走下坡路

夫差狂妄自大,連年用兵,總想凌駕於各個霸主之上。而且他又迷戀酒色,貪圖享樂。夫差看到越國每年照舊進貢糧食、布帛,尤其是勾踐把從薴(zhu注)蘿山下找來的一個名叫夷光(西施)的美女送給了他,使他感到勾踐對他仍是忠心不渝。因而當伍子胥向他提出忠告時,反而引起了他的憎惡。最後派人給伍子胥送去一把寶劍,逼得伍子胥只好自殺。

公元前478年 越國發動了對吳國的戰爭

對陣於笠澤(今太湖東南),越軍獲勝。公元前475年,越軍圍困吳國都城姑蘇(今江蘇蘇州),整整三年使吳國軍民無衣無食,紛紛逃離。吳王夫差見自己已是山窮水盡了,忽然想起了前幾天伯嚭曾經對他說過的話:“當年越王乞和存越,甚至不惜自身為奴,大聖何不仿效呢?’於是就派人向越求和。勾踐問各位大夫的意見。范蠡說:“我請大王不要忘記越國的經歷。二十年來,我們日夜想念的是什麼?世代爭奪的是什麼?艱苦奮鬥圖報的又是什麼?我聽說,老天爺給的東西,你不取就會造成災難的。
使臣向夫差回述了出使越國的經過。夫差絕望了,後悔了,隨即拔劍而起,仰天長嘆:“我實在沒有臉面去見伍子胥啊!”說罷,伏劍自殺而死。稱霸一時的吳國,最終被越所滅。此後,越國曾強盛一時,越、楚之間也有過激烈的爭奪。到戰國時期,越國逐漸衰弱了。在公元前306年,越國為楚國所滅。

相關評價

俱往矣。吳、越兩國歷史上的名王,早已身名俱滅;他們用過的劍,在埋沉地下兩千多年後又重見天日。根據春秋戰國時期這段歷史的推想,有人認為吳越二王劍可能是楚國的戰利品;也有人認為可能是越、楚兩國之間的餽(kui饋贈)贈品。這個歷史之謎留待將來考古學的新成就再去解答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