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葉草

星葉草

星葉草是一年生小草本植物,莖細弱,根直伸,支根纖細。子葉線形或披針狀線形,無毛,葉紙質,菱狀倒卵形、匙形或楔形,邊緣上部有小齒,花小,兩性,單生於葉腋,種子含豐富胚乳。花期5---6月,果期7--9月。零星分布於陝西南部、甘肅中部、青海南部、雲南、四川、西藏等地。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星葉草星葉草
一年生小草本,莖細弱,高3一10厘米,根直伸,支根纖細。宿存的之於葉和葉簇生於莖頂;子葉線形或披針狀線形,長4一11毫米,寬0.6一2毫米,無毛;葉紙質,菱狀倒卵形、匙形或楔形,長3.5一23毫米,寬1一11毫米,邊緣上部有小齒,齒端有刺狀短尖,下麵粉綠色;葉脈二叉狀分枝。花小,兩性,單生於葉腋;菩片之一3,狹卵形,先端急尖,宿存;花瓣缺;雄蕊1-2(一3),與粵片互生,高出於萼片,花絲線形,花葯之室,內向;心皮13分離;子房上位,長圓形,稍偏斜,l室,有1下垂胚珠,無花柱,柱頭近橢圓球形。瘦果近紡錘形或狹長圓形,長2.5一3.8毫米,通常具鉤狀毛;種子含豐富胚乳。

生長特性

星葉草喜陰濕,要求散射光和潮濕的生境,凡陽光直接照射處,不見其分布,這種特殊生境一旦被破壞,即難生長。因它分泌一種特殊氣味,影響其周圍植物的生長,故在林下或局部小環境中往往形成單優群落。有時,一些濕生植物,如黃水枝、細弱蕁麻和橐吾等也可與其伴生。花期5---6月,果期7--9月。

分布範圍

星葉草星葉草
零星分布於陝西南部太白山、佛坪、周至,甘肅中部肅南至東南部榆中、天水、夏河、臨潭、岷縣、康縣、舟曲、文縣,青海南部班瑪、玉樹、囊謙、雜多,四川北部南坪、色達、德格、金川、道孚、康定、瀘定、稻城、鄉城、木里,雲南西北部德欽、貳山、中甸、麗江、東北部綏江、大關、昭通及中部景東,西藏東部類烏齊、察隅、波密、林芝、工布江達、郎縣和新疆拜城托木爾峰等地。
生於海拔1100-4800米的針葉林和樺、櫟林下或崖邊濕地。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西北部也有分布。

保護價值

星葉草具有獨特的性狀,其葉脈為開放式的二叉狀分枝脈序,特別是遠軸盲脈末端的形態結構特徵,使其明顯地有別於毛茛科的其他屬,故有人主張將其另立為星葉草科。因此,保護好星葉草,對進一步研究被子植物系統演化問題具有一定的科學價值。

保護措施

星葉草星葉草

在其分布範圍內已建立自然保護區的地段,應採取保護星葉草生態環境的具體措施,以促進其自然繁殖。對保護區以外地區的星葉草,也要及時施加保護,並上報當地的動植物保護部門。

宣傳教育

各級林業部門要高度重視珍貴物種的保護管理工作。要把做好珍貴物種的保護與合理利用工作和執行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和簽署的《關於森林問題的原則聲明》、《生物多樣性公約》結合起來。要運用多種形式,廣泛宣傳保護珍貴物種的重要性。為把這項工作做好,各地可結合各種活動和本地區的具體情況,開展這方面的宣傳和教育,使“保護珍貴物種、人人有責”逐漸成為新的社會風尚。

嚴格管理

要切實貫徹執行《森林法》、《野生藥材資源保護管理條例》、《森林採伐更新管理辦法》和《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依法懲處亂砍濫伐、偷砍盜伐珍貴物種的違法犯罪活動。珍貴物種主要的原生地或集中分布區,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應劃建自然保護區或禁伐區;對已建的自然保護區、劃建的禁伐區要加強管理;零星分布的珍貴物種和古樹名木,由當地縣、鄉劃定保護點予以保護和管理,不得隨意採伐。為便於保護管理,將中國珍貴物種分為兩級。嚴禁採伐一級珍貴材種,因特殊情況需要採伐的,須經林業部批准。嚴格控制採伐二級珍貴物種,可以根據本地情況,確定地方珍貴樹種的種類。

出口管理

為加強管理,根據《瀕危野生動物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和國家有關規定,經商國家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辦公室,對各單位因科學研究、文化交流等需要出口國家珍貴樹種(含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及其產品、製成品等),須經林業部或其授權單位批准,並須取得國家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辦公室核發的允許出口證明書。為便於海關監管,經商海關總署同意,對因科學研究、文化交流等出口的各種樹種、樹苗(含根、莖、葉、花、果實及其產品、製成品等),海關均憑允許出口證明書(樣本及使用說明見附屬檔案)查驗放行。

資源調查

國家對珍貴樹種資源實行加強保護,積極發展,合理利用的方針。為貫徹執行這一方針,各級林業部門要組織力量,限期查清珍貴物種的種類、數量和分布情況,建立資源管理檔案,並將此項工作逐步加以完善。

積極發展珍貴樹種資源

各級林業部門要在加強對珍貴物種保護管理工作的同時,不斷總結推廣保護與發展珍貴樹種的先進經驗。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要把發展珍貴樹種納入植樹造林計畫,統一安排。要搞好科學研究工作,把發展和合理利用我國珍貴樹種資源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栽培要點

可試用種子繁殖,並研究發芽特性及人工培育方法。雙子葉植物綱木蘭亞綱的一科。一年生無毛小草本,胚軸伸長成莖,兩枚條形子葉在其下部宿存,在莖頂葉子簇生,頂部邊緣有齒,具開放式二歧分枝的脈序。花簇生於葉叢中央,很小。萼片2~3,宿存。無花瓣。雄蕊1~3,與萼片互生。心皮1~3,離生 , 子房上位有1顆下垂的胚珠,受精後形成具鉤狀毛的瘦果。種子有豐富胚乳。僅1屬1種(星葉草)分布於中國西藏東部、雲南西北部、四川西部、陝西南部 、甘肅南部、青海東部和新疆西部。
星葉草自1881年被發現以來,對其系統位置頗多爭論 ,曾被認為應屬於金粟蘭科、毛莨科或小檗科,或接近三白草科 。但星葉草有一系列獨特的特徵 ,如2枚子葉宿存,萼片2~3,雄蕊1~3,果實有鉤狀毛,花粉管通過胚珠中部進入胚囊,種子有細胞型的胚乳等,而與毛茛科等科有明顯的區別。J.哈欽森於1926年在其《有花植物分類》一書中建立了星葉草科,得到不少學者的贊同。他將星葉草科放在小檗目中。美國學者A.C.福斯特則認為把這科放在廣義的毛茛目中較好。

星葉草科

木蘭亞綱的1 科。一年生無毛小草本,胚軸伸長成莖,兩枚條形子葉在其下部宿存,在頂葉子簇生,葉為單葉楔形,頂部邊緣有齒,具開放式二歧分枝的脈序。簇生於葉叢中央,很小。萼片2~3,宿存。花瓣不存在。雄蕊1~3,與萼片互生,花葯略叉開。心皮1~3,分生,無花柱,

星葉草星葉草

柱頭小,子房有1顆下垂的胚珠,受精後形成具鉤狀毛的瘦果。有豐富胚乳。僅1屬1種(星葉草)分布於中國西藏東部、雲南西北部、四川西部、陝西南部、甘肅南部、青海東部和新疆西部,以及不丹、錫金和尼泊爾。生於海拔2100~4000米的高山草地或山谷溝邊和林中。
星葉草自1881年被發現以來,對其系統位置頗多爭論,曾被認為應屬於、或,或接近。但星葉草有一系列獨特的特徵,如2枚子葉宿存,萼片2~3,雄蕊1~3,有鉤狀毛,花粉管通過胚珠中部進入胚囊,種子有細胞型的胚乳等,而與毛茛科等科有明顯的區別。J.哈欽森於1926年在其《有花植物分類》一書中建立了星葉草科,得到不少學者的贊同。他將星葉草科放在小檗目中。美國學者A.C.福斯特則認為把這科放在廣義的毛茛目中較好。

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秦嶺山脈東段,橫跨秦嶺主脊南北坡,1987年建立,1988年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以保護羚牛及其棲息地為主的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保護區,地處陝西省柞水縣寧陝縣長安三縣(區)交界處,沿秦嶺主脊呈東西狹長分布,東西長28 km,南北寬15 km。地理坐標為東經108°45¢-109°03¢,北緯33°47¢-33°55¢,總面積16418公頃。東部及南部與柞水縣接壤,西部與陝西省寧東林業局沙溝林場、長安區灃峪林場和寧陝縣廣貨街鎮連線,北部與長安區南五台林場、灃峪林場、五台鎮和灤鎮相鄰。
牛背梁自然保護區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自然環境,造就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已知區內有種子植物105科、433屬、950種,占秦嶺地區種子植物總數的30.4%。其中有珍稀瀕危保護植物15種(第一批),列為國家一級保護的植物有紅豆杉,二級保護植物有太白紅杉連香樹水曲柳大葉櫸4 種,省級重點保護植物有星葉草、串果藤等10種,占陝西省國家保護植物總數的25%,占秦巴山區珍稀瀕危保護植物的28.9%。保護植物在保護區內呈零散分布,其中太白紅杉、星葉草和羽葉丁香為陝西省在牛背梁自然保護區的新發現。保護區有脊椎動物218種,其中獸類60種,鳥類124種,兩棲爬行類27種,魚類7種。重點保護動物46種,其中國家I級保護動物有羚牛、林麝、黑鸛4種,國家II級保護動物有黑熊斑羚紅腹角雉等24種,陝西省重點保護動物有豹貓花面狸等18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