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汪肇起蛟圖

明汪肇起蛟圖

《明汪肇起蛟圖》是明代汪肇所作的中國古畫,文物原屬於民間收藏,現藏於故宮博物院。材質為絹本、墨筆,尺寸為縱167.5厘米、橫100.9厘米。

基本信息

作品介紹

《明汪肇起蛟圖》以奇展示不凡的構思,描寫了在風雲變幻之中蛟龍起蟄的驚人情景。在濃雲迷霧間,一條神通廣大蛟龍舒展筋骨,橫現於太穿。蛟龍騰空,使天空出現激烈的電光石火,大地在狂飆之中飄搖,在蛟龍騰起的激烈氛圍中,變得一片昏暗,旅途之上,石壁老樹下,有主僕二人在匆匆趕路,順風左行,長者倉皇回顧天空中一隻騰起的蛟龍,流露出驚異而又鎮定的神色。年少者則俯身低首,匆忙趕路,似無心顧盼周圍所發生的一切。整幅畫面,煙雲明滅,變化萬千,構成一種神秘的帶有超現實意味的藝術世界。古人認為,蛟龍起蟄是一種吉祥的預兆,意味著有才能的人將獲得施展的機緣,畫家描繪此畫也可能有這種象片寓意。

作品賞析

《明汪肇起蛟圖》採用了吳偉、張路的水墨技巧,運用潑墨法,生動地表現了蛟龍騰躍、山風呼嘯的豪壯氣勢。所畫山石挺健,運用了馬遠的斧劈皴,但更加粗放。人物的形象描寫的很是傳神,匆匆行路的步態,驚恐回顧的神色,都給人一種真實之感。那橫空起蟄的蛟龍,也描寫得氣勢非凡,有一種震懾人心的力量。

作者簡介

汪肇(生卒年未詳),字德初,號海雲,安徽休寧人。工繪事,山水、人物,出入於戴進、吳偉,但多草率之筆。尤長於翎毛,豪放不羈,自謂其筆意飄若海雲。因自號海雲,亦善書法。約活動於明成化至嘉靖年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