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平定雲南嶽鳳叛亂之戰

明平定雲南嶽鳳叛亂之戰

明平定雲南嶽鳳叛亂之戰,岳鳳引緬甸兵及地方各土司,分率象兵數十萬進攻雷弄(今雲南盈江南)、盞達(今盈江)、乾崖(盈江東北)、南甸(今雲南騰衝西南)、木邦(今緬甸新維)等地,殺掠無算。繼進逼騰越(今雲南騰衝)、永昌(今雲南保山)、大理(今屬雲南)、蒙化(今雲南巍山)、景東(今屬雲南)、鎮沅(今雲南景谷東北)、元江(今屬雲南)等地。

簡介

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正月至十二年(1584年)九月,游擊將軍劉綖、參將鄧子龍率兵平定岳鳳等人在雲南西南地區發動叛亂的作戰。
岳鳳本江西人,行商至隴川(今雲南隴川西南),與隴川宣撫司多士寧交往甚厚。萬曆元年,岳鳳誘殺多士寧及其妻子,奪金牌印符,投靠緬甸宣撫司,偽受其命,代多士寧為宣撫。後勾結緬甸兵多次侵犯雲南西南各司。十年冬,岳鳳引緬甸兵及地方各土司,分率象兵數十萬進攻雷弄(今雲南盈江南)、盞達(今盈江)、乾崖(盈江東北)、南甸(今雲南騰衝西南)、木邦(今緬甸新維)等地,殺掠無算。繼進逼騰越(今雲南騰衝)、永昌(今雲南保山)、大理(今屬雲南)、蒙化(今雲南巍山)、景東(今屬雲南)、鎮沅(今雲南景谷東北)、元江(今屬雲南)等地。十一年正月,焚掠施甸(今屬雲南),陷順寧(今雲南風慶)、破盞達,又令其子曩烏領眾6萬,突攻孟淋寨(今雲南龍陵東北)。明軍指揮吳繼勛、千戶祁維垣等率隊阻擊,分別戰死。為阻止叛軍大舉進攻,黔國公沐昌祚移師洱海(今雲南境),巡撫劉世曾移扎楚雄(今屬雲南)。
閏二月十一日,明廷命劉綖為游擊將軍、鄧子龍為參將,各提兵5000赴剿;又徵調官軍及地方武裝數萬,合力攻剿。其部署是:參政趙睿率軍進駐蒙化;副使胡心得駐騰衝;陸通霄率隊駐趙州(今雲南下關東);僉事楊際熙率隊進駐永昌。此外,監軍副使傅龍、姜忻,參將胡大賓等率隊與上述各支部隊,分道進擊。凡大小十餘戰,斬首1600餘級,緬甸酋長莽應里的叔父猛別、南甸叛亂酋長落參皆死。八月,叛軍頭目耿馬安撫司罕虔,引緬甸軍出兵查理江(今怒江)。明軍奮起阻擊,大敗之。
十月,罕虔在灣甸(今灣甸東南)叛軍支持下引緬甸軍直犯姚關(今雲南施甸東南)。鄧子龍督隊反擊,與叛軍大戰於攀枝花(今地不詳)。鄧子龍一面設伏兵迎戰,一面遣人出叛軍後,焚毀橋樑,斷其歸路,生擒叛軍82人,斬罕虔及灣甸土知州景宗真等叛軍官兵296人,迫使孟養(治今緬甸傑沙北)、孟密(治今緬甸蒙米特)、木邦三司歸降。十二年四月,劉綖率大軍至姚關一帶。各軍乘勝進擊,西向直逼隴川,先後斬首萬餘級。官軍進至隴川,劉綖先分兵據沙木籠山(今隴川東北)之險,後親領大軍入城。
時駐隴川的岳鳳見四面被圍,出城投降。其餘各土司,紛紛歸附。九月,劉綖率大軍繼續西進,攻擊蠻莫(今蠻昌)、孟養叛軍,所到即取,叛軍紛殺緬軍歸降。隨後,官軍從隴川、孟密出師,直逼緬甸叛軍巢穴阿瓦(今緬甸曼德勒西南),連破其象陣,大敗之。莽應里叔父猛勺率軍投降,叛亂悉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