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唐寅仿唐人仕女軸

明唐寅仿唐人仕女軸

明唐寅仿唐人仕女軸,本幅題材,取自唐代名妓李端端向張祐乞詩的故事。畫中的李端端,手持一朵白牡丹,亭亭玉立於屏風前方。張祐則坐在榻上,神情相當專注,彷佛正要為美人構思佳句。張祐有詩贈李端端,詩中“一朵能行白牡丹”之句,對照此圖中的仕女,極稱契合。 幅中人物及屏風,落筆俱極工致,惟配景樹石及款書部分,線條較為縱放,與唐寅四十七歲作的“山路松聲”相當接近,故推測可能是同年或者稍早的作品。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唐寅(1470-1524)是吳縣人(今江蘇蘇州)。年少時,即以文采名聞鄉里,弘治十一年(1498),復高中南京鄉試第一名解元。他作畫起初師法周臣(約1460-1535後),後又廣學宋、元名家,能將南宋院體畫精謹秀麗的畫法,與元人清雋淡雅的筆墨融為一爐,而形成自家面貌,以致被後人尊為「明四大家」之一。本幅題材,取自唐代名妓李端端向張祐乞詩的故事。畫中的李端端,手持一朵白牡丹,亭亭玉立於屏風前方。張祐則坐在榻上,神情相當專注,彷佛正要為美人構思佳句。張祐有詩贈李端端,詩中「一朵能行白牡丹」之句,對照此圖中的仕女,極稱契合。 幅中人物及屏風,落筆俱極工致,惟配景樹石及款書部分,線條較為縱放,與唐寅四十七歲作的「山路松聲」相當接近,故推測可能是同年或者稍早的作品。

文物簡介

本幅題材,取自唐代名妓李端端向張祐乞詩故實。畫李端端,手持白牡丹,亭亭立於屏風前。張祐坐榻上,神情專注,彷佛正欲為美人構思佳句。張祐詩云:「一朵能行白牡丹」,與此圖同看,極稱契合。 幅中人物及屏風,落筆俱工致,惟配景樹石及款書部分,線條較為縱放,與「山路松聲」(一五一六)接近,推測可能為同年或稍早的作品,時唐寅約四十七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