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嘉祐寺

乙嘉佑院原位於女山湖鎮東500米(舊招信縣城內),後洪水淹沒,沉於湖中。 現存嘉枯院位於女山湖鎮糧站院內,清代重建。 1953年至1970年大部分建築被拆除,僅存嘉祐院正殿三間,通面闊12米,通進深8.5米,外形為硬山馬頭牆兩坡水式樣。

相傳宋仁宗年間,仁宗趙楨,因酷暑炎熱,駐蹕大寺避暑。仁宗好佛,來時攜帶《水陸》古畫108軸和全部藏經(宋本),入秋迴鑾,則把《水陸》古畫和全部藏經賜予大寺。為此,更名“嘉祐禪院”。乙嘉佑院原位於女山湖鎮東500米(舊招信縣城內),後洪水淹沒,沉於湖中。現存嘉枯院位於女山湖鎮糧站院內,清代重建。本是一組完整的清伐建築群,包括正殿,東西廂房、藏經樓等房舍20餘間,總面積1500平方米。1953年至1970年大部分建築被拆除,僅存嘉祐院正殿三間,通面闊12米,通進深8.5米,外形為硬山馬頭牆兩坡水式樣。內部木架,明間為七架梁前後出單步,次間為穿斗式梁架,山面砌馬頭牆,正背兩端翹起與馬頭牆相接,此類手法它處不見,是一種特殊的地方手法。原有隔柵、柵窗、柵牆,現已不存
1982年8月由嘉山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