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仇英扇面畫蘭亭圖

明仇英扇面畫蘭亭圖

明仇英扇面畫蘭亭圖畫面構圖疏密有致,以溪流形成“疏”,溪旁蘭亭、奇石和松柳形成“密”,又以人物、仙鶴適當點綴。整個畫面以青綠色調為主,山石的勾勒與皴法,均極細潤綿密、柔和淡雅。

基本信息

簡介

金箋,設色,縱21.5、橫61.4厘米

蘭亭在浙江省紹興西南,地名蘭渚,渚有亭,號曰[蘭亭],為王羲之、謝安兄弟建造。此圖描繪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在蘭亭修禊行樂的情景。冷冷的清泉上杯盞順流而下,群鵝追逐嬉戲。岸邊茂林修竹,小童抱琴滌硯、汲水烹茶,氣氛輕鬆愉悅。畫風工麗飄逸,為仇英小幅畫的代表作。無款印,經專家鑑定,確認為仇英真跡。畫右上角鈐[項元汴印]、[墨林主人]二印。曾經項元汴收藏,未見著錄。

扇面畫《蘭亭圖》是明代著名畫家仇英的—幅作品。仇英一生畫作頗豐,並多有存世,《蘭亭圖》堪稱他扇面畫中的精品之作。

仇英出身微寒,自幼喜愛繪畫,常為人彩繪棟宇,成為一名漆工,後專習繪畫。寓居蘇州後,仇英結識了一些畫界名家。他與唐寅是好友,當時唐寅正從名畫家周臣學畫,唐寅將仇英的畫作給周臣看。周臣看後覺得他很有藝術天分,遂收他為徒。後來仇英在著名收藏家項元汴家中作畫,得以目睹項氏所藏宋元名家真跡乾余幅。仇英夜以繼日,潛心觀賞並刻苦I臨摹,繪畫技藝日趨長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他作畫的態度十分認真,一絲不苟,每幅畫都嚴謹周密、刻畫人微。他所繪的人物、山水、鳥獸、樓觀都秀雅鮮麗。他以其精湛而全面的才能享譽畫壇,並躋身於“吳門四家”之列。

仇英臨古功深,世稱“精麗艷逸,無慚古人”。文徵明稱他為“異才”。他精研“六法”,在繼承唐宋以來優秀傳統基礎上,吸取民間藝術和文人畫之長,形成個人獨特風格。他的青綠山水和工筆人物尤有建樹。青綠山水發展宋“院體畫”的“青綠巧整”畫法,常見的是細潤明麗而風骨勁俏的青綠之作,所繪山林、樓閣、人物、鳥獸等,尤為細密。如《桃源仙境圖》(天津市博物館藏),通幅大青綠山水,色彩艷麗而深重,優美恬靜的山川景色,點綴以人物,表現了一個如仙若幻的幽雅環境。仇英所畫的工筆人物主要是仕女畫。他吸收南宋畫家馬和之(畫法行筆飄逸,畫品著意高古)及元人技法,筆力飄逸,尤善於用粗細不同之筆表現不同的對象,或圓轉流暢,或頓挫勁利,仕女形象優美、悠閒、雋逸,畫法工細雅秀,含蓄蘊藉,綜丹縷素,精麗絕逸,色調淡雅清秀,有別於時流的刻板風氣。他不但長於設色,而且在白描上也是功力極深,所繪人物造型準確,概括力強,形象秀美,線條流暢。如《人物故事冊》(故宮博物院藏)為工筆重彩人物仕女畫,共十頁,所繪人物衣紋線條,有略帶戰掣之筆的,有作蘭葉描、鐵線描的,細勁流暢。他的畫風對明末以及清宮仕女畫都有很大影響。明代傑出畫家董其昌推崇仇英為“近代高手第一”。仇英存世山水畫代表作有《桃源仙境圖》、《蓮溪漁隱圖》、《秋江待渡圖》等,工筆人物畫代表作有《人物故事冊》、《秋原獵騎圖》及摹古傑作《中興瑞英圖》(蕭照原作)等。

中華鑒寶網中華鑒寶網

此幀《蘭亭圖》畫幅雖小,卻能略見仇英繪畫風格之一斑。“蘭亭”這一名稱由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所書《蘭亭集序》而享譽盛名。“蘭亭”是會稽(今浙江紹興)城西二十餘里風景勝地“蘭渚”景區中的一個小亭。這裡群山環抱,山上長滿奇花異卉,環境優雅寧靜,蘭亭結構簡樸,卻得以穿風蔽日,是遊人憩息的好處所。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就記有“此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的優美景致。《蘭亭圖》正是表現了這樣一個山水環境,並有人物“點綴”其中,形成一個“世外相螈”的理想境界。

畫面中山澗溪流緩緩而下,婉蜒成“曲水”。蘭亭近溪旁。這裡視野開闊,亭內一文人高士臨亭邊而坐,或許凝望遠方,正在觀賞優雅的景色;或許正在等待前方一仆童抱琴而來,然後撫琴一曲……給人留下無限的遐想。畫面中部還有兩孩童在溪邊嬉戲,一隻仙鶴正低頭飲水,溪邊奇石佇立、松柳掩映,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景色嫻雅幽淡的佳境。

畫面構圖疏密有致,以溪流形成“疏”,溪旁蘭亭、奇石和松柳形成“密”,又以人物、仙鶴適當點綴。整個畫面以青綠色調為主,山石的勾勒與皴法,均極細潤綿密、柔和淡雅。

仇英(1493—1560),字實父,號十洲,太倉(今江蘇太倉市)人,後移居蘇州。吳門四家(唐寅、仇英、沈周、文徵明)之一。世人有順口溜兒來概括他的從藝之路及藝術特色:“仇十洲,原漆工,師周臣,苦學成;桃源圖,色綠青,山水秀,人傳情。”。仇英的山水人物畫創造性地發展了宋元以來的山水人物畫,堪稱明清兩代山水人物畫的典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