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慶宮

昌慶宮

昌慶宮建於成宗14年(1483年),此宮是成宗專為奉養世祖妃貞熹王后、睿宗妃安順王后、德宗妃昭惠王后等三位大妃所建。昌慶宮與昌德宮相連,形成了名為“東闕”的宮殿區。昌慶宮除了作為獨立的宮殿之外,還補充昌德宮內不足的居住空間。所有的殿閣在壬辰倭亂時期被燒毀,並在1616年重建。但是又因為1830年的大火災,內殿被燒毀。

簡介

昌慶宮昌慶宮
昌慶宮(Changgyeonggung Palace)占地約二十餘萬平方米,宮內共有29棟建築,其前身為壽康宮,是世宗(公元1397~1450年)在1418年為奉養退位的太宗(公元1367~1422年)而建造的,經過了大規模整修後才成為現在的昌慶宮,是朝鮮王朝的一座別宮
王室的貴族為了過得更加舒適。在已有的景福宮、昌德宮基礎上,又新造了昌慶宮。昌慶宮所在的位置曾經是壽康宮的所在地,經過了大規模的修理和更新後才成為現在的昌慶宮。據說,在朝鮮順宗時期(20世紀初期),這裡曾被設定為動物園和植物園。1984年,政府開始著手於昌慶宮的修復工作,直到1986年6月才完工。而動物園、植物園及各種娛樂設施則都搬到了首爾大公園。1909年這裡有1700多平和200多平的兩個蓮花池,與周邊的春塘池和花草樹木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如今,昌慶宮已被韓國政府指定為“史跡123號”,在占地約二十餘萬平方米宮內共有29棟建築,而且保留著許多部法典,以明正殿(國寶第236號)為主,還有明正殿長廊(寶物第395號)、風旗台(寶物第846號)、觀天台(寶物第851號)等一大批國家級保護文物。另外每年10月份還在這裡舉行御駕巡遊,科舉考試等許多活動。
昌慶宮的正殿是明正殿,不同於其他朝鮮時代的正殿,明正殿是朝北而不是朝南的。這是因為埋著先王的宗廟在南側,而根據儒教的習慣,是不能朝宗廟開門的。通明殿是昌慶宮中最大的內殿,創建之初就是大妃的住處。在這個掌握著宮內貴婦大權的地方,作為內宮權力鬥爭的中心,曾發生過很多歷史事件和傳說故事。經過昌景宮的正門弘化門,就是玉川橋,朝鮮的宮殿都是在正門後有一條小河,河上總是有一座拱型橋,玉川橋也不例外過橋後再經過明政門便是明政殿這裡是國王的辦公窨,在李氏王朝的宮殿正殿中最為古老李朝時代的正殿都是朝南,而明政殿卻是朝東這是因為埋著先王的宗廟在南側。
昌慶宮昌慶宮
而根據儒教的習慣,是不能朝宗廟開門的院子裡兩側有表示官吏職銜的石塊明政殿後方的左側有高聳而立的崇文堂該建築很好地利用了坡度地形,在堂前眺望明政殿和文政殿的屋頂,高低起伏,錯落有致,脊線十分優美通明殿是王后所在的宮殿,在昌慶宮內屬最大,體現國母關懷的標誌在殿內處處可尋經過能明殿,再沿陽和殿的岩石而上,便是慈慶殿,殿的東南方有風氣台,台的頂部插著一根竿子,竿上繫著一塊布,這是用來測定風向和風速的工具北邊還有一個叫春塘池的大池子據說原先池子的一半是水田,國王在此務農,以體察農情但日帝時期將水田都建成池塘,成為泛舟嬉水之地池塘的上方是當時建造的植物園。
日本占領時期(公元1910~1945年)被降格為昌慶苑,成為一處遊樂園,內有動物園、植物園和遊樂園。現在動物園、植物園及各種娛樂設施都搬到了首爾大公園。幾經修復,才在1983年重新恢復了昌慶宮原貌。昌慶宮以明正殿為主,包括明正殿長廊、風旗台、觀天台等建築在內的一大批國家級保護文物。每個宮殿在正殿正門和宮殿大門之間都會設定一條小溪,稱為“禁川”,用來區分宮廷內外的和體現“背山臨水”的含義。踏過禁川上的玉川橋,就可進入宮殿。

發展歷史

昌慶宮是韓國第三處古老的王官,是朝鮮王朝第4代君王世宗大王為其父太宗所建的別宮,世宗大王曾創立了朝國文字(Hangul)。弘化門與正殿明正殿顯示了當時建築藝術崇尚華美的風格。

昌慶宮原為壽康宮,是為太宗大王(世宗大王之父)建造的。公元1484年,依照成宗大王的旨意,為三位王后(JungHee,世祖大王的王后;SoHae,德宗大王的王后;AnSoon,Yejong大王的王后)建造了明政殿,文政殿和弘明殿,並命名為昌慶宮。

公元1592年,由於日本入侵,昌慶宮毀於戰火。直至公元1616年,由廣海君重建。其後它又經歷了LeeKwal之亂及中國入侵的磨難。它還見證了無數的歷史事件:Inhyun王后和JangHeebin,Sookjong大王的故事,以及永祖大王的執政時士道世子被鎖在米櫃中困死的歷史。1909年,日本人在宮殿內建起了動物園和植物園,又於1911年建了博物館並對公眾開放。他們把“宮”變成了“公園”,宮殿因此而嚴重受損。一直到1984年,宮殿才得以開始修復工作。

內部構造

昌慶宮昌慶宮
以明正殿為主,包括明正殿長廊、風旗台、觀天台等建築在內的一大批國家級保護文物。弘化門,昌慶宮的正門
玉川橋,明政門,明政殿-昌慶宮的正殿,文政殿-昌慶宮的便殿,觀天台,崇文堂,賓陽門,涵仁亭,景春殿,慶殿,鹹陽門,通明殿-王妃的生活空間,養和堂-王妃的生活空間,迎春軒,春糖池,大溫室-植物園,觀徳亭,春門,科學門,月覲門,宣仁門。
明正殿:不同於其他朝鮮時代的正殿,明正殿是朝北而不是朝南的。這是因為埋著先王的宗廟在南側,而根據儒教的習慣,是不能朝宗廟開門的。
通明殿:是昌慶宮中最大的內殿,創建之初就是大妃的住處。在這個掌握著宮內貴婦大權的地方,作為內宮權力鬥爭的中心,曾發生過很多歷史事件和傳說故事。
風旗台:台的頂部插著一根竿子,竿上繫著一塊布,這是用來測定風向和風速的工具。
觀天台:舊時先王為觀測天時景象而建的高台,被後人稱為先王們治理國家,觀測天文的高台,故稱為觀天台。

特色景色

昌慶宮昌慶宮
從敦化門進入昌慶宮後,右側便是錦川橋,據說該橋建於太宗11年(1411年),是首爾現存的石橋中最古老的。過橋後便進入了仁政殿,此殿與其它地方的正殿不同之處在於其屋脊的花紋形狀十分獨特。這是當時日本為了把朝鮮王室的等級降一級而繪上的花紋,因此在其它的屋脊上是無法看到的。仁政殿的每個屋檐上都有9種動物的塑像,這些都是能驅鬼的動物,在進善門的屋檐上各有5個,敦化門有7個,數字各不相同。最多的就是仁政殿,表明這裡是最重要的場所。
經過仁政殿右側的門,便是國王的辦公室宣政殿。該殿是整座宮殿中唯一使用青瓦的地方,從中也可推知青瓦台為什麼也用的是青瓦。昌德宮的宮牆和昌慶宮的宮牆之間有水泥路,沿此路向前便到了後院。這裡有介紹韓國的圖片中最經常登場的芙蓉亭和宙合樓。呈“匚”字形的地形中間有一處池塘。此外還有據稱有99間房間的延慶堂,它是宮殿內的士大夫之宅,去此處須經不老門,此門系將一塊巨石截成“匚”字形而成。
出入中殿時一定要經過的‘玉川橋’想進入宮殿正殿必須經過正殿正門和宮殿大門之間流淌的禁川.玉川橋就是搭在禁川上的橋,是引入始於後面山峰的一股水流作為小溪(因設定於王宮的小溝叫御溝),在其上面搭的橋。這種小溪是每個宮都必須有的,叫做禁川,具有區分宮廷內與外的含義和提示背山臨水意義的明堂水的含義.玉川橋是由兩塊大石頭造成的拱形橋。
舉行大臣們的賀禮和皇帝登基儀式的‘明政殿’。明正殿是昌慶宮的正殿.朝鮮時代,宮廷殿角大部分朝南,相對於此,明正殿的特徵是朝東,皇帝在這裡接受大臣們的賀禮或舉行登基儀式。渡過橋,經過明政門,此宮的正殿-明正殿就聳立在眼前,正殿是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賀的地方。在景福宮和昌德宮,明正殿是又下又高的建築物,但在昌慶宮建成以一層的端雅形式。此建築重建光海君8年(1616),保留至今,是朝鮮王朝王宮的建築物中最古老的建築。
發生許多歷史事件的地方‘通明殿’昌慶宮中最大的內殿,創建之初就是大妃的住處,後移至中宮殿。中宮殿的特徵是像景福宮的交泰殿,昌德宮的大造殿那樣在屋頂上沒有房檐。這是由於王就寢的地方不能有象徵王的又一條龍的山脈,而且王和王后為生下健康的王子而去除了阻擋天和地。這座建築里有許多有名的歷史事件,就是一個宮女生了皇帝的兒子,然後拉下當時的王后仁賢王后,登上王后的位子的地方,也是遇見為被逐出宮門的仁賢王后祈禱的地方(端洗臉水的宮女,是永祖的母親)的地方。是永祖的兒子,又是正祖的父親的思悼王子被監禁於米櫃中而死,那地方就是這殿的前院。
目睹先輩們具有科學的生活‘風旗台’和‘太陽表’風旗台是指測定風向和強度的旗幟進去的支柱.由於風和雨對農業十分重要,為了正確測定,王室在各宮殿設定了風旗幟和測雨器。風旗台旁邊有華表。在宮內用這華表來知道時間。不僅在宮殿,為了百姓,鍾路和宗廟前也設定了華表

現代民俗

昌慶宮一直在敦化門前有王宮守門將士的換班儀式,每天上午2時起到3:30進行三次。而今據《韓國時報》報導,位於首爾市中心的昌慶宮,是朝鮮王朝時期的5個王宮之一。從今年5月起,這座壯麗的王宮將向新人開放,一對新人在這裡舉辦婚禮的費用大約為300萬韓元(約2.5萬元人民幣)。韓國王宮管理辦公室的負責人金正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保存文化遺產的最好方式,不是任由它們經受歲月的摧殘,而是為它們注入新的生命。”
一位負責準備婚禮儀式的工作人員表示,在朝鮮王朝時期的王宮婚禮儀式中,並沒有舞蹈和音樂,不過這些傳統可以進行改變,加入一些現代元素,為新人們“創造一種更為喜慶的氣氛”。不過,一位韓國歷史學家卻披露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原來,18世紀時,曾有一位太子因為和父親發生爭執,最後被活活餓死在昌慶宮裡。這位歷史學家表示:“我不知道大家在知道了這段歷史之後,還會不會有人願意在這樣的宮殿里結婚。”

旅遊資訊

觀覽時間:3月至10月,11月至2月,平日,周末及法定公休日,每日售票09:00~17:00,觀覽09:00~18:00,休息日:每周二。宗廟天橋通行時間:3月至10月,11月至2月,平日,周末及法定公休日,可通行時間,09:00~17:00,09:00~18:00,09:00~16:30

昌慶宮管理所觀覽介紹:韓語:10:30,14:00,15:30,英語:11:30,16:00,日語:10:30,13:00,漢語:13:00,15:00,但,每周六及法定公休日無上述觀覽介紹,屆時請使用正門右側介紹所的介紹。

觀覽入場券:個人:成人(19歲以上)1000韓元/人;青少年(7-18歲)500韓元/人。團體:成人800韓元/人(30人以上);青少年400韓元/人。捷運:4號線惠化4號出口步行300米左右,過馬路後向左步行300米。公共汽車昌慶宮首爾大學醫院:101,102,104,106,107,108,140,143,149,150,160。開放時間:3月~10月周末及節假日9:00-19:00、其他時候9:00-18:00,11月~次年2月9:00-17:30,結束前一小時停止售票。門票:19~64歲1000韓元;7~18歲500韓元。地址:首爾市鍾路區臥龍洞2-1。交通:捷運4號線惠化站4號出口出站,穿過首爾大學醫院,步行10分鐘即到。

首爾古建築

歷史上中華文化在東方的影響形成了學界稱之為“漢文化圈”的地域,韓國首爾的古宮殿建築群就是朝鮮半島上受漢文化影響在建築上的集大成者,它們會同其他古建築遺產共同構成了首爾都市圈中的古代文化氛圍。

宮殿建築 景福宮 | 昌德宮 | 昌慶宮 | 慶熙宮 | 德壽宮 | 雲峴宮
門建築 崇禮門 | 光化門 | 獨立門| 興仁之門 | 敦義門| 肅靖門
其他建築 宗廟 | 水原華城 | 普信閣 | 成均館 | 明洞天主教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