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麥草

旱麥草

旱麥草,拉丁名:Eremopyrum triticeum (Gaertn.) Nevski,一年生草本。

基本信息

旱麥草簡介

旱麥草種中文名:旱麥草
種拉丁名:Eremopyrum triticeum (Gaertn.) Nevski
種別名 :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屬中文名:旱麥草屬
屬拉丁名:Eremopyrum
.
.............更多圖片:
形態特徵:一年生草本。株高約30cm,稈較細,徑0.5—1.5mm,具3—4節,基部有時膝曲,在花序下被微毛。葉鞘短於節間,上部顯著膨大,無毛或下部被微毛,葉舌薄膜質,葉片條形,扁平,長1.5—8cm,寬2—3mm。穗狀花序短小,卵圓狀橢圓形,長1—1.7cm,寬0.6—1.6cm,穗軸具關節而逐節脫落,小穗緊密排列在穗軸兩側,呈篦齒狀,草綠色,含3—6小花,穎披針形,長4—6mm,背部具脊,外稃具5脈,頂端較尖或成短芒,內稃頂端微呈齒狀,子房被毛 (圖10)。
地理分布:分布於我國新疆,蘇聯(中亞、哈薩克斯坦)也有種植.

生態特徵

旱麥草是中生短命禾草。為荒漠和荒漠 草原植被的重旱麥草要組成部分,常見於春季。在我國新疆北部,分布於 天山北坡低山丘陵及山前沖積扇平原的荒漠和荒漠草原上。 在伊 犁、塔城谷地、準噶爾盆地秘周圍低山丘陵的荒漠和荒漠草原也有分布,海拔高度為600—1300m左右。適於在非鹽漬化的壤質, 砂壤質和砂礫質的淡栗鈣土和灰棕荒漠土上生長。旱麥草是春雨型的短命禾草,它的生長發育與生境·乾濕條件有著聯繫。適於生長在濕潤而寒冷氣候環境中。春季融雪後,種子就開始萌發,隨著溫度的回升,生長速度加快。當夏季乾旱來臨時,氣候變得乾熱,土壤水分蒸發強烈,表土含水量顯著下降,在這以前旱麥草早已有效地利用了春季高濕的水分條件,迅速完成它的生 活周期。結實後,營養體全部死亡,則可逃避夏季乾旱的不利條 件,這是旱麥草對乾旱氣候生態條件適應的特殊性,也是與分布區 季節性子濕條件有節律的變化相一致。旱麥草生長周期很短, 2個多月則可通過整個生長發育階段。 因此,植株矮小,通常高度不到20cra。單株的生物量較低,雖然 在潮濕低洼地生長得密而高,但所提供的生物量卻不高。旱麥草以種子繁殖,種子成熟後,穗軸極易折斷脫落,入土能力強,繁殖能力較高。據在烏魯木齊市附近的荒漠草地上觀察,旱麥草在3月中旬出苗, 5月上旬抽穗, 中旬開花,下旬種子成熱,6月上旬死亡。旱麥草是一年生短命植物,在任何群落中從不起建群種的作用。但把它作為一個生態類群來看,可成為某一群落結構的一部分,尤其春季景觀特別明顯,生態條件較好的年份,個體數量相當豐富,但是, 由於生長期短,夏季來臨時,就消失了,所以不能作為建群層片看待。旱麥草的根系較淺,多分布於土壤表層10cm左右,不耐牧,家 畜採食時常容易連根拔起,在土質疏鬆的沙地生境中,更容易遭到 牲畜採食踐踏的破壞。
飼用價值:旱麥草春季萌發早,生長快,分櫱多,莖葉茂盛,草質柔軟,適口性好。馬、牛、羊和駱駝均喜食。旱麥草在春季生長旺盛時期,正是牲畜經過漫長冬季,膘情很差,從冬場轉到春場,家畜急需獲得足夠營養物質來恢復體膘,以利產羔育羔。總之,旱麥草在春季草場飼草的供應上起著重要作用。旱麥草生長狀況與冬季積雪和春雨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它受自然氣候年度間的變化影響較大,當遇到乾旱年份,就不利於它的萌發和生長,甚至寸草不生。旱麥草的營養成分含量一般,含纖維素較低,含灰分較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