旆,漢字拼音:pèi,筆畫:10,釋義;古代旗末端狀如燕尾的垂旒;泛指旌旗。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旌旆(一作旗)逶迤碣石間。夕陽下,酒旆閒,兩三航未曾著岸。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釋

pèi

( 形聲。本義:古代旐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飄帶)

同本義 [flag]

旆,繼旐之帛也。――《說文》

白旆 央央。――《詩·小雅·六月》

又如: 旆旆( 旗旒下垂的樣子;生長茂盛的樣子)

泛指旌旗 [banner;flag]

白旆,殷旌也。――《釋名·釋兵》

拔旆投衡。――《左傳·宣公十二年》。注:“大旗也。”

亡大旆之左旃。――《左傳·僖公二十六年》

事急矣!請偃大旆,君微服下車,尚可脫也。——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

旌旆(一作旗)逶迤碣石間。—— 高適《 燕歌行》

夕陽下,酒旆閒,兩三航未曾著岸。—— 馬致遠《 壽陽曲·遠浦歸帆》

又如: 旆旃; 旆旌

ㄆㄟˋ

古代旗末端狀如燕尾的垂旒。

泛指旌旗。

鄭碼:SYAL,U:65C6,GBK:ECB7

本義10,部首:方, 筆順編號:4153311252

拼音是pei的漢字

拼音是pei的漢字共有34個,如下:

||||||||||||||||||||||||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