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翠花

筱翠花

筱翠花(1900年-1967年),本名於連泉,名桂森,字紹卿,1900年生於北京,卒於1967年。原籍山東登州。京劇筱派藝術的創始人。名於桂森,一名紹卿,入富連成科班後改名於連泉。北京人,原籍山東登州。九歲入老水仙花主辦的鳴盛和科班學藝,演梆子、京劇花旦。出科後,演出於北京吉祥、天樂等劇場。1911年,鳴盛和科班解散,次年加入富連成科班,經蕭長華、郭春山等指導,技藝大進。1918年出科,在北京、上海、漢口等地演出,聲譽日隆。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筱翠花 筱翠花

7歲人鳴盛和科班學梆子花旦,改名盛琴,藝名小牡丹花。筱翠花九歲入老水仙花主辦的鳴盛和科班學藝,演梆子、京劇花旦,曾名盛琴,藝名“小水仙花”。出科後曾搭斌慶社演戲,後曾自行組班任主演。曾拜田桂鳳為師,同時向路三寶、余玉琴、侯俊山、王瑤卿等學藝。1911年,鳴盛和科班解散,1912年加入富連成科班,為連字科學生,經蕭長華、郭春山等名宿教導,技藝大進。由於他在科里替人扮演梆子戲《三疑計》里的丫環翠花演得很出色,所以蕭長華先生就給他起一個藝名,叫筱翠花。(另一說,因為他在富連成社演《遺翠花》一劇中的丫環翠香非常出色,於是蕭長華先生便給他起了個帶有紀念意義的名字——筱翠花。語出《中國京劇史》(中卷))他的藝術師從田桂鳳、路三寶、侯俊山、余玉琴和王瑤卿、郭際湘。1918年出科後,他搭入斌慶社演戲。又從著名旦角田桂鳳、路三寶、侯俊山、余玉琴學花旦戲。能戲多,戲路廣,文武兼備。曾與楊小樓、余叔岩、高慶奎、尚小雲等名角合作。後來曾輔佐尚小雲,並參加尚派新戲《婕好熊當》、《白兔記》等演出。他也和楊小樓演過《東昌府》、《戰宛城》,和余叔岩演過《坐樓殺惜》、《游龍戲鳳》等。最後,自己組班,在北京、上海、漢口等地演出,聲譽大振。  

藝術特色

筱翠花 筱翠花
舞台上的筱翠花 舞台上的筱翠花

筱翠花扮相姣好,眼睛大而秀美有神,雙目似會說話,正所謂 “美目盼兮,巧笑倩兮”,而且身段苗條,嗓音雖然略帶沙啞,但是演唱和念白功力深厚,能夠響堂打遠,字字能夠送到最後一排觀眾的耳朵里。筱翠花的技藝精湛,表演精細,刻意求工,所以有人說筱翠花先生的表演猶如工筆畫。他的蹺功已臻化境,解放後廢了蹺,但是他仍然走蹺步,很見功夫。

他的一舉一動,都中規中矩,極具法度,富有女性的古典美。有人把荀慧生先生和筱翠花先生表演的戲路子和風格做了這樣的比較。從戲路子上看,荀慧生先生善於演的是花旦裡邊的閨門旦和小旦,也就是表現一種嬌憨、天真活潑的少女的形象,所以有人說看荀慧生先生的表演,好比看抓拍的人像攝影,一顰一笑都具有鮮活的風情美。而筱翠花先生他演的是花旦里的潑辣旦、風騷旦和鬼魂旦,所以他擅長演潑辣的、放蕩的女性形象。但是由於他的表演上富有一種古典的美,所以有人說看筱翠花的表演,猶如看古代的美人圖畫卷,一顰一笑都具有一種古典美。

藝術風格主要是細膩精緻,所刻劃的人物形象豐滿、準確,是現代花旦行當中影響最大的流派。筱翠花自幼坐科時兼習京劇、崑曲、梆子,為他的步法、身段和舞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行當方面,他又曾學演青衣、花衫、花旦和刀馬旦,唱、念、做、打均佳,蹺工尤為出色。筱翠花師承田桂鳳、路三寶,在繼承他們藝業的同時,深入體會劇情和人物性格,精確地提煉生活,又借鑑崑曲、梆子的優長,多方面豐富自己的表演,不斷地突破與創新,無論劇目、行當、武技、表演各方面,都大大地超過了田、路等人。筱翠花中年嗓啞,不以唱工為主,念白卻有十分功力,雖聲音不高,但能打遠,吐字清晰而富有力度.尤擅京白,兼有甜、柔、辣、脆的特點,生動傳神。飾演少女則突出其甜美,如《打櫻桃》、《小放牛》;飾演淫蕩、兇惡的婦人又極其潑辣,如《坐樓殺惜》等。筱翠花的台步更令人稱絕,上蹺後的快步、趨步、跪步和圓場輕盈迅捷,如《紅梅閣》、《活捉三郎》中描摹鬼魂的步法,飄忽轉騰,配以行雲流水的身段,給人以足不沾塵御風而行的感覺。《陰陽河》中則肩挑垂穗的八楞水桶,踩蹺走“花梆子”步,不但越走越快,而且桶中的燭光不晃,下垂的絲棉不動,都顯示了高度的技巧。小翠花最大的成就在於做工,他做戲認真,表現古代婦女的行動能由生活中尋找源泉井加以提煉,舉手投足精確優美,尤注意細節的刻畫,如《拾玉鐲》中的捻線、飼雞等動作,真實自然。筱翠花的翻撲功夫亦為難能,對於吊毛、搶背、發綹等的熟練運用都加強了表現力。

他雖然正式拜的老師是田桂鳳,但他崑曲、梆子皆通,武功根底深厚,這一點與路三寶相同。從戲路子上講,於連泉擅演的《坐樓殺惜》、《戰宛城》等花旦刺殺戲帶有兇狠煞氣的精湛表演,也是繼承了“面有慘厲之色”的路三寶後,再加以豐富發展的。而對於連泉“筱派”藝術風格影響最大的,也是路三寶。他自成一派,而為“筱派”之後,創演的《馬思遠》、《雙釘記》、《陰陽河》、《西湖陰配》等戲,在今天已不宜公演,但他的《拾玉鐲》、《鐵弓緣》、《貴妃醉酒》等戲,卻是別具風格的。不論“筱派”戲內容如何,他的花衫表演技巧、潑辣矯健的花旦藝術都是後人學習的典範,很有吸收、借鑑、繼承、充實的價值。  

主要作品

筱翠花 筱翠花

筱翠花戲路博廣,他從陳嘯雲學過《戰蒲關》、《二進宮》、《走雪山》等青衣戲;從張彩林學過《秦良玉》、《玉虎墜》、《珍珠扇》等刀馬旦戲;也學過《撿柴》、《梅降雪》、《紫霞宮》、《殺狗》等河北梆子花旦戲。他的《鐵弓緣·英傑烈》是師法郭際湘,自己又有所突破創新。他演過崑曲《昭君出塞》、《琴挑》和吹腔《奇雙會》;古裝戲演過《貂蟬》。曾參加過高慶奎的新戲《七擒孟獲》飾祝融夫人,全部《慶頂珠》飾蕭桂英。他自己挑班後,演過《樊梨花出世》、《梵王宮》等戲;武打戲他演過《巴駱和》,並演過《演火棍》;反串戲則演過《八蜡廟》的賀人傑。筱翠花擅演的劇目極多,偏於玩笑的有《荷珠配》、《打櫻桃》、《打槓子》、《一匹布》等,載歌載舞的有《小上墳》、《小放牛》、《梵王宮》、《貴妃醉酒》等;以武打為主的有《巴駱和》、《演火棍》、《英傑烈》、《東昌府》等;表現兇殺、鬼魂的有《坐樓殺惜》、《活捉三郎》、《殺子報》、《馬思遠》、《陰陽河》、《

代表劇目

筱翠花 筱翠花

筱翠花的代表作有《翠屏山》《坐樓殺惜》《活捉張三郎》《紅梅閣》《陰陽河》《戰宛城》《大劈棺》《荷珠配》《一匹布》《馬思遠開茶館》等。

藝術傳人

他的傳人主要有毛世來、陳永玲、崔熹雲、李丹林等。還有劉盛蓮等也是完全宗法“筱派”的。  

活動年表

1918年12月16日,農曆戊午年十一月十四日:馬連良首演《胭脂褶》

1919年,農曆己未年:言菊朋以票友領班赴漢演出

1919年9月24日,農曆己未年八月初一日:吉祥園演出

1919年10月8日,農曆己未年八月十五日:吉祥園演出

1919年11月21日,農曆己未年九月廿九日:吉祥園演出

1919年12月18日,農曆己未年十月廿七日:廣德樓演出

1920年9月13日,農曆庚申年八月初二日:北京梨園公益總會十六省水災急賑義務戲1921年,農曆辛酉年:余叔岩加入雙慶社

1922年11月17日,農曆壬戌年九月廿九日:張英華為子完婚堂會

1922年12月2日,農曆壬戌年十月十四日:溥儀大婚堂會戲第一天

1922年12月3日,農曆壬戌年十月十五日:溥儀大婚堂會戲第二天

1923年,農曆癸亥年:尚小雲、馬連良參加雙慶社

1923年2月25日,農曆癸亥年正月初十日,12時:春節黎元洪總統府堂會第三天

1923年3月17日,農曆癸亥年二月初一日:三慶園演出

1923年4月26日,農曆癸亥年三月十一日:程艷秋結婚

1925年6月11日,農曆乙丑年閏四月廿一日,晚:廣德樓演出

1925年9月12日,農曆乙丑年七月廿五日:尚小雲首演《林四娘》

1925年10月9日,農曆乙丑年八月廿二日,晚:尚小雲首演《貞女殲仇》

1926年1月,農曆乙丑年:小翠花組又興社

1926年1月23日,農曆乙丑年十二月初十日,晚:開明戲院演出

1926年2月4日,農曆乙丑年十二月廿二日,晚:小翠花首演《貂蟬》

1926年2月20日,農曆丙寅年正月初八日:開明戲院演出

1926年3月17日,農曆丙寅年二月初四日,晚:開明戲院演出

1926年11月27日,農曆丙寅年十月廿三日:開明戲院演出

1926年11月28日,農曆丙寅年十月廿四日:開明戲院演出

1928年1月13日,農曆丁卯年十二月廿一日:第一舞台演出

1937年,農曆丁丑年正月:張伯駒四十歲生日堂會

1938年2月16日,農曆戊寅年正月十七日:楊小樓接三

1938年2月27日,農曆戊寅年正月廿八日:楊小樓送聖儀式

1938年9月14日,農曆戊寅年閏七月廿一日:北京伶界救濟黃河水災義務戲

1939年2月14日,農曆戊寅年十二月廿六日:1939年同義會濟貧義務戲第二天

1949年7月28日,農曆己丑年七月初三日,晚:第一屆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平劇晚會舉行

1953年2月,農曆癸巳年:程硯秋劇團成立

1956年9月1日,農曆丙申年七月廿七日:北京市京劇界為成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舉行義演第一天 1956年9月2日,農曆丙申年七月廿八日:北京市京劇界為成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舉行義演第二天 1956年9月3日,農曆丙申年七月廿九日:北京市京劇界為成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舉行義演第三天 1956年9月4日,農曆丙申年七月三十日:北京市京劇界為成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舉行義演第四天 1959年6月3日,農曆己亥年四月廿七日:馬連良收梁益鳴為徒  

各界輓聯

1981年4月16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大禮堂舉行追悼會骨灰安放儀式。八百餘人參加了追悼會,喜連成第一科老藝人侯喜瑞以九十高齡親臨弔奠。

84歲的詞人、鑑賞收藏家、余派老生張伯駒親筆撰寫的輓聯:

觀去多歡場,開懷如對忘憂草;

演來少喜劇,捧腹應無含笑花。

張君秋是於門弟子,他的輓詞:

曾向於派問業,村姑放牛鴻鸞禧;

永懷花王神韻,坐樓殺惜打櫻桃。

(《活捉張三郎》 筱翠花 飾 閻婆惜鬼魂)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楊派武生朱家縉輓聯:

搬演酒後楊妃,轉袖飛裙霓羽舞;

刻畫樓中閻女,言簧目盼耐庵文。

北京戲曲研究所、於門弟子鄒慧蘭輓聯:

把手課徒,口傳身傳腰眼步;

全神貫注,言教身教流源長。

許姬傳的輓聯用他演過的《紅梅閣》、《活捉》、《花田錯》、《寶蟾送酒》、《賣油郎獨占花魁女》來悼念他含冤而死,終得昭雪:

含冤魂步,飄渺輕煙紅梅閣;

活捉群奸,春蘭送酒占花魁。

著名劇作家翁偶虹寫了長聯:

憶綺年,初遺翠花,鳳儀樓會,裁衣挑簾,載鴻譽,喜唱榮歸,誰不仰,翠屏山明,紅梅閣暖;

罹浩劫,摧殘梅玉,雞鳴幽界,拷御打桃,萎駿材,馬猶思遠,齊痛悼,碧塵帕碎,紫霞宮寒。

……此聯集於氏生前所演劇目餖飣而成,以劇名寄意,故不能囿於劇之完整性。

(一)“初遺翠花”,于氏在喜連成時,初名小牡丹花,因演《遺翠花》而紅,故改名小翠花。

(二)“鳳儀”即《鳳儀亭》,於演貂蟬。

(三)“樓會”即《雙珠鳳》中之“送花樓會”,於飾丫鬟。

(四)“裁衣挑簾”即《挑簾裁衣》,于氏在拿手戲之《俠義記》中飾潘金蓮,此處用“樓會”、“挑簾”者,因其初演於“廣和樓”而挑簾紅也。

(五)“喜唱榮歸”即《喜榮歸》,系坐科時踩躋之基本功戲,身段極多,非常精彩,用此劇名,言其出演各地,載譽而歸也。

(六)《翠屏山》飾潘巧雲。

(七)《紅梅閣》飾李慧娘。

(八)“摧殘梅玉“借《梅玉配》劇名,言浩劫之殘酷,於生前曾與尚小雲合作多年。《梅玉配》於飾韓翠珠,尚飾蘇玉蓮,分庭抗禮。

(九)“雞鳴”即《雞鳴驛》,此劇在於氏挑班時常演之,飾九花娘,廣告高列《雞鳴驛》、《畫春園》、《宣化府》三個劇名,以資號召,此劇由楊派武生孫毓堃飾粉面金剛徐勝。

(十)“幽界”即《幽界關》又名《查頭關》,于氏演劇中主角尤春風,用此兩劇,寓意十年浩劫中之陰森氣氛。

(十一)“拷御”即傳統劇《拷寇承御》,於在科班常與程連喜演之,於演寇承御,陳飾陳琳。

(十二)“打桃”即《打櫻桃》,於飾平兒,用此兩劇亦寄意浩劫中之殘酷現象。

(十三)“萎駿材,馬猶思遠”,嵌用於氏傑作《馬思遠》,駿材喻其傑出之才,由駿材始能聯繫到馬字,而嵌入《馬思遠》也。

(十四)《碧塵帕》即《海潮珠》,於飾棠姜,馬飾齊莊公。

(十五)《紫霞宮》於飾吳晚霞,系柳子幡為皮簧者,“餖飣”兩字作動詞用,蓋文詞之堆砌者曰餖飣,余堆砌於先生生前傑作十五劇,寄遙思而敬輓也。  

走近京劇旦角演員

京劇旦行扮演各種不同年齡、性格、身分的女性角色,旦行又分為正旦、花旦、花衫、刀馬旦、 武旦、老旦等專行。 
姜亦珊
李海燕[京劇旦角]
李玉芙
劉桂娟
史依弘
唐禾香
王蓉蓉
吳菱仙
王蕙芳
王玉蓉
魏蓮芳
王晶華
筱翠花
熊明霞
楊春霞
言慧珠
袁慧琴
趙葆秀
張火丁
張美娟[京劇旦角]
王小磚
宋丹菊
李莉[京劇旦角]
王玉珍[京劇旦角]
童芷苓
劉秀榮[京劇旦角]
薛亞萍
楊榮環
魏海敏
宋德珠
王玉敏
閻世善
楊磊[京劇旦角]
趙桐珊
張正芬[京劇旦角]
趙慧秋
王熙春
時小福
劉喜奎
趙燕俠
李硯萍
呂洋
馬小曼
毛世來
琴雪芳
邱富棠
任志秋
榮蝶仙
沈小梅
郭偉[京劇青衣]
孫明珠
孫甫亭
孫賀先
宋奕萱
尚長麟
侯玉蘭
孫彩珠
時世寶
沈福存
華慧麟
孫怡雲
尚明珠
宋長榮
蘇雨卿
胡碧蘭
舒昌玉
黃樺
鮑綺瑜
田際雲
田慧
譚娜
譚曉令
冀韻蘭
李金泉
吳素秋
李薔華
吳富琴
王長君
王夢婷
王幼卿
李硯秀
王盛意
羅巧福
李佩卿
王吟秋
王麗芳
王婉華
李鳴岩
王曉臨
王雅娜
劉淑雲
王琴儂
王志怡
羅蕙蘭
馮蘊
陸素娟
小楊月樓
徐碧雲
李盛泉
盧小玉
荀令香
方連元
許翰英
徐暢
小毛劍秋
雲燕銘
姚玉芙
葉芳
劉盛蓮
楊淑蕊
楊菊秋
余紫雲
劉元彤
姚佩秋
粉牡丹
 羅福山
閻嵐秋
閻巍
雷英[京劇旦角]
姚玉蘭
李韻秋
朱桂
趙歡
李經文
周利
張春秋
張正芳
貫紫林
張筱賢
李喜鴻
郭睿玥
張逸娟
趙君玉
章遏雲
趙榮琛
仲盛珍
醉麗君
龔雲甫
張晶[京劇旦角]
李金鴻
鍾榮
路三寶
朱琴心
張慧芳
胡素仙
文榮壽
李毓芳
吳吟秋
臥雲居士
文亮臣
黃桂秋
韓慧梅
王世祥
韓冬柏
劉琪
陳正薇
郝蘭田
王紫苓
韓鳳英
王夢雲
劉筱衡
王芸芳
劉山麗
江新蓉
王潤菁
高玉倩
傅世蘭
王克琴
姜雙喜
江汁
陸義萍
計斌慧
魏慧麗
李連貞
梅竹芬
馬艷芬
馬宗慧
王艷[京劇旦角]
王玉蘭
夏華達
新艷秋
夏慧華
賈麗雲
金友琴
徐瀅
熊一華
龐世奇
曲素英
金喜棠
金素雯
許翠
謝銳青
謝虹雯
金素秋
邢美珠
謝寶雲
雪艷琴
金少梅
康靜
徐俊[京劇旦角
俞八妹
郭雪香
於蓮仙
余玉琴
高喜玉
梁小鸞
楊秋雯
尚慧敏
於玉蘅
楊至芳
姚佩蘭
時青山
傅世雲
楊桂雲
楊孝亭
郭瑤瑤
龔蘇萍
李淑媛
楊秋玲
孫榮蕙
孫花滿
袁子明
尚富霞
閻虹羽
梁秀娟
李香勻
孫喜雲
陳蓉芳[京劇武旦]
姚席珍
楊畹農
於蘭
楊偉蘭
張學浩
郭小莊
張彩林
朱小元
劉雙壽
李丹林
李玉芝
孫盛芳
高紅梅[京劇旦角]
隋曉慶
朱俊好
張佳春
朱盛齡
張芷荃
沈健瑾
張三元
厲慧敏
張曼玲
鄭玉華
尚榮芳
侯宇
張雲仙
唐富堯
竇曉璇
諸茹香
張蓉華
果湘林
李麗芳
田桂鳳
朱盛富
張秀晶
田榮芬
張學敏
周婧
周百穗
扈金娜
胡喜祿
鄭秀蘭
耿世華
張淑景
鄭佳艷
陶默廠
朱文英
胡金萍
張蝶芬
張艷玲
張嬋玉
藍文雲
趙秀君
張盛余
張麗媛
鄭子茹
張芷芳
林麗娟
胡金喜[京劇花旦]
碧雲霞
郭際湘
宇文若龍
祁慧茹
曹毅琳
田寶琳
錢紫雲
齊福芸
齊蘭秋
秦雪玲
徐如雲
李新蘭
彩福祿
胡菊琴
杜富興
孫四敏
賈華
沈健謹
許福英
張藍田
朱幼芬
吳江秋
趙曉嵐[京劇旦角]
吳蕙蘭
孫雙玉
周四十兒
沈正艷
關麗卿
賈世珍
周慰堂
許盛玉
李靜文
鮮牡丹
小王玉蓉
新谷鶯
朱蓮桂
謝黛林
趙喜貞
賈桂喜
王順福
韓寶芬
王麗卿
金月梅
金嘯虹
張雙蘭
孫福喜
李喜泉
雷元碩
郭敬悉
戴韻芳
金佩芳
鳳凰旦
姚寶香
范富喜
王元禧
孫心蘭
朱小沅
周長順
孫振泉
李文敏[京劇旦角]
孟金喜
李占華
馬博敏
章麗秋
 
王金蘭
范韻芳
張五寶
王盛海
沈韻秋
李多芬
何喜春
閻桂祥
尚樹聲
貫榴生
孫德祥
雲飄香
趙嘯瀾
琴艷芳
王茵
吳碧蘭
蘇少舫
雪飄香
寶幼亭
鄭雙福
姚玉英
閻金福
方松齡
孟憲瑢
劉昭容
閻貴雲
訾睿
段來喜
律喜雲
吳彩霞[京劇旦角]
郝瑩
孔元福
尚偉[京劇旦角]
孫萍[京劇旦角]
劉丹丹[京劇旦角]
張嵐[京劇旦角]
周曼如
劉薇[京劇旦角]
張蘭[京劇旦角]
劉美娟[京劇旦角]
雷金福
董雪平
李玉壽
陸鳳琴
趙群[京劇旦角]
李凌楓
李紹華[京劇旦角]
張悅[京劇旦角]
呂琳[京劇旦角]
夏美珍
許嘉寶
劉錚[京劇旦角]
張萍[京劇旦角]
席慧馨
朱鳳桐
李富齋
張靜[京劇旦角]
馬六兒
劉玉琴[京劇旦角]
徐露[京劇旦角]
劉佳[京劇旦角]
李艷儂 | 張嘯竹
馬帥[京劇旦角]
馮金芙
張笠媛
林桂蘭
張雲亭[京劇旦角]
石韞玉[京劇旦角]
聶文華[京劇旦角]
南鐵生
李妙春
范春桂
王麗華[京劇旦角]
王樹芳[京劇旦角]
李宏[京劇旦角]
劉寧[京劇旦角]
李潔[京劇旦角]
孫麗英[京劇旦角]
李薇華
李曉玉[京劇旦角]
高韻芬
溫如華
王奕戈
聞占萍
王曉燕[京劇旦角]
王陸瑤
趙玉華[京劇旦角]
葛香汝
齊淑芳
周雲霞
王芳[京劇旦角]
張馨月[京劇旦角]
李紅梅[京劇旦角]
王元芝
劉慧權
李玉祥[京劇旦角]
何佩森
劉連湘
張其婷
李慧娟[京劇旦角]
劉杉杉
張菁華
楊菊萍
何蕾
戴綺霞
張南雲
劉慧琴
金碧艷
岳惠玲
姚佩霞
李琳[京劇旦角]
張藝[京劇旦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