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芙

李玉芙

李玉芙(1938--),國家一級演員,梅派青衣。原在哈爾濱京劇團學戲,後經梅蘭芳介紹入北京市戲曲學校學習,師承梅蘭芳、華世香、李慧芳、張蝶芬、賈世珍等。1959年畢業到梅蘭芳京劇團任演員。1960年代表梅劇團參加梅、尚、程、荀四大流派聯合專場演出,以一出《貴妃醉酒》,被譽為梅派傳人中的新星。她嗓音甜潤清脆,表演灑脫大方。後調入北京市實驗京劇團任主演,其首演劇目有新編歷史劇《雛鳳凌空》、《正氣歌》,現代戲《海棠峪》、《風雨千秋》等。

基本信息

生平簡述

76歲的李玉芙演出《穆桂英掛帥》 76歲的李玉芙演出《穆桂英掛帥》

出身

李玉芙出身於梨園世家。父親藝名李妙蘭,是喜連成第一科“喜”字輩學生,學的是青衣。後來,投師於吳菱仙及陳德霖門下,除與梅蘭芳、姜妙香等有同門之誼,並曾同台獻藝外,較長時間與時慧寶合作。後來在東北教戲,學生中有雲燕銘、秦友梅等。李玉芙有七位哥哥,除四哥從事雜技專業之外,大哥、二哥、三哥、五哥、七哥都曾活躍在京劇舞台上。李玉芙幼年喪母,十三歲喪父。

從藝

為了生計在哈爾濱京劇團當學員,梅蘭芳赴哈演出期間,特意為她到北京報考戲校留下了路費。後來,馬連良、袁世海在哈演出期間又親筆寫信,介紹她報考北京市戲曲學校的前身《藝培戲校》。在校期間,曾作為少先隊代表,參加慰問解放軍代表團。1957年又被選派赴莫斯科參加世界青年聯歡節,主演《廉錦楓》。1959年,以“三好生”的優異成績,畢業於北京戲校。為首屆畢業生。畢業後被分配到梅蘭芳京劇團工作,受到梅先生親自教導,在梅先生的親自安排下,與姜妙香、劉連榮、王少亭同台演出。並在新編歷史劇《柳常青》、《龍鳳環》中,擔任女主角。

李玉芙 李玉芙

代表作品

曾主演《貴妃醉酒》、《宇宙鋒》、《奇雙會》、《霸王別姬》、《生死恨》、《鳳還巢》、《穆桂英掛帥》等梅派名劇。系梅蘭芳親傳弟子,梅派傳人。

藝術經歷

《東方夫人》劇照 《東方夫人》劇照

1960年,在周恩來總理和彭真市長的關懷下,成立北京市實驗京劇團後,李玉芙與多數北京戲校首屆畢業生被調入該團。李玉芙在建團演出劇目《雛鳳凌空》中,擔任女主角楊排風。在此期間,李玉芙除演出梅派劇目和傳統劇目外,還在現代戲《海棠峪》、《箭桿河邊》等戲中擔任女主角。曾隨團代表中央赴雲南參加傈僳族自治州成立十周年的慶典活動。 “文革”後,李玉芙煥發藝術青春,先後在北京市實驗京劇團、北京京劇院三團,重新恢復了梅派劇目《霸王別姬》、《宇宙鋒》,傳統劇目《白蛇傳》,現代劇目《海棠峪》等之外,先後在:張雲溪改編、導演的《東方夫人》中扮演東方明珠;黃宗江編劇的《秋瑾》中扮演秋瑾等。

1995年梅蘭芳京劇團恢復建制時,在梅葆玖先生力邀下,李玉芙回到了梅劇團。在梅紹武幫助下恢復排演了梅先生早年劇目《晴雯撕扇》等。參加了梅先生逝世一周年等歷年紀念梅先生的演出。

1966年代表北京市赴緬甸演出《雛鳳凌空》,受到熱烈歡迎;1979年參加在希臘舉行的國際悲劇節,主演《白蛇傳》,雅典五千人古城堡劇場連日暴滿;1982年紀念中日建交10周年,《白蛇傳》及《霸王別姬》在東京NHK劇場演出獲得成功,並在日本24個城市連演兩個多月,轟動全日本。後又相繼赴法國、巴西、土耳其、突尼西亞等國演出。

退休後,1999年隨梅蘭芳京劇團赴日本演出;1999年隨北京京劇院赴台灣演出。2000年至今仍參加劇院演出,演出的劇目有:全部《穆桂英掛帥》、《鳳還巢》、《生死恨》、《玉堂春》等。應邀多次在中央電視台錄製《名段欣賞》和中國文聯主辦的彩霞工程的錄像。應邀先後在中國戲曲學院、北京戲校擔任教學工作。應邀到台灣國光京劇團擔任教學工作。應邀在中央電視台《跟我學》欄目中教唱京劇。應邀在眾多票房擔任教學工作。現為中國戲曲學院研究生班研究生導師。

學戲心得

李玉芙 李玉芙
李玉芙 李玉芙

京劇教學講究口傳心受。初學的人就如同小學生寫描紅簿,一招一式都照著來,不準走樣。在初學階段這是必要的。遺憾的是有的老師乃至某些觀眾,在學生成長以後,仍然不準他們演的走樣。否則,就斥之為“叛逆”。殊不知被稱為“京劇開基創業的大師”的程長庚,就是一名徽班的“叛逆”。京劇本身就是從徽調、崑曲,結合西皮、二黃形成的一個新劇種。王蒙有一篇小小說,名曰《小小小……》,說的是早年間某劇種有位名角XXX,徒弟學他時,力求一模一樣,連臉上的一顆痣也要特意畫上,從而得名小XXX。徒弟的徒弟如法炮製,於是得名小小XXX。以後就這樣學下去,小下去,以至到最後這個劇種都被這樣小得消亡了。文章不長,道理明白。可惜有人至今不明白。好在真正的藝術家深知其理,比如梅先生就是一位。 在李玉芙學演了一些戲的基礎上,梅先生又提出要她注意“善用其長,不顯其短”的道理。對她說:“你年輕,我年紀大了,這就是我們不同的條件。我現在演《別姬》時唱到'滅劉邦'那句,有時唱平腔。你不應該學,你年輕氣足、音域寬,就該用高腔,滿弓滿調的唱。”還說:“你平時看戲還可以注意一下,老先生們在開打時不那么火暴了,唱時高音、長腔少了,但是卻能象畫畫似的'意到筆不到',以少勝多,演技達到精練濃縮的地步了。你們年輕人則應該全力以赴,也只有經歷了這個階段,才能達到老先生們的藝術境界。當然,這些都不能離開要演的人物。你要細心地往這裡面揣摩,大膽地去試驗。”在梅先生的“細心揣摩,大膽試驗”的教誨和鼓勵下,在演出《醉酒》時唱“玉石斜倚欄桿靠”等高腔,李玉芙就按自己的條件唱了。在《鳳還巢》中,當程雪娥得知後母趁父親不在家,突然將大姐許配給自己未婚夫的訊息之後,由後房出來看看究竟,後母卻偏要趕她回房。這時李玉芙根據自己對人物的感受,加了個對後母不滿的眼神,和向旁一甩水袖的動作。這類初步嘗試得到了梅先生的熱情肯定,還激發了美術家楊永青的創作熱情,抓住了這個身段和眼神的一瞬間,作了一幅動人的套色木刻。

是否具備獨立創造角色的能力,是一個演員成熟與否的重要標誌。為進一步培養李玉芙獨立創造角色的能力,梅先生還安排他們排演了兩齣新編歷史劇--《柳長青》和《龍鳳環》。《龍》劇中兩個主要角色,由葆玖和玉芙分別擔任,《柳》劇中的柳氏則由李玉芙擔任。在《柳》劇中,她大膽地運用了梅派唱腔和《葬花》中的“鋤舞”及《散花》中的“綢舞”。關於“綢舞”,梅先生不讓加木棍,而且專門選用輕而薄的小綢子。因為這是一出神話劇,柳氏後來成了“水母娘娘”,成了“仙”了。加上木棍或者用重綢子,舞起來是省勁了,可是人物的那種飄逸的仙氣也就沒了。為了更準確地表現人物,梅先生讓她不要取巧,不要圖省勁,要多下功夫去練。在化妝時,梅先生還特意從家裡拿來外國友人送給他的尼龍紗,當時尼龍紗還是稀罕之物,梅先生自己和沒捨得用,這時送給李玉芙用在了水母娘娘的頭上。李玉芙沒有辜負梅先生的期望,經過大家的努力,這齣戲代表梅劇團參加了北京市直屬文藝團體匯演,並被列為梅劇團上演的主要劇目。在天津巡迴演出時,這齣戲謝幕竟達11次之多,這在國內是少見的。

藝術人生

憶難忘

李玉芙 李玉芙

李玉芙在梅劇團生活了10個月,就被調至由北京戲校畢業生組成的北京實驗京劇團。回頭看看在梅劇團10個月的日程是很緊的,除了排練、演出、學習,他們還下鄉勞動,到農村、水庫工地慰問演出。在這些活動中,梅先生無不身先士卒,在他的帶動下,李玉芙在政治上也有了很大進步,於1960年在梅劇團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寫這篇文章時,得到李玉芙的同學、著名丑角演員黃德華的幫助,他當時也在梅劇團。這是位有心人,當時每天寫日記,梅劇團每天演出的戲碼與演員陣容都有詳細記載。在梅劇團的10個月中,李玉芙除了參加兩齣新編歷史劇排演外,還演出了34出不同的劇目,每個月演出近40場。這些記載、統計的結果,使我很吃驚也很感慨。演員的成長,很重要的一條是多實踐,可以說演員的成長是要用戲來堆的。如今有幾位青年演員有這么多的實踐機會?!難怪李玉芙回憶起來也感慨地說:“雖然只有短短的10個月,可是過的真充實,我一輩子也忘不了。”

戲曲鑄姻緣

50年代初,梅蘭芳先生到哈爾濱演出,當時父母雙亡的李玉芙正在哈爾濱京劇團以演宮女謀生,幸運地被梅先生選中配戲,看她身段、扮相、嗓音方面都出類拔萃,於是留下路費讓她到北京考戲校。不久馬連良、袁世海二位先生也到哈爾濱演出,對李玉芙也很是賞識,特意寫了封信推薦她到藝培學校(北京市戲曲學院前身)學習。李玉芙沒有辜負前輩的期望,來京後在北京戲校第一期畢業生中考了第一名,並且被梅蘭芳先生選中而加入了著名的梅劇團。當時印製的各種演出節目單,演員表排在最前面的無疑是梅蘭芳先生,那么緊隨其後的就是他的得意弟子李玉芙。後來梅先生不唱的時候,就是由李玉芙主演梅派的經典劇目,梅先生甚至把自己的行頭也都毫無保留地借給李玉芙穿用。

自從那次引見,兩個藝術門類的同行,兩個才貌雙全的年輕人在認識後彼此都有好感,於是經常相約看彼此的演出,不僅在業務上取長補短,而且在交流切磋中逐漸培養起深厚的感情。1962年,有情人終成眷屬。次年,女兒石梅出生,之所以取名“梅”也是因為李玉芙唱梅派京劇,以此紀念。

教學活動

應邀先後在中國戲曲學院、北京戲校擔任教學工作。應邀到台灣國光京劇團擔任教學工作。應邀在中央電視台《跟我學》欄目中教唱京劇。應邀在眾多票房擔任教學工作。

走近京劇旦角演員

京劇旦行扮演各種不同年齡、性格、身分的女性角色,旦行又分為正旦、花旦、花衫、刀馬旦、 武旦、老旦等專行。
姜亦珊
李海燕[京劇旦角]
李玉芙
劉桂娟
史依弘
唐禾香
王蓉蓉
吳菱仙
王蕙芳
王玉蓉
魏蓮芳
王晶華
筱翠花
熊明霞
楊春霞
言慧珠
袁慧琴
趙葆秀
張火丁
張美娟[京劇旦角]
王小磚
宋丹菊
李莉[京劇旦角]
王玉珍[京劇旦角]
童芷苓
劉秀榮[京劇旦角]
薛亞萍
楊榮環
魏海敏
宋德珠
王玉敏
閻世善
楊磊[京劇旦角]
趙桐珊
張正芬[京劇旦角]
趙慧秋
王熙春
時小福
劉喜奎
趙燕俠
李硯萍
呂洋
馬小曼
毛世來
琴雪芳
邱富棠
任志秋
榮蝶仙
沈小梅
郭偉[京劇青衣]
孫明珠
孫甫亭
孫賀先
宋奕萱
尚長麟
侯玉蘭
孫彩珠
時世寶
沈福存
華慧麟
孫怡雲
尚明珠
宋長榮
蘇雨卿
胡碧蘭
舒昌玉
黃樺
鮑綺瑜
田際雲
田慧
譚娜
譚曉令
冀韻蘭
李金泉
吳素秋
李薔華
吳富琴
王長君
王夢婷
王幼卿
李硯秀
王盛意
羅巧福
李佩卿
王吟秋
王麗芳
王婉華
李鳴岩
王曉臨
王雅娜
劉淑雲
王琴儂
王志怡
羅蕙蘭
馮蘊
陸素娟
小楊月樓
徐碧雲
李盛泉
盧小玉
荀令香
方連元
許翰英
徐暢
小毛劍秋
雲燕銘
姚玉芙
葉芳
劉盛蓮
楊淑蕊
楊菊秋
余紫雲
劉元彤
姚佩秋
粉牡丹
羅福山
閻嵐秋
閻巍
雷英[京劇旦角]
姚玉蘭
李韻秋
朱桂
趙歡
李經文
周利
張春秋
張正芳
貫紫林
張筱賢
李喜鴻
郭睿玥
張逸娟
趙君玉
章遏雲
趙榮琛
仲盛珍
醉麗君
龔雲甫
張晶[京劇旦角]
李金鴻
鍾榮
路三寶
朱琴心
張慧芳
胡素仙
文榮壽
李毓芳
吳吟秋
臥雲居士
文亮臣
黃桂秋
韓慧梅
王世祥
韓冬柏
劉琪
陳正薇
郝蘭田
王紫苓
韓鳳英
王夢雲
劉筱衡
王芸芳
劉山麗
江新蓉
王潤菁
高玉倩
傅世蘭
王克琴
姜雙喜
江汁
陸義萍
計斌慧
魏慧麗
李連貞
梅竹芬
馬艷芬
馬宗慧
王艷[京劇旦角]
王玉蘭
夏華達
新艷秋
夏慧華
賈麗雲
金友琴
徐瀅
熊一華
龐世奇
曲素英
金喜棠
金素雯
許翠
謝銳青
謝虹雯
金素秋
邢美珠
謝寶雲
雪艷琴
金少梅
康靜
徐俊[京劇旦角
俞八妹
郭雪香
於蓮仙
余玉琴
高喜玉
梁小鸞
楊秋雯
尚慧敏
於玉蘅
楊至芳
姚佩蘭
時青山
傅世雲
楊桂雲
楊孝亭
郭瑤瑤
龔蘇萍
李淑媛
楊秋玲
孫榮蕙
孫花滿
袁子明
尚富霞
閻虹羽
梁秀娟
李香勻
孫喜雲
陳蓉芳[京劇武旦]
姚席珍
楊畹農
於蘭
楊偉蘭
張學浩
郭小莊
張彩林
朱小元
劉雙壽
李丹林
李玉芝
孫盛芳
高紅梅[京劇旦角]
隋曉慶
朱俊好
張佳春
朱盛齡
張芷荃
沈健瑾
張三元
厲慧敏
張曼玲
鄭玉華
尚榮芳
侯宇
張雲仙
唐富堯
竇曉璇
諸茹香
張蓉華
果湘林
李麗芳
田桂鳳
朱盛富
張秀晶
田榮芬
張學敏
周婧
周百穗
扈金娜
胡喜祿
鄭秀蘭
耿世華
張淑景
鄭佳艷
陶默廠
朱文英
胡金萍
張蝶芬
張艷玲
張嬋玉
藍文雲
趙秀君
張盛余
張麗媛
鄭子茹
張芷芳
林麗娟
胡金喜[京劇花旦]
碧雲霞
郭際湘
宇文若龍
祁慧茹
曹毅琳
田寶琳
錢紫雲
齊福芸
齊蘭秋
秦雪玲
徐如雲
李新蘭
彩福祿
胡菊琴
杜富興
孫四敏
賈華
沈健謹
許福英
張藍田
朱幼芬
吳江秋
趙曉嵐[京劇旦角]
吳蕙蘭
孫雙玉
周四十兒
沈正艷
關麗卿
賈世珍
周慰堂
許盛玉
李靜文
鮮牡丹
小王玉蓉
新谷鶯
朱蓮桂
謝黛林
趙喜貞
賈桂喜
王順福
韓寶芬
王麗卿
金月梅
金嘯虹
張雙蘭
孫福喜
李喜泉
雷元碩
郭敬悉
戴韻芳
金佩芳
鳳凰旦
姚寶香
范富喜
王元禧
孫心蘭
朱小沅
周長順
孫振泉
李文敏[京劇旦角]
孟金喜
李占華
馬博敏
章麗秋
王金蘭
范韻芳
張五寶
王盛海
沈韻秋
李多芬
何喜春
閻桂祥
尚樹聲
貫榴生
孫德祥
雲飄香
趙嘯瀾
琴艷芳
王茵
吳碧蘭
蘇少舫
雪飄香
寶幼亭
鄭雙福
姚玉英
閻金福
方松齡
孟憲瑢
劉昭容
閻貴雲
訾睿
段來喜
律喜雲
吳彩霞[京劇旦角]
郝瑩
孔元福
尚偉[京劇旦角]
孫萍[京劇旦角]
劉丹丹[京劇旦角]
張嵐[京劇旦角]
周曼如
劉薇[京劇旦角]
張蘭[京劇旦角]
劉美娟[京劇旦角]
雷金福
董雪平
李玉壽
陸鳳琴
趙群[京劇旦角]
李凌楓
李紹華[京劇旦角]
張悅[京劇旦角]
呂琳[京劇旦角]
夏美珍
許嘉寶
劉錚[京劇旦角]
張萍[京劇旦角]
席慧馨
朱鳳桐
李富齋
張靜[京劇旦角]
馬六兒
劉玉琴[京劇旦角]
徐露[京劇旦角]
劉佳[京劇旦角]
李艷儂 | 張嘯竹
馬帥[京劇旦角]
馮金芙
張笠媛
林桂蘭
張雲亭[京劇旦角]
石韞玉[京劇旦角]
聶文華[京劇旦角]
南鐵生
李妙春
范春桂
王麗華[京劇旦角]
王樹芳[京劇旦角]
李宏[京劇旦角]
劉寧[京劇旦角]
李潔[京劇旦角]
孫麗英[京劇旦角]
李薇華
李曉玉[京劇旦角]
高韻芬
溫如華
王奕戈
聞占萍
王曉燕[京劇旦角]
王陸瑤
趙玉華[京劇旦角]
葛香汝
齊淑芳
周雲霞
王芳[京劇旦角]
張馨月[京劇旦角]
李紅梅[京劇旦角]
王元芝
劉慧權
李玉祥[京劇旦角]
何佩森
劉連湘
張其婷
李慧娟[京劇旦角]
劉杉杉
張菁華
楊菊萍
何蕾
戴綺霞
張南雲
劉慧琴
金碧艷
岳惠玲
姚佩霞
李琳[京劇旦角]
張藝[京劇旦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