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緣》

《馬上緣》

《馬上緣》原名《樊江關》,本有《馬上緣》系敘羅成與竇線娘締婚事,後失傳,訛以其名冠此劇上。見《征西全傳》第二十九——三十回。京劇另有《移山倒海》連台本以彩頭為主。川劇、秦腔、河北梆子亦有此劇目。現在的《樊江關》 一名《姑嫂英雄》或《定陽關》。 “樊江”系“寒江”之誤,原名《鬥嘴》,原《樊江關》改名《馬上緣》。亦有與《馬上緣》與《婚姻魔障》連演者,總名《姑嫂英雄》,小翠花又易名為《樊梨花出世》。不見《征西全傳》。

基本簡介

《馬上緣》,京劇傳統劇目,劇情:薛仁貴兵至樊江關,守將樊漢二子樊龍樊虎出戰,均為薛丁山所傷;樊女梨花憤而連敗竇仙童、陳金定及薛金蓮。丁山再出,樊梨花一見鍾情,詐敗誘其至曠野,欲以終身相托,丁山拒絕。樊施法術困之,丁山不得已允婚。

代表人物

《馬上緣》《馬上緣》

筱翠花(1900~1967)本名於連泉,原名桂森,又名樹德,字紅霞,號紹卿,又號靄芬,藝名筱翠花。原籍山東蓬萊,直隸冀州衡水縣人,著名京劇旦角表演藝術家,擅演花旦、潑辣旦、刀馬旦,蹺功獨步一時。

家境貧困,於連泉九歲即入鳴盛和科班學藝,科名盛琴。科班主辦人郭際湘(藝名水仙花)把他分到梆子班的梆子旦角演員千日紅門下學戲,專工梆子旦角。在兩年多的時間裡,於連泉一邊苦練基本功,一邊學唱梆子花旦戲,先後學會《梅絳雪》、《殺狗》、《紫霞宮》三出梆子戲。之後,轉到京劇班跟陳嘯雲先生學京劇,開蒙學京劇青衣戲《南天門》、《二進宮》、《戰蒲關》。郭際湘認為他適合唱花旦戲,讓他改學京劇花旦,親自傳授,著意培養,並取藝名小水仙花。

1911年鳴盛和班停辦。1912年後,於連泉為生計,跑野台子流浪賣藝,充當臨時演員,因年幼藝淺,只能扮演孩童角色。1915年,於連泉到富連成社科班演出的廣和樓後台,去看望以前同科的好友。恰好,富連成社科班演出《遺翠花》一劇時,飾演丫環翠香的演員李連貞突然發病不能演出,蕭長華先生讓於連泉臨時“鑽鍋” 代演。上台演出後非常出色,獲得成功,因此被富社錄取,成為連字科學員,科名連泉,蕭先生還為他起了個帶有紀念意義的藝名——筱翠花。(一說,鳴盛和班停辦次年即入富連成社科班繼續學藝,因其在鳴盛和班演梆子戲《三疑計》中的丫環翠花而出名,所以蕭長華給他另起藝名筱翠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