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文軒

於文軒

於文軒,男,滿族,法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領域:能源法,生態法,環境保護法。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北京市生態法治研究會副會長,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法學分會常務委員,中國政法大學污染受害者法律幫助中心(CLAPV)研究開發部部長。2011年度美國聯邦環境保護署(U.S. EPA)訪問學者。博士學位論文《生物安全立法研究》被評為“2009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012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基本信息

任職經歷

2014年12月至今,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所所長。

2016年6月至今,博士生導師。

2014年9月至今,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2009年7月至2014年8月,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

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獲國家留學基金委全額資助,在美國聯邦環境保護署(U.S. EPA)華盛頓總部和美國佛蒙特法學院(Vermont Law School)訪學。

2009年7月至今,中國政法大學污染受害者法律幫助中心,研究開發部部長。

2008年10月至2009年1月,國家能源局政策法規司(借調),法律專家。

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清華大學法學院,博士後研究人員。

社會兼職

2017年8月起,任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2017年6月起,任北京市生態法治研究會副會長。

2013年11月起,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法學分會常務委員。

2012年6月起,任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

教育背景

2004年9月至2007年7月,就讀於中國政法大學,攻讀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專業,獲法學博士學位。

2001年9月至2004年7月,就讀於中國政法大學,攻讀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專業,獲法學碩士學位。
1994年9月至1998年7月,就讀於北京林業大學,攻讀貿易經濟學專業,獲經濟學學士學位。

主要論文

主要中文論文:

於文軒:"環境司法專門化視閾下環境法庭之檢視與完善",載《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7年第8期。

於文軒:“美國水污染損害評估立法及其對我國的借鑑意義”,載《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7年第1期。

於文軒:“論我國環境應急法律制度之完善路徑”,載孫佑海主編:《北洋法學評論》,天津大學出版社 2017年版。

於文軒:“灰霾治理的環境法制之維”,載《世界環境》2016年第6期。

於文軒:“典型國家能源節約法制及其借鑑意義——以應對氣候變化為背景”,載《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5年第6期。

於文軒:“論我國石油儲備法律機制之構建”,載《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4年第6期。

於文軒:“我國環境監察立法的問題與完善”,載《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4年第2期。

於文軒:“環境健康損害賠償:美國的實踐及其借鑑意義”,載《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13年第4期。

於文軒:“國外環境保護立法經驗借鑑”,載《環境保護》2013年第16期。

於文軒:“設立氣候資源所有權不利於可再生能源產業健康發展”,載《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2年第6期。

於文軒:“美國能源安全立法及其對我國的借鑑意義”,《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1年第6期。

於文軒:“自然資源物權:政策傾向與調整手段”,載《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1期。

於文軒:“環境法的價值追求與個性表達”,載徐祥民主編:《中國環境法學評論(第七卷)》,科學出版社2011年版。

於文軒:“我國綜合性石油天然氣立法初探”,載肖國興、葉榮泗主編:《中國能源法研究報告》,法律出版社2010年8月版。

於文軒:“石油天然氣法基本原則探析——以應對氣候變化為背景”,載中國社會科學院法院法學研究所社會法研究室:《中國環境法治2009年卷(上)》,法律出版社2010年3月版。

於文軒:“環境行政處罰:規則完善與困境破解”,載《環境保護》2010年第6期。

於文軒:“論生物安全法的風險預防原則”,載薛達元主編:《轉基因生物風險評估與安全管理》,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

於文軒:“生物多樣性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國際觀點和中國應對”,載徐祥民主編:《中國環境資源法學評論(2008年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版。

於文軒:“環境損害賠償無過錯責任原則及其與相關機制的協調”,《上海政法學院學報》2009年第6期。

於文軒:“生物安全法的秩序價值探析”,載《中國環境法治2008年卷》,法律出版社2009年6月版。

於文軒:“生物安全法之效率價值探析”,載《清華法學》2009年第3期。

於文軒,王燦發:“我國環境法教學模式的反思與探索”,載《當代法學》2009年第2期。

王燦發,於文軒:“論我國環境法學的課程設定與教材建設”,載《當代法學》2008年第6期。

於文軒:“中國動物遺傳資源立法存在的問題及其應對”,載常紀文、Paul Littlefair主編:《動物福利法治:焦點與難點》,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於文軒:“我國生物安全應急處理制度現狀與完善”,載徐祥民主編:《中國環境資源法學評論(2007年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於文軒:“生物安全法之正義價值探析——以羅爾斯正義理論為視角”,載《法商研究》2008年第2期.

於文軒,沈曉悅,陳賽:“保障與監督:改進環境執法工作的必經之途”,載《環境保護》2008年第2A期。

於文軒:“生物安全損害賠償國際立法研究”,載《環境保護》2007年第7A期 。

於文軒:“物權法相鄰關係制度之環境保護功能分析”,載《研究生法學》2007年第3期。

於文軒:“論轉基因生物安全應急處理制度”,載王樹義主編:《可持續發展與中國環境法治:生態安全及其立法問題專題研究》,科學出版社2007年版。

王燦發,於文軒,李丹,李俊紅:“我國環境立法的困境與出路——以松花江污染事件為視角”,載《中州學刊》2007年第1期。

於文軒:“論環境損害賠償專門立法中的無過錯責任原則”,載《法學論壇》2005年第5期。

王燦發,於文軒:“‘圓明園鋪膜事件’對環境影響評價法的拷問”,載《中州學刊》2005年第5期。

趙紅梅,於文軒:“環境權的法理念解析與法技術構造”,載《法商研究》2004年第3期。

王燦發,於文軒:“論生物安全國際法的基本原則”,載《現代法學》2003年第4期。

1.

於文軒:"環境司法專門化視閾下環境法庭之檢視與完善",載《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7年第8期。

2.

於文軒:“美國水污染損害評估立法及其對我國的借鑑意義”,載《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7年第1期。

3.

於文軒:“論我國環境應急法律制度之完善路徑”,載孫佑海主編:《北洋法學評論》,天津大學出版社 2017年版。

4.

於文軒:“灰霾治理的環境法制之維”,載《世界環境》2016年第6期。

5.

於文軒:“典型國家能源節約法制及其借鑑意義——以應對氣候變化為背景”,載《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5年第6期。

6.

於文軒:“論我國石油儲備法律機制之構建”,載《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4年第6期。

7.

於文軒:“我國環境監察立法的問題與完善”,載《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4年第2期。

8.

於文軒:“環境健康損害賠償:美國的實踐及其借鑑意義”,載《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13年第4期。

9.

於文軒:“國外環境保護立法經驗借鑑”,載《環境保護》2013年第16期。

10.

於文軒:“設立氣候資源所有權不利於可再生能源產業健康發展”,載《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2年第6期。

11.

於文軒:“美國能源安全立法及其對我國的借鑑意義”,《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1年第6期。

12.

於文軒:“自然資源物權:政策傾向與調整手段”,載《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1期。

13.

於文軒:“環境法的價值追求與個性表達”,載徐祥民主編:《中國環境法學評論(第七卷)》,科學出版社2011年版。

14.

於文軒:“我國綜合性石油天然氣立法初探”,載肖國興、葉榮泗主編:《中國能源法研究報告》,法律出版社2010年8月版。

15.

於文軒:“石油天然氣法基本原則探析——以應對氣候變化為背景”,載中國社會科學院法院法學研究所社會法研究室:《中國環境法治2009年卷(上)》,法律出版社2010年3月版。

16.

於文軒:“環境行政處罰:規則完善與困境破解”,載《環境保護》2010年第6期。

17.

於文軒:“論生物安全法的風險預防原則”,載薛達元主編:《轉基因生物風險評估與安全管理》,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

18.

於文軒:“生物多樣性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國際觀點和中國應對”,載徐祥民主編:《中國環境資源法學評論(2008年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版。

19.

於文軒:“環境損害賠償無過錯責任原則及其與相關機制的協調”,《上海政法學院學報》2009年第6期。

20.

於文軒:“生物安全法的秩序價值探析”,載《中國環境法治2008年卷》,法律出版社2009年6月版。

21.

於文軒:“生物安全法之效率價值探析”,載《清華法學》2009年第3期。

22.

於文軒,王燦發:“我國環境法教學模式的反思與探索”,載《當代法學》2009年第2期。

23.

王燦發,於文軒:“論我國環境法學的課程設定與教材建設”,載《當代法學》2008年第6期。

24.

於文軒:“中國動物遺傳資源立法存在的問題及其應對”,載常紀文、Paul Littlefair主編:《動物福利法治:焦點與難點》,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25.

於文軒:“我國生物安全應急處理制度現狀與完善”,載徐祥民主編:《中國環境資源法學評論(2007年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6.

於文軒:“生物安全法之正義價值探析——以羅爾斯正義理論為視角”,載《法商研究》2008年第2期.

27.

於文軒,沈曉悅,陳賽:“保障與監督:改進環境執法工作的必經之途”,載《環境保護》2008年第2A期。

28.

於文軒:“生物安全損害賠償國際立法研究”,載《環境保護》2007年第7A期 。

29.

於文軒:“物權法相鄰關係制度之環境保護功能分析”,載《研究生法學》2007年第3期。

30.

於文軒:“論轉基因生物安全應急處理制度”,載王樹義主編:《可持續發展與中國環境法治:生態安全及其立法問題專題研究》,科學出版社2007年版。

31.

王燦發,於文軒,李丹,李俊紅:“我國環境立法的困境與出路——以松花江污染事件為視角”,載《中州學刊》2007年第1期。

32.

於文軒:“論環境損害賠償專門立法中的無過錯責任原則”,載《法學論壇》2005年第5期。

33.

王燦發,於文軒:“‘圓明園鋪膜事件’對環境影響評價法的拷問”,載《中州學刊》2005年第5期。

34.

趙紅梅,於文軒:“環境權的法理念解析與法技術構造”,載《法商研究》2004年第3期。

35.

王燦發,於文軒:“論生物安全國際法的基本原則”,載《現代法學》2003年第4期。


主要英文論文:

Wenxuan Yu, On Legal Path of Wildlife Conser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ceeding Utilitarianism, China Legal Science, January 2017.

Wenxuan Yu: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Law, Qin Tianbao: Research Handbook on Chinese Environmental Law,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May 2015.

Wenxuan Yu, Jingjing Liu and Po Dong: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indigenous populations in China and legal remedies, see Randall S. Abate & Elizabeth Ann Kronk: Climate Change and Indigenous Peoples: The Search for Legal Remedies,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 2013.

Wenxuan Yu, Jason Czarnezki: Challenges in China’s Natural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Biodiversity Legislation, Environmental Law (Lewis & Clark Law School) Vol. 43, No. 1.

Wenxuan Yu, Canfa Wang: Agro-GMO Biosafety Legislation in China: Current Situation,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Vermont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Law 2012(13).

Wenxuan Yu: Low-Carbon and More: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of China's Coal Industry Legislation, Vermont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Law 2011(13).

Wenxuan Yu: Biosafety Legislation in China, Berkshire Encyclopedia of Sustainability, Vol. 7: China, India, and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Assessing Sustainability, Berkshire Publishing Group, May 2012.

Wenxuan Yu: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Legislation in China, Berkshire Encyclopedia of Sustainability, Vol. 7: China, India, and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Assessing Sustainability, Berkshire Publishing Group, May 2012.

1.

Wenxuan Yu, On Legal Path of Wildlife Conser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ceeding Utilitarianism, China Legal Science, January 2017.

2.

Wenxuan Yu: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Law, Qin Tianbao: Research Handbook on Chinese Environmental Law,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May 2015.

3.

Wenxuan Yu, Jingjing Liu and Po Dong: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indigenous populations in China and legal remedies, see Randall S. Abate & Elizabeth Ann Kronk: Climate Change and Indigenous Peoples: The Search for Legal Remedies,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 2013.

4.

Wenxuan Yu, Jason Czarnezki: Challenges in China’s Natural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Biodiversity Legislation, Environmental Law (Lewis & Clark Law School) Vol. 43, No. 1.

5.

Wenxuan Yu, Canfa Wang: Agro-GMO Biosafety Legislation in China: Current Situation,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Vermont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Law 2012(13).

6.

Wenxuan Yu: Low-Carbon and More: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of China's Coal Industry Legislation, Vermont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Law 2011(13).

7.

Wenxuan Yu: Biosafety Legislation in China, Berkshire Encyclopedia of Sustainability, Vol. 7: China, India, and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Assessing Sustainability, Berkshire Publishing Group, May 2012.

8.

Wenxuan Yu: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Legislation in China, Berkshire Encyclopedia of Sustainability, Vol. 7: China, India, and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Assessing Sustainability, Berkshire Publishing Group, May 2012.

主要論著

於文軒著:《面向低碳經濟的能源法制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版。

於文軒著:《中國能源法制導論——以應對氣候變化為背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於文軒著:《石油天然氣法研究——以應對氣候變化為背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於文軒著:《生物多樣性政策與立法研究》,智慧財產權出版社2013年1月版。

於文軒著:《生物安全立法研究》,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於文軒主編:《環境資源與能源法評論(第2輯):應對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的法制保障》,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

於文軒主編:《環境資源與能源法評論(第1輯):生態文明語境下的環境資源法制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王燦發、於文軒著:《生物安全國際法導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9月版。

王燦發主編、於文軒副主編:《身邊的法律顧問:污染受害與救濟》,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7月版。

王燦發主編、於文軒副主編:《北京市地方環境法治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8月版。

薛達元主編,盧寶榮、薛堃、於文軒副主編:《轉基因生物安全與管理》,科學出版社2009年7月版。

王燦發、常紀文主編:《環境法案例教程》,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年10月版,於文軒參編。

清華大學環境資源與能源法研究中心課題組編著:《中國能源法(草案)專家建議稿與說明》,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年10月版,於文軒參編。

徐海根等主編:《中國轉基因生物安全性研究與風險管理》,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8年7月版,於文軒參編。

王燦發主編:《環境與自然資源法案例教程》,智慧財產權出版社2006年2月版,於文軒參編。

孫佑海主編:《中國環境法》,日本神鋼リサーチ株式會社2006年1月版,於文軒參編。

1.

於文軒著:《面向低碳經濟的能源法制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版。

2.

於文軒著:《中國能源法制導論——以應對氣候變化為背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3.

於文軒著:《石油天然氣法研究——以應對氣候變化為背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4.

於文軒著:《生物多樣性政策與立法研究》,智慧財產權出版社2013年1月版。

5.

於文軒著:《生物安全立法研究》,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6.

於文軒主編:《環境資源與能源法評論(第2輯):應對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的法制保障》,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

7.

於文軒主編:《環境資源與能源法評論(第1輯):生態文明語境下的環境資源法制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8.

王燦發、於文軒著:《生物安全國際法導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9月版。

9.

王燦發主編、於文軒副主編:《身邊的法律顧問:污染受害與救濟》,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7月版。

10.

王燦發主編、於文軒副主編:《北京市地方環境法治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8月版。

11.

薛達元主編,盧寶榮、薛堃、於文軒副主編:《轉基因生物安全與管理》,科學出版社2009年7月版。

12.

王燦發、常紀文主編:《環境法案例教程》,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年10月版,於文軒參編。

13.

清華大學環境資源與能源法研究中心課題組編著:《中國能源法(草案)專家建議稿與說明》,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年10月版,於文軒參編。

14.

徐海根等主編:《中國轉基因生物安全性研究與風險管理》,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8年7月版,於文軒參編。

15.

王燦發主編:《環境與自然資源法案例教程》,智慧財產權出版社2006年2月版,於文軒參編。

16.

孫佑海主編:《中國環境法》,日本神鋼リサーチ株式會社2006年1月版,於文軒參編。

於文軒教授論著 於文軒教授論著

主要譯著

《領導者的道德資本》封面 《領導者的道德資本》封面

〔西〕阿萊霍·西松著,於文軒、丁敏譯:《領導者的道德資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獲得榮譽

2017年6月,被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評為“北京高校優秀共產黨員”。

Ÿ2016年8月,獲“中達環境法青年學者”獎。

2013年10月,專著《生物多樣性政策與立法研究》獲中國法學會首屆“董必武青年法學成果獎”三等獎。

2012年12月,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2011年10月,獲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勵青環境法學獎”。
2010年12月,獲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第七屆“青年科技獎”。
2009年9月,博士學位論文《生物安全立法研究》被評為2009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2008年11月,獲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第七屆“優秀環境科技工作者獎”。
2008年8月,與王燦發教授合著的《生物安全國際法導論》一書獲“北京市第十屆哲學社科優秀獎一等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