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九文

於九文

於九文,藝名久聞,男,生於1945年,漢族,山東省黃縣人,皮影藝術家。

基本信息

簡介

於九文 於九文

於九文1960年考入黑龍江木偶皮影藝術劇院,拜著名老藝人韓明禮為師,

專攻皮影人物造型及雕刻技藝。哈爾濱兒童藝術劇院任主任舞台技師,人事部中國人才研究藝術家學部委員會一級藝術委員、黑龍江美術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剪紙協會秘書長。

經歷

於九文多才多藝,在木雕、繪畫、刺繡、剪紙方面都有見長,特別是皮影人物雕刻、堪稱一絕。他雕刻的皮影人物,不僅具有濃郁的東北特色,在刀工上非常講究,作品用刀流暢,起落有序、線條細如髮絲,堪稱刀工之最。他的作品也曾銷往日本、西德、法國等國家。1993年一次就為日本影法師劇 團雕刻了《西遊記》全部人物。

於九文從藝近40年,他先後參加了劇團近百個劇目的排練演出工作檯,多次參加全國大型演出並獲獎, 1990年選入《中國當代美術家名人錄》;1993年選入《中國民間名人錄》;1996年選入《中國大百科專家人物傳集》,同年被選入《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1997年獲中國藝術界名人作品展示會優秀獎;2002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中國人才研究會藝術家學部委員會頒發的ISE資質證書。

於九文雕刻的皮影人物及剪紙作品在國家及省市展覽中多次獲獎。1994年成功舉辦了全省個人作品展,被授予拔尖人才稱號;1996年被授予優秀園丁稱號;2003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舉辦的“全國木偶皮影金獅大獎賽”皮影劇院人物設計獎;2003年獲黑龍江民間藝術品展金獎。

在上世紀60年代全國只有黑龍江、河北、湖南三個地區的皮影戲有較大規模。於老師年輕時考進了當時的黑龍江省民間藝術劇院開始專修皮影戲。當年排好了節目就拿到花園邨、國際飯店給外賓觀看,很受歡迎,後來由於歷史原因這一行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被淡忘了,後來他擔當了哈爾濱市兒童藝術劇院的團長,帶領劇團在南方城市搞演出,在黑龍江除了部分少年兒童就很少有人看皮影戲了。

將這一行發揚光大是於老師的夙願。於老師從幹這行起至今參加過《禿尾巴老李》、《豬八戒背媳婦》等上百個節目的編排,在全國木偶劇比賽金獅獎中獲得了人物造型設計獎。他說,皮影戲也分風格和流派,黑龍江已經自成一派。前一陣有一個英國的旅遊團來到了他的工作室看節目,反響強烈,這些英國的旅遊者向他發出邀請,讓他去英國演出。於老師說,等他的《水漫金山》拍完了,有了一定的收入後,他一定帶著節目去英國及其他國家演出,讓世界更多的人了解皮影戲。

2011年5月,龍江皮影戲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一從晚清時期開始在黑龍江興盛的北方著名皮影戲劇種歷經了多代人的傳承。現年67歲的於九文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龍江皮影戲藝術家,他16歲進入省木偶皮影藝術劇院學習皮影藝術,從那時開始,便與皮影結下不解之緣。編劇、導演、表演、唱腔、製作皮影等一人多能,50多年風雨無阻。2005年退休後,他開發了動畫人物皮影,並且還在哈爾濱師範大學音樂學院藝術系設立了工作室,該系的40餘名在校研究生、本科生已開始系統學習龍江皮影戲。於九文雕刻的皮影人物作品多次在國家和省市展覽中獲大獎,並遠銷法國、德國、日本等國家。於九文1993年入選《中國民間名人錄》、1994年成功舉辦全省個人作品展。 “現在龍江皮影戲的社會效益大不如前,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一件好事,如果我這一代不把龍江皮影戲發揚下去,那么這個戲種在下一代、下下代就可能名存實亡了。”於九文說。

世界華人藝術大獎獲得者(三)

世界華人藝術大獎由中國國際交流出版社發起,世界華人交流協會、世界文化藝術研究中心、世界藝術家協會、泰國華夏國際交流中心聯合海內外有關單位舉辦的“世界華人藝術大會”,自1997年在香港成功舉辦了首屆世界華人藝術大獎(大會),已連續舉辦了六屆(每年一屆)。大會的宗旨為“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國際交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