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甸鎮

新甸鎮

新甸鎮位於遼寧省岫巖縣岫巖鎮南30公里,南鄰海港大連,東鄰輕工業城市丹東,北鄰煤都撫順,西鄰鋼都鞍山。國省幹線張莊公路穿越南北,松石線公路橫跨東西,正在建設的岫莊鐵路縱貫全鎮。全鎮總面積123.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6萬畝,山地8萬畝,9個村,100個村民組,20556口人。水利資源充足,擁有大面積的平肥土地、丘陵山地、溫和的遼南氣候。

基本信息

經濟發展

新甸鎮絨山羊
新甸鎮經濟實力雄厚。擁有功能齊全的“鞍輪工業園區”,固定資產20億元,年產值19億元,投資千萬元以上的企業14家,其中億元以上企業5家。全鎮各類企業和商業網點1109家,主要有輪胎、繅絲、紡織、機械製造、服裝、釀酒、農副產品深加工等行業。鎮內擁有一個發電廠和一個變電所,電力充足,通訊現代化;有投資上千萬元的水上樂園南山公園站前廣場新甸廣場,樓房建築面積200多萬平方米,城鎮化功能完備;有專家樓、職工住宅樓、封閉式農貿市場;全鎮實現村村通油路,組組通橋涵,戶戶通電話和有線電視。2005年域內社會總產值12.8億元,農民人均收入4320元。新甸鎮的小城鎮建設已跨入全省一百個中心鎮行列,並被評為遼寧省“文明小城鎮”,“全國文明村鎮創建活動先進鎮”,“中國東部小康建設十佳鎮”等榮譽稱號。

地方特產

新甸鎮的工業產品以車輛輪胎為主,主要生產斜交載重輪胎、工程輪胎、機車輪胎和全鋼子午線輪胎,生產能力460餘萬套,暢銷全國各地並部分出口。玉米鐵倉暢銷遼南。在農業上的主要特產多是傳統產業:薏米酒、玉米酒、無公害蔬菜、西紅柿絨山羊、肥牛、雞蛋等。其中薏米酒榮獲國際金獎,無公害蔬菜出口韓國日本,肥牛銷往香港和澳門,其它產品均以獨特的質量和營養價值受到周邊市場的青睞。

城鎮建設

新甸鎮黨委書記 王文軍
“鞍輪工業園區”的飛速發展,給新甸經濟帶來了巨大底牽動作用,不僅解決了7000多農業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而且僅工資一項,每月就發放450多萬,為二.三產業和小城鎮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資金積累,並吸納大量的外地人員來新甸投資發展和勞務輸出。當時,街面上馬路市場.街道攤點.街道門市房比比皆是,充分表明小城鎮建設遠遠置後於經濟的飛速發展。因此,新甸鎮從1999年開始了小城鎮的規劃籌建工作,2000年起正式起步開發,以適應第三產業的發展了農民向城鎮轉移。僅在商業一條街就開發商品住宅樓104萬平方米,平均每年開發14.8萬平方米,仍滿足不了現實的需要,小城鎮人口由原不足4000人猛增到8000人。

小城鎮發展戰略目標——到2008年,建成岫南鄉鎮的經濟貿易文化中心;到2010年,全鎮經濟總量和基礎建設跨入全市強鎮行列,到2015年,實現村鎮城市化,工業集團化,農業產業化,初步建成寬裕小康鎮。在小城鎮建設規劃上,全力支持和發展以鞍輪集團和農副產品深加工集團為主體的支拄產業,興建農貿市場,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開發商業經濟區,住宅開發區和文化娛樂活動區。建立起相對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建成支柱產業強大,產業結構合理,城鎮功能齊全,生態環境優美,人民生活富裕的現代化工業主導型的小城鎮。城鎮人口達到2.3萬人,城市化水平達到41.7%。

新甸鎮鎮長 韓松
小城鎮發展目標的具體定位:
按照小城鎮發展思路,到2015年的具體目標是:(1)在小城鎮居住的就業人口占鎮域總人口的50%以上;(2)加速發展非公有制企業。二、三產業占國民生產總值80%以上;(3)小城鎮中心區道路硬化率達100%,自來水供給率達到96%,排水設施覆蓋面達到90%以上;穩定電力供應,程控電話普及率達到90%,完善基礎設施配套;(4)在具體建設上要達到“九個一”標準,並切實搞好污水排放和處理。

所轄村屯

新甸鎮新甸鎮腰嶺村
岫巖滿族自治縣新甸鎮腰嶺村位於岫巖南部,與莊河市塔嶺鎮隔河相望,距國家AAAA級旅遊區冰峪溝僅10公里,交通便利,資源豐富,土地肥沃,環境優越。全村共有農戶676戶、人口2410人,耕地面積4900畝,以棚菜、運輸、養殖業並舉。,蛋雞養殖業現已成為全村的主導產業。全村飼養蛋雞的農戶達到350戶,共飼養蛋雞60萬隻,村人均收入6000元。2003、2004連續兩年被評為省級綜合治理先進村,連續3年被評為鞍山市綜合治理先進村,2006年被評為鞍山市“三級聯創”先進黨支部,連續多年被評為縣級先進黨支部和文明村。腰嶺村以蛋雞養殖產業為主導產業,全年僅此一項收入可達2000萬元,同時可帶動飼料加工、運輸、雞糞加工、糧食生產等產業的發展,使全村的總收入得到很大的提高,電話和有線電視普及率達到95%。

賓縣新甸鎮

新甸鎮賓縣新甸鎮
新甸鎮位於黑龍江省賓縣,地處松花江南岸,距哈市100公里,全鎮幅員面積207平方公里,鎮轄5個村,68個自然屯(71個村民小組),1個街道辦事處,5個居民委,人口近3萬人。是歷史悠久的重鎮,從遼金到明清都是兵家駐防之地,1736年(清.乾隆初年)便有新甸之稱,1926年為新甸,1940年為新甸村公所、1956年經國務院批准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批建制鎮、1958為新甸鎮人民公社、1980年為新甸鎮人民政府至今。

新甸鎮自然優美,人傑地靈,資源豐富,全鎮耕地面積12.4萬畝,草原面積3.6萬畝,林地4.2萬畝,水域面積3.1萬畝,屬松花江之濱,是一個一山二水七分田的魚米之鄉。鎮西兩公里處仁和村有黑龍江省一級文物保護單位“金上京古城遺址”。鎮東3公里處,有1口全年溢水的泉井,經國家有關部門鑑定為天然礦泉水。大通行洪區萬畝草原,鳥語花香,是休閒勝地。

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早有居民健身操,晚有秧歌舞,東北大秧歌老少皆會,老年秧歌隊常年堅持達十年之久,月有職工民眾大家唱,二人轉東北大鼓在民間廣為流傳。民俗文化蓬勃發展,每年的農曆端午節,全鎮人民自發的踏青活動,遊人絡繹不絕,正月十五的元宵節、人們自發組織的滾冰、送燈活動有史以來連年不斷,近幾年在政府的組織下已連續舉辦大規模的正月十五元宵煙花節。每屆參觀民眾數萬人。

新甸鎮二人轉
農業產業形成規模:盛產大豆、玉米、水稻、烤菸大蒜油豆角毛蔥等,畜牧業、工業穩步發展:全鎮擁有建設用地2100畝,是省級批准的建設用地面積最多的鄉鎮,哈量集團電力專用線橫跨全鎮。2004年底全鎮引進企業6家,其中落戶新甸鎮4家,引資額達2.3億元,盛興工程有限公司發展蔬菜保鮮加工項目,產品出口烏克蘭,年需蔬菜種植面積8萬畝。哈量集團研製出十年陳釀加工技術,發展納米酒生產項目,屬全國首例。鎮村經濟日益壯大:自2001年以來共化解債務近千萬元。社會公益事業日趨完善:投資360萬元新建新甸鎮中國小教學樓,改善了教學環境;引資40萬元新建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00平方米的公寓式福利院;鎮村兩級聯合投資25萬元在淘淇河上架起了兩座“利民橋”,解決了三陽村和玉泉村幾代人水中為路的困局;投資54萬元為全鎮農民入了兩險,投資10萬元為全鎮所有適齡學生代交學費。投資70萬元修建休閒廣場4000平方米。投巨資修築玉泉民堤。改善鎮內道路,修建白色路面。幾年來的不懈努力全鎮工作結出了累累碩果,被市委授予“農業、農村工作經濟發展先進鎮”,縣委十三屆四次全會決定全縣學習“新甸鎮式創業班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