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方政策

新東方政策

聯邦德國勃蘭特政府推行的改善與蘇聯、東歐關係的外交政策。是對聯邦德國歷來推行的哈爾斯坦主義的重大修正。新東方政策反映聯邦德國在國際形勢緩和和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擺脫美國的控制,謀求獨立的外交,提高國際地位的傾向。國,拒不承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歐洲邊界和民主德國,除蘇聯外不與任何同民主德國建交的國家建立和保持外交關係。新東方政策雖然立足於西方,但卻自主地發展了同蘇聯、東歐國家的關係,這是聯邦德國在在國際政治舞台上重新發揮重要作用的開端和標誌。

背景

聯邦德國總理勃蘭特聯邦德國總理勃蘭特

50年代聯邦德國執行以外交部國務秘書之名命名的哈爾斯坦主義,即堅持聯邦德國在國際上代表整個德

國,拒不承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歐洲邊界和民主德國,除蘇聯外不與任何同民主德國建交的國家建立和保持外交關係。此政策使聯邦德國與蘇聯東歐長期對立,加深對美國的依賴。1969年勃蘭特出任總理,放棄哈爾斯坦主義,正式推行新東方政策。

主要內容

其主要內容是:一、承認戰後歐洲各國的現有邊界,改善與蘇聯和東歐各國的關係。二、承認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表示願意實現兩國關係的正常化,並表示願意以和平方式謀求國家統一。

實質

其實質:①改善與蘇聯的關係,1970年與蘇聯在莫斯科簽訂條約,雙方保證戰後歐洲邊界不可侵犯,承認民主德國與波蘭以奧得—尼斯河為邊界線;②改善兩個德國的關係,1972年兩個德國簽署《關於兩國關係基礎的條約》,實現了國家間的關係正常化,1973年兩國同時加入聯合國;③改善與東歐其他國家的關係,1973年12月分別與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亞等國家建立外交關係。

新東方政策反映聯邦德國在國際形勢緩和和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擺脫美國的控制,謀求獨立的外交,提高國際地位的傾向。。“新東方政策”對70年代東西方關係的緩和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實質上以聯邦德國的地位和利益為出發點,以實現德國統一為目標,它是聯邦德國憑藉其經濟實力向東歐和蘇聯推行自己戰略的具體表現。新東方政策雖然立足於西方,但卻自主地發展了同蘇聯、東歐國家的關係,這是聯邦德國在在國際政治舞台上重新發揮重要作用的開端和標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