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偉農場

新偉農場

海南省國營新偉農場創建於1970年。地處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境內的五指山腹地,是海南墾區地勢最高的農場,屬海南省中部多雨輕寒山谷地區。農場場部設在海榆中線公路156公里北側300米處,海拔高度347米。東距瓊中縣城營根鎮20公里,北距海口市156公里,南距五指山市58公里,交通十分便利。以橡膠、茶葉、林業、熱帶水果為主,多種經營綜合發展的國有中型企業。經濟建設、精神文明、社會和諧事業都取得可喜成就。如今的新偉農場場部已初具小城鎮建設規模,道路寬闊,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燈光明亮,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

農場簡介

(圖)新偉農場新偉農場

公司名稱:新偉農場
所在城市:海南海口市
詳細地址:海南省瓊中縣國營新偉農場
郵編:572933
公司網站:http://www.xinwei.chinafarms.net
行業類別:茶場
公司描述:海南省國營新偉農場正式創建於1970年7月1日。海南建省前,隸屬廣東農墾總局通什農墾局,海南建省後,隸屬海南省農墾總局。

農場有土地面積18.1萬多畝,已開發利用8萬多畝。植膠面積2萬餘畝,種茶麵積2000多畝。總人口3000多人,現有18個膠茶生產隊,5個場直屬單位,擁有固定資產3600多萬元。生產的主要產品有茶葉、綠橙、龍眼荔枝等。新偉牌五指山綠茶,曾連續六年榮獲粵、桂、瓊三省墾區質量評比一等獎,有“南國佳茗”之稱。

新偉農場經過25年建成了以經營膠茶為主,農林牧漁多種經營,農、工、商、運、建綜合發展,集經濟、文化、教育、公安等多種職能,以全民所有制為主體的中型國有農墾企業。1988年、1989年、1993年、1994年被海南省農墾總局評為良好企業。

(圖)新偉農場新偉農場

現有總人口 2576人,在職職工1539人,離退休職工1293人,管理人員132人,獲得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19人。共建有18個農業生產隊,其中6個純橡膠隊,2個純茶葉隊,10個膠茶間種隊。 有膠廠、茶廠、磚廠、基建隊、機運隊、中學、國小、醫院等8個直屬單位。場機關設定10個職能部門,管理人員44人。

新偉農場擁有固定資產原值2699萬元,固定資產淨值1812?5萬元,流動資產3541萬元,資產總值2298.8萬元。累計國家投資1827 7萬元,累計回收投資總額686萬元,投資回收率為37.5%。

新偉農場經過三十多年的開發與建設,已形成以橡膠、茶葉、林業、熱帶水果為主,多種經營綜合發展的國有中型企業。

地埋位置

新偉農場位於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境內的五指山腹地,地理座標在東經109.34'44"~109.44'64"北緯18.55'68"~19.06'75"之間。場區範圍東至托我嶺、金屏嶺、觀音掌嶺、厚刀嶺,與國營加釵農場接壤;南至親出嶺、什響村、民不道嶺,與紅毛鎮羅解村毗鄰;西至血嶺、什運村、五指山河、沖飛嶺東面,與什運鄉和紅毛鎮草南村等單位相連;北至割菜嶺、秀寨嶺、馬定嶺、蘭奪嶺,與黎母山林區分界。場區內有海南省農墾總局直屬的海南省農墾通什中專學校和地方國營紅星林場等單位。場部設在海榆中線路158公里北側300米處,海拔高度347米,南距通什市58公里,東距瓊中縣城營根鎮21公里,北距海口 167公里,交通便利。

自然條件

(圖)新偉農場新偉農場

新偉農場是海南墾區地勢最高的農場。地處海南省中部多雨輕寒山谷地區,南依全省最高峰五指山(海拔1867米),東北有海拔1411米的黎母山,西有海拔1812米的鸚哥嶺,場界四周均為600~1000米的群山環抱。境內地勢東高西低,海拔一般在350~500米。

土壤主要是磚紅壤和赤紅壤,山地上部有山地黃壤。土層一般超一米,表土為沙壤上,厚5~15厘米,肥力中等。部分地區有浮石頭,或土層中含半風化母岩碎塊。墾前原生植被比較差,北部為稀樹草地,茅草占優勢,散生楓香等一些喬木樹種;西部有少量旱生灌木林,長密集;東部有成片茅草地。成土母岩以花崗岩為主,局部有石灰岩和砂岩。

新偉農場的氣象記錄,年平均氣溫22℃左右,夏季平均氣溫為 25 ℃,冬季平均氣溫為17 ℃。年平均降雨量2000毫米,但分配不均,冬春季有輕微旱象。年平均蒸發量少於降雨量,霧日較多,相對濕度大。常風風速稍大,3、4月份可達4米/秒。颱風少,屬較靜風環境。

場區水源豐富。南部為昌化江上游的五指山河流域,該河發源於五指山北麓,向北流至農場中部,又急轉向西南流出場外。東北部屬萬泉河上游的大邊河流域,部分支流發源於場內,兩河有眾多小支流分布農場區各地,常年流水不斷。

建場歷史

(圖)新偉農場新偉農場

新偉農場區土地曾於1960年2月、1960年4月和1966年,由有關部門幾次進行建場勘察調查。

1960年初,海南農墾曾抽調幹部12人,工人40人進駐該地,成立“國營五指山農場籌備處”,擬定經營方針為“大力改造環境的同時,以發展橡膠為主,結合發展畜牧業等多種經營”。但由於對該地是否具備建立國營農場的條件認識不一致,建場計畫被撤銷。後來,根據上級關於加速開發山區,建立戰備後方的指示,又在1967年1月籌建以經營橡膠為主的“國營新偉農場”,並與有關的紅毛公社、什運公社以及兩個解放軍農場初步劃定了土地界線,場有土地總面積183500畝。隨後,又於當年縮小規模改新偉農場為“國營紅衛農牧站”,主要發展以養牛為主的畜牧業。1969年廣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成立後,於1970年4月24日派8人(部隊4人、農墾4人)進點籌備,7月1日正式成立定編為廣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第十九團。1969年9月由瓊中縣革委會和兵團六師聯合派出土地規劃組,與有關公社生產隊以及部隊農場等單位實地劃定地界,簽訂協定文據,經海南行政區革委員審查同意,廣東省革委員於1971年4月1日以粵革發(1971)22號檔案批准,確定場有土地總面積242731畝。1974年兵團體制改革,當年9月3日成立場臨時領導小組,10月1日改名為國營紅衛農場。1985年6月1日,根據通什農墾局批准,復名為國營新偉農場。海南建省後,於 1988年 7月 16日改為海南省國營新偉農場

建設規模

(圖)新偉農場新偉農場

新偉農場經過25年建成了以經營膠茶為主,農林牧漁多種經營,農、工、商、運、建綜合發展,集經濟、文化、教育、公安等多種職能,以全民所有制為主體的中型國有農墾企業。1988年、1989年、1993年、1994年被海南省農墾總局評為良好企業。

現有總人口 2576人,在職職工1539人,離退休職工1293人,管理人員132人,獲得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19人。共建有18個農業生產隊,其中6個純橡膠隊,2個純茶葉隊,10個膠茶間種隊。

有膠廠、茶廠、磚廠、基建隊、機運隊、中學、國小、醫院等8個直屬單位。場機關設定10個職能部門,管理人員44人。

新偉農場擁有固定資產原值2699萬元,固定資產淨值1812·5萬元,流動資產3541萬元,資產總值2298.8萬元。累計國家投資1827 7萬元,累計回收投資總額686萬元,投資回收率為37.5%。

有土地總面積18.13萬畝,已開發利用68349畝。1971年開始種膠,1994年末橡膠到達面積17136畝53萬株,其中開割面積10699畝25. 2萬株。1976年開始產膠,累計總產乾膠5239噸,產品各項理化性能指標全部達到國家部優標準,標膠一級率99.9%,凝膠二級率100%。1977年開始種茶,共引進福建浦田雲南廣東廣西、海南等省內外大、小茶葉品種十多個,1994年達到面積3687畝(含職工自營茶園1359畝)。1979年開始批量產茶,累計總產乾茶3049噸。這裡有"高山雲霧出名茶"的優越自然條件,非常適宜茶葉的生長,使茶樹四季旺盛,枝繁葉茂,茶芽柔嫩,是五指山綠(紅)茶生產的主要產地之一。生產的新偉牌正宗五指山綠茶紅茶,形、色、香、味均屬上乘。綠茶條索緊實,潤綠灰白、湯色綠螢,香氣高爽,滋味醇厚,回味甘長,1987年至1992年連續六年獲得粵、桂、瓊三省區農墾綠茶質量評比一等獎,1995年4月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評定批准為綠色食品。紅茶砂粒狀好,色澤勻潤,湯色紅艷,香氣純正,滋味濃強,葉底紅亮,為出口拼配主料。1989年,紅碎一號獲海南省優質產品稱號。1991年生產的紅綠茶,參加深圳市全國名優產品展銷會。1990年,中國茶葉學會理事長、中國茶葉質量檢測中心主任、程啟坤研究員陪同日本國農學博士、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茶葉研究所名譽教授竹尾忠一等人前來考察,對新偉茶讚不絕口,並高興題詞:“南國佳茗”。其他農林牧漁業生產,有農耕地1276畝,營林44727畝,水果407畝,水產面積131畝,養牛571頭。

經營發展

(圖)新偉農場新偉農場

經營發展大體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建場初期(1970年7月1日至1974年9月30日間的兵團時期,即“三五”規劃末年下半年至“四五”規劃前四年的四年多期間)。1970年7月1日正式建立為廣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第十九團後,開始以種膠為主,1973年遭到14號強颱風和1974年罕見霜凍後,又以“一膠、二茶、三劍麻、四其它”為生產發展方針,但發展緩慢。

第二階段:體改初期(1974年10月1日兵團體制改變至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即“四五”末一年多到"五五"規劃前四年的五年多期間)。這階段,本場從兵團撤銷恢復農場體制後,制訂了“一業為主(即以茶為主,鞏固橡膠),多種經營,全面發展”的生產經營方針。 19 7 5年組織了膠、茶開荒種植各400畝,使本場膠茶生產出現了新的轉機,生產有較大發展。

第三階段:實行經濟責任制經濟體制改革初期(1980年至1987年,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五五”規劃末年至“七五”規劃八年期間)。新偉農場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的生產經營方針比較明確,1987年末,全場橡膠到達面積12384畝,茶葉到達面積2892畝。

第四階段。 改革發展時期 (1988年1月1日至1994年12月31日,即“七五”規劃的後三年和"八五"規劃期間)。這一階段,本場堅定不移地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堅持治理整頓和深化改革的方針,轉換經營機制,不斷完善經營管理,立足發展膠茶生產,搞好工業挖潛改造,大力開展“雙增雙節”的社會主義勞動競賽活動,強化目標管理,發展職工自營經濟,增加職工收入。同時堅持兩手抓,正確處理黨政工三者關係,不斷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生產經濟建設持續、穩步、協調發展;橡膠生產1994年末到達面積17136畝,1994年實行割制改革,生產乾膠1045噸,首次突破千噸,創歷史最高水平。茶葉生產,1994年末到達面積3687畝,產乾茶253噸。1994年國內生產總值1373萬元,工農業總產值完成 1342萬元,全員勞動生產率 7824元,職工勞均收入 3206元(其中職工自營經濟 868元),農場實現利潤 103. 8萬元。

成就經驗

(圖)新偉農場新偉農場

新偉農場25年走過的道路,取得的成就有四條重要的經驗:一是始終不渝地堅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25年來,農場從辦場方針、辦場模式到企業管理等,都是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指導,在上級黨委的正確領導下,不斷創新,不斷發展,不斷完善;二是堅持和發揚艱苦奮鬥、百折不撓、開拓進取、勤儉辦場的創業精神。農場經過三上兩下建場的曲折過程和經營方針幾變的風風雨雨,以及來自左和右的乾攏,特別是先後遭受 1973年的第 14號強颱風和 19 7 4年歷史罕見的霜凍,1975年的再次霜凍,1977年的第3號颱風以及1989年接踵而來的第5、26、25、28號強颱風等不可抗拒的嚴重自然災害的影響,新偉人沒有被困難嚇倒,墾荒者們披荊斬棘,開山劈嶺,頂酷署,冒風雨,流血汗,終於在這塊過去曾認為"山高風大石頭多,養牛牛跳舞,養豬豬唱歌"的土地上,以辛勤的勞動,創造了輝煌的業績;三是堅持依靠當地政府和人民民眾的支持,搞好場鄉關係,促進共同發展。25年來,農場在資金、技術、物資等方面幫助和扶持當地鄉村發展經濟,推動當地農村生產的發展和生活的改善。當地政府和鄉村民眾在經濟聯合、護林保膠、場鄉聯防等方面給予通力協作,使農場保持了穩定和發展;四是堅持兩手抓,在抓好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堅持抓好精神文明建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