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中縣

瓊中縣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隸屬於海南省。位於海南省中部。總面積2706平方公里。人口20.36萬人,下轄10個鄉鎮。山區生態旅遊資源豐富。瓊中素有“綠色寶庫”之美稱,有五指山、黎母山、吊羅山、鸚歌嶺等國家級、省級林區、保護區。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瓊中縣瓊中縣
中文名稱: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營根鎮)

英文名稱:Qiongzhong、Yingen、Tingdon(海南話音譯)

行政區級別:自治縣

所屬行政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省

地理位置:海南島中部(北緯18°14'~19°25',東經109°31'~110°09')

當地車站:瓊中車站

著名景點:百花嶺瀑布、黎母山森林公園、白沙起義紀念碑和仕階摩崖石刻

山區生態旅遊資源豐富。瓊中素有“綠色寶庫”之美稱,有五指山、黎母山、吊羅山、鸚歌嶺等國家級、省級林區、保護區。全縣森林覆蓋率居全省之冠。境內山清水秀,風光秀麗,自然景點與古蹟相互輝映。山區氣候特別宜人,開發山區旅遊潛力巨大。目前已列為省重點旅遊景點的是五指山、黎母山和百花嶺。主要景點有百花瀑布、仕階摩崖石刻、白沙起義紀念碑、黎母山森林公園等。其中,百花嶺瀑布位於縣城6公里處的百花嶺上,落差300多米,分三級直瀉而下,堪稱海南第一瀑布。此外,瓊中黎苗族風情獨特,人民民眾熱情好客,誠實純樸。

自然地理

瓊中縣瓊中縣
瓊中縣地形西南高、東北低,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貌呈穹窿形,由高山、低山、丘陵、台地河道、階地等構成層圈關地貌。

境內山巒重疊,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52座。西南部與通什交界處的五指山峰海拔1867米,是全島的最高峰。西部的鸚歌嶺海拔1811米,南部的吊羅山海拔1290米,北部的黎母嶺海拔1412米。境內最低點為東北部的白馬嶺採伐場舊址,海拔為25米。

境內有大小河溪共241條。海南島三大河流南渡江、昌化江和萬泉河發源於該縣境內,其主要河流有腰子河、大邊河、乘坡河和什運河分別發源於鸚歌嶺、黎母山、五指山和吊羅山。河網密度係數為1.32公里/平方公里。總集雨面積2693.1平方公里,平均徑流量為44.33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約10.83萬千瓦,已開發利用2.22萬千瓦。

四周群山環抱,形成晝熱夜涼的山區氣候特徵。平均氣溫22℃,1月份平均氣溫16°C。絕對最低氣溫為零下6℃;7月份平均氣溫26℃,絕對最高溫度38℃。年平均日照時間1600-2000小時,太陽總輻射為4579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0-85%。年平均降水量為2200-2444毫米,最大年降水量為1964年的5525毫米。最小年降水量為1969年的1018毫米,日最大降水量為1977年7月20日的626 毫米。年平均蒸發量為1824.1毫米。全年靜風頻率55%,為全島之最,全年以東南風向為最多,年平均風速為1.2米/秒。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瓊中縣瓊中縣
瓊中縣的土壤主要由花崗岩和少量紫色砂岩、砂頁岩、安山岩風化而成。土壤類型多樣,土深厚肥沃。按成土母質的不同,全縣共分為南方山地灌叢草甸土、黃壤、赤紅壤、磚紅壤、紅色石灰土、紫色土和水稻土7個土類,14個亞類,37個土屬,103個土種。南方山地灌叢草甸土類分布於海撥1600米以上的高山頂部,成土母質為砂頁岩風化物,面積3860畝,占自然土壤的0.12%,土層厚40厘米;黃壤土類分布於海撥750~1600米山地,成土母質為花崗岩或砂質岩的風化物,面積232071畝,占自然土壤的7%,土層厚24~85厘米;赤紅壤土類分布於海撥400~750米的山地,成土母質為花崗岩及砂質岩風化物,面積950247畝,占自然土壤的確28.7%,土層厚110厘米;磚紅壤土類分布於海撥400米以下的低丘和台地緩坡,面積1995042畝,占自然土壤的60.4%,土層厚約法100厘米。紅色石灰土類分布於什運鄉西部一帶山丘,成母土質為石灰岩風化物,面積1781畝,占自然土壤的0.05%,土層厚度為54厘米;紫色土類分布於北部黎母山鎮的松濤至大保村一帶的低矮山丘,成土母質為紫色砂岩風化物,面積42359畝,占自然土壤的1.3%,土層厚度62厘米;水稻土類零星分布在各鄉鎮的丘陵、台地,成土母質為山地或丘陵峽谷的洪積物,面積80545畝,占自然土壤的2.43%,占全縣總面積2%,占耕地面積57.4%,土層厚度66厘米。

植物資源

瓊中縣植物資源種類眾多,其中林產資源非常豐富,是全省森林林木蘊藏量最大的縣份之一

自然風光

2008年,全縣林業用地總面積335萬畝,占全縣總面積的83%,其中有林地面積309.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1.67%。按森林規劃分:商品林用地185萬畝,公益林用地149.9萬畝。該縣是海南省現存熱帶雨林的重點林區之一,共有8個重點區域林區:即五指山林區、鸚哥嶺林區、沖向嶺林區、崩嶺林區、飛水嶺林區、加器嶺林區、白馬嶺林區和百花嶺林區,以及縣境內的省管黎母山、吊羅山林業局的林區和一些集體林地等。木材種類也較多,僅喬木樹種達700多種,屬二類以上的樹種和野生油料植物就有70多種.主要珍貴的木材有母生、苦楝、八角胭脂、鳳梨蜜、綠楠、油丹、花梨、紫丹、坡壘、雞毛松、陸均松、青皮荔枝、竹柏、子京等。這些木材質硬而韌、耐腐性能強,是建造樓房和製作高級用具的上等木材。林產資源分布較廣,但比較集中在五指山、黎母山、鸚哥嶺、加鐵嶺、白馬嶺等8座主要山嶺。竹類植物主要有斑竹、石竹、毛竹(又名楠竹)、麻竹、青皮竹等。藥用植物類主要有沉香、黑老虎、石菖蒲、金毛狗脊、千斤拔、巴戟、大青葉、石葦、茂術、鬱金、百部、益智、黃連藤、雞冠花、百日紅天南星薄荷、荊芥、車前草、過山龍、野百合、芍藥、穿心連、板藍根、山桂皮等。花卉作物有509種,主要有木棉、蒲葵(扇葉葵)、棕櫚、牡丹、山茶花、月季、薔薇、杜鵑(映山紅)、桃花、白玉蘭、九里香、夜來香、萬年青、牽牛花、剪羅蘭、菖蘭(劍蘭)、五指山蘭花、一串紅、君子蘭、月光花、蘭香草、一品紅、仙人掌、仙人球、曇花、仙人杖、仙人指、毛尾柱等。

動物資源

瓊中縣動物資源十分豐富,種類繁多。稀有珍貴野生動物主要有黑熊、長臂猿、獼猴、金錢豹、金錢龜、山鹿、孔雀雉、穿山甲、蟒蛇、毛雞、原雞、鸚鵡等。其中金錢龜是食用滋補品,產量為全省之首。鳥類有300多種,主要有留鳥和候鳥,其中留鳥有鷺、啄木鳥、啄花鳥、鷸鳥、鵑鳥、鷹、鶯鳥、燕、鵲鳥、畫眉、鶥鳥等,候鳥有鶯、鷸、、翁鳥、鷗、鴝、野鴨、隼、鷂、沙錐、行鳥、、鷚、杜鵑等。魚類有竹鮑魚、石鯪魚、白鰱魚、君魚、梅魚和鰻魚等。溪鰻最大的重達40斤左右,魚肉鮮嫩,味道甜美,營養豐富。淡水中還有珍貴的水獺、水龜、鱉等。節肢動物主要有蝦、蟹、蜘蛛、蜈蚣、蠍子、蚰蜒等。兩棲動物有37種,主要是青蛙、蟾蜍等。爬行動物主要有大頭龜、眼斑水龜、蟒蛇、大眼鏡蛇、金環蛇、坡甲、晰蜴、壁虎等。軟體動物主要有田螺、福壽螺、河蚌、蝸牛等。環節動物主要有蚯蚓、水螞蝗、山螞蝗。

礦產資源

瓊中縣已發現的礦產的黑色含金屬、有色金屬、非金屬礦產等14種,礦點、礦化點41處。鐵礦見於乖坡大橋上游約100米處花崗岩、石英脈型破碎中。礦物成為為磁鐵礦、少量鉛鋅和碳質,礦化石厚30~80厘米,延長約100米。黃鐵礦(又稱硫鐵礦)分布於營根的百花村、紅毛的牙挽、毛陽的什豆、上安的羅運、國營新進農場一隊等地。黃金礦點、礦化點11處,含金口位較低,儲量規模屬小型,主要分布於上安、烏石、中平、紅島、黎母山等地。銅礦點分布於黎母山與番企之間的公路邊。鉛、鋅礦分布於乖坡橋上游約100米處的河中,以及國營乖坡農場茶廠南面1.5公里處的橡膠林內。銀礦分布於灣嶺鎮的中朗、太平兩地。在非金屬礦點中,有水晶礦、脈磺礦、荃石礦、石灰石礦、大理礦、花崗岩類等,其中什運一帶的輝長岩(大理石)和石灰石蘊藏量高達500多萬噸,具有較高的開採價值。

南藥資源

南藥也是瓊中縣的傳統支柱產業。檳榔、益智等南藥價格較好,農民種植管理積極性較高,出現了南藥生產產銷兩旺的局面。截止2008年底,全縣檳榔種植面積99273.3畝,產量7295.62噸;益智3.5萬畝,產量1615噸。檳榔和益智都取得較好經濟效益。

水產資源

瓊中縣水資源充足,農民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大建淡水魚塘,發展魚類養殖業。2007年~2008年,全縣淡水魚養殖面積達到了11000畝,淡水漁業總產值3282萬元,同比增長32.65%,其中養殖業2862萬元,淡水捕撈1354萬元;淡水水產總產量3541噸,其中淡水捕撈1345噸,養殖2456噸。

水利資源

瓊中縣雨量充足,近幾年來年平均降雨量2445毫米,加上植被發育良好,森林覆蓋率超過81%以上,所以河流徑流量充足,年平均徑流量39.29億立方米,水利資源十分豐富。全縣水利資源理論上蘊藏量21萬千瓦,可開發利用12萬千瓦。截止2008年,全縣已建成的水電站51座。

歷史沿革

瓊中縣瓊中縣
縣名“瓊中”就是由於位於瓊島中部而得。

明、清時期屬定安、瓊山縣地。

1948年2月中共瓊崖特委設定瓊中縣,隸屬中共瓊崖東區地委管轄,治所設於平南。

1949年3月併入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1952年劃鄰縣部分黎境,恢復瓊中縣建置,成為毗鄰四周九市縣,位居五指山腹地、瓊島中部的縣。縣名“瓊中”就是由於地理位置而得。

1952年7月後,瓊中縣歸屬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後改為自治州)人民政府管轄。

1956年縣治遷貢坡,1959年縣治再遷營根。

1987年11月20日,國務院批准,撤銷瓊中縣,設立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劃歸海南行政區管轄,縣委、縣政府駐地設在營根鎮。

1988年4月,海南省成立,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屬海南省直轄。

1995年底,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總面積2693.1平方千米,總人口19.6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6.11萬人,非農業人口3.56萬人;城鎮人口2.12萬人,農村人口17.55萬人。轄5個鄉、8個鎮、103個村委會、624個村民小組,境內有15個國有農、林、茶、牧場。縣城營根鎮。

1996年底,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位於海南島中部,五指山北麓,東靠瓊海市和萬寧市,西連白沙縣和儋州市,南鄰陵水縣、保亭縣和通什市,北接屯昌縣和澄邁縣。總面積2693.1平方千米,總人口19.69萬人,其中黎族9.03萬人,苗族1.11萬人。轄8個鎮、5個鄉:營根鎮、灣嶺鎮、烏石鎮、黎母山鎮、和平鎮、紅毛鎮、長征鎮、中平鎮、吊羅山鄉、紅島鄉、長安鄉、什運鄉、松濤鄉。共有103個村委會(居委會)、624個村民小組。境內有15個國有農、林、茶、牧場。縣城營根鎮。

1997年底,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面積2693.1平方千米。人口19.52萬人,其中黎族8.95萬人,苗族1.15萬人。轄8個鎮、6個鄉,104個村委會(居委會)、624個村民小組,境內有11個國有農場。縣城營根鎮。

1998年底,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面積2693.1平方千米。人口19.62萬人,其中黎族8.95萬人,苗族1.19萬人。轄8個鎮(營根鎮、中平鎮、紅毛鎮、長征鎮、灣嶺鎮、烏石鎮、黎母山鎮、和平鎮)、6個鄉(上安鄉、紅島鄉、松濤鄉、什運鄉、吊羅山鄉、長興鄉),共有104個村委會(居委會)、613個村民小組,境內有11個國有農場。縣城營根鎮。

1999年底,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位於海南島中部,五指山北麓,東靠瓊海市和萬寧市,西連白沙縣和儋州市,南鄰陵水縣、保亭縣和通什市,北接屯昌縣和澄邁縣。面積2693.1平方千米。人口19.66萬人,其中黎族8.96萬人,苗族1.21萬人。轄6個鄉、8個鎮、104個村(居)委會、613個村民小組,境內有11個國有農場。縣城營根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171598人,其中:營根鎮29594人,烏石鎮7496人,灣嶺鎮10789人,黎母山鎮12908人,長征鎮7302人,和平鎮5649人,中平鎮7482人,紅毛鎮8650人,紅島鄉7090人,松濤鄉3447人,上安鄉5668人,吊羅山鄉4835人,什運鄉5012人,長興鄉2376人,國營新進農場6778人,國營大豐農場4605人,國營陽江農場9548人,國營烏石農場8328人,國營南方農場4295人,國營嶺頭茶場2768人,國營加釵農場4866人,國營長征農場3359人,國營乘坡農場3935人,國營太平農場1806人,國營新偉農場2257人,國營黎母山林業公司755人。

2000年底,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面積2706平方千米,人口20.06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0.89萬人。轄6個鄉、8個鎮、105個村委會(居委會)、614個村民小組,境內有14個國有農(林、牧、茶)場。縣城營根鎮。  

 2001年底,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位於海南島中部,東靠瓊海市和萬寧市,西連白沙縣和儋州市,南鄰陵水縣、保亭縣和五指山市,北接屯昌縣和澄邁縣。面積2706平方千米。人口20.12萬人(公安戶籍人口數:總戶數50930戶、總人口20116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9547人。),其中黎族9.38萬人,苗族1.18萬人。轄6個鄉、8個鎮、105個村委會(居委會)、623個村民小組,境內有11個國有農場。縣城營根鎮。

2002年,紅島鄉、營根鎮、長征鎮的大郎村合併,設立營根鎮;松濤鄉、黎母山鎮合併,設立黎母山鎮;烏石鎮、灣嶺鎮合併,設立灣嶺鎮;和平鎮、長興鄉有長興、長沙、新村村委會合併,設立和平鎮;吊羅山鄉、長興鄉的六十千村、響土村委會合併,設立吊羅山鄉;長征鎮的大朗村劃出後,行政區劃不變。年底,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面積2706平方千米。人口20.26萬人,其中黎族9.44萬人,苗族1.19萬人。全縣城鎮人口增加到2.6萬人,占全縣地方人口的20.5%。轄7個鎮、3個鄉(營根鎮、灣嶺鎮、紅毛鎮、黎母山鎮、長征鎮、中平鎮、和平鎮、什運鄉、上安鄉、吊羅山鄉)、105個村委會(居委會)、624個村民小組,境內有11個國有農場。縣政府駐營根鎮。

2003年底,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面積2706平方千米。人口20.36萬人(公安戶籍人口數:總戶數54158戶、總人口20362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2365人。),其中黎族9.57萬人,苗族1.2萬人。轄10個鄉鎮、105個村(居)委會、624個村民小組,境內有11個國有農場。縣政府駐營根鎮。

2004年底,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面積2706平方千米。人口20.65萬人(公安戶籍人口數:總戶數55586戶、總人口20649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9715人。),其中黎族9.65萬人,苗族1.26萬人。轄10個鄉鎮、105個村(居)委會、624個村民小組,境內有11個國有農場。縣政府駐營根鎮。

2006年,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轄7個鎮、3個鄉:營根鎮、灣嶺鎮、黎母山鎮、和平鎮、長征鎮、紅毛鎮、中平鎮、吊羅山鄉、上安鄉、什運鄉。境內有11個國有農場:國營新進農場、國營大豐農場、國營陽江農場、國營烏石農場、國營南方農場、國營嶺頭農場、國營加釵農場、國營長征農場、國營乘坡農場、國營太平農場、國營新偉農場,以及國營黎母山林業公司。

人口民族

瓊中縣瓊中縣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全縣總人口為171625人。全縣總戶數44921戶,其中家庭戶44365戶;集體戶556戶。家庭戶人口為168705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80人。全縣人口中,男性為93343人,占54.39%;女性為78282人,占45.61%。全縣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48691人,占總人口的28.37%;15-64歲的人口為114072人,占總人口的66.47%;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8862人,占總人口的5.16%。

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是黎族人民紀念祖先,喜慶新生讚美生活的傳統節日“三月三”。

傳說,遠古時候,洪水淹沒人間,只剩下天妃和觀音兄妹倆人,他們抱住葫蘆隨波漂泊到昌化江畔的燕窩嶺下,被大樹卡住才活下來。洪水退後,兄妹倆分頭出去尋找親人,約定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到燕窩嶺相會。他們走遍天涯海角,皆尋不見人影。年復一年,眼看兩人快要衰老,為使黎人不致滅種,妹妹拿定主意,在臉上刺上花紋,使哥哥認不出自己。於是翌年三月三日,他倆就在燕窩嶺下結為夫妻,生男育女,繁衍後代。從此,每年“三月三”,觀音和天妃便帶子孫們歡歌載舞,欣歡喜慶。後來,天妃和觀音死在山洞裡,化成觀音石,黎族後人為紀念他倆,將石洞定為娘母洞,每逢三月三日,黎家男女老少,攜糧帶糖,從四面八方趕到娘母洞前,對歌、跳舞、射箭以紀念。

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歡度“三月三”更加隆重。每年的這一天,黎族男女盛裝打扮,成群結隊趕往活動地點,以山巒對歌形式相邀自己的意中人,然後攜手並肩雙雙散入叢林翠竹或小洞河邊,互訴衷情,夜幕降落,情歌輕唱,對對情人沉醉在幸福之中。破曉,雙方互贈定情信物,相約明年再會。

全縣人口中,漢族人口為62733人,占總人口的36.55%;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08892人,占總人口的63.45%。

經濟概況

瓊中縣瓊中縣
國民經濟穩步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2001年,全縣國民生產總值完成39787萬元(可比價,下同),同比增長9.5%。其中第一產業完成23188萬元,同比增長7%;第二產業完成5026萬元,同比增長12.3%;第三產業完成11573萬元,同比增長13.6%。

農業

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優勢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堅持“提高效益,突出特色”的原則,大力培育特色產業,優勢產業不斷發展,農村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全縣糧食播種面積21.34萬畝,增長3%,糧食總產量達59521噸,增長6.2%;完成水田改種8600畝;種植瓜菜3.93萬畝(其中樹仔菜1406畝),增長34.4%,總產量完成13690噸,同比增長62%.新種名優水果4831.5畝,全縣各類水果種植面積達9.14萬畝,總產量11995噸,總產值3208萬元,同比增長16.19%;新增橡膠2.05萬畝,種植面積達14.78萬畝;新增造林面積4.8萬畝;創辦海南省瓊中種牛場和長征什況家庭示範牧場,全縣肉類總產量完成4955噸,增長1.5%,牧業產值達8153萬元,同比增長9.1%.水果、橡膠、林業、畜牧四大支柱產業已初具規模。淡水養殖總產值達2937萬元,同比增長9.9%.初步預計,全縣農業總產值完成41603萬元,同比增長6.45%;農村經濟總收入完成27620萬元,增長11.5%。繼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非公有制經濟進一步發展。以“三個有利於”為根本標準,積極推進資產重組和技術創新,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推進“放小”工作。制定和出台了《關於鼓勵和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的決定》等優惠政策,擴大招商,引進資金,大力發展資源加工等優勢產業。通過參股、控股、租賃和兼併等多種形式,將部分國有企業改革為私營企業和股份制經濟的發展,縣食品廠利用廠房引進椰海生物高科技蒜精油廠投資辦廠,發展勢頭良好。製藥廠恢復了大青根注射液生產線。幫助縣水泥廠恢復了正常生產,142名職工的工作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印刷廠轉換企業經營機機制後呈現新的生機。私營企業達127家。但該縣國有工業企業因歷史包袱沉重,資金投入有限,技術工藝和產品品質未能適應當前市場的要求,生產效益仍較低。預計全縣工業總產值5622萬元,同比下降9.4%。  、

資產 

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度增長,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預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15643萬元,增長25.6%.海榆中線瓊中---屯昌路段、縣城出口路安居小區、農村電網、農田水利、鄉村道路、農村飲水、生態文明示範村等重點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完成烏石至陽江35KV線路施工和新進輸變電工程,解決2個鄉鎮和3個國營農場用電難問題;新建了齊放廣播電視轉播塔,建成廣播電視接收點92個,有線電視、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設步伐加快,廣播電視覆蓋率大幅提高;加強鄉村道路建設,修建鄉村道路20條;修建硬化山塘水利24宗;新建農村引水工程16宗,完成改廁680間,新建財政、地稅等一批辦公樓和商住樓,加快營根、烏石、灣嶺、什運等小城鎮建設步伐,城鄉市政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投資環境明顯最佳化。

財政

財政收入持續增長,金融形勢穩定。堅持“加強征管,堵塞漏洞,懲治腐敗,清繳欠稅”的方針,大力組織收入,按照“一是吃飯,二要建設”的原則,調整支出結構,合理安排支出,在橡膠特產稅大幅減收的情況下財政收入仍穩步增長,確保了全縣教師、幹部職工工資的發放。全縣地方財政收入4668萬元,同比增長6.3%;全縣地方財政支出13013萬元(不含上解支出,同比增長15%。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增資政策全面落實,全縣兌現增資額支出1212萬元。全縣銀行年末存款餘額完成67941萬元,同比增長3.7%;貸款餘額完成45312萬元,同比增長5.1%。

行政區劃

營根鎮

瓊中縣瓊中縣
轄3個社區、16個行政村:營東社區、營南社區、營北社區、升坡村、百花村、南豐村、高田村、加釵村、那柏村、朝參村、朝根村、新市村、湴灣村、新朗村、嶺頭村、紅嶺村、番溝村、大朗村、營根村。

灣嶺鎮

轄2個社區、18個行政村:灣嶺社區、烏石社區、烏石村、大平村、水央村、來浩村、錄南村、中郎村、北排村、大墩村、高坡村、南久村、加章村、坡寨村、孟田坡村、新仔村、鴨坡村、灣嶺村、嶺門村、新坡村。

黎母山鎮

轄1個社區、12個行政村:腰子社區、新林村、腰子村、永木村、大保村、乾涌村、南吉村、南利村、握岱村、大木村、合救村、松濤村、新村。

和平鎮

轄8個行政村:林田村、新興村、什介村、貝灣村、加峒村、乾磉村、長興村、長沙村。

長征鎮

轄1個社區、9個行政村:營盤社區、潮村村、新平村、深聯村、羅反村、煙園村、新寨村、萬眾村、南什村、什仍村。

紅毛鎮

轄11個行政村:毛西村、金屏村、草南村、番響村、羅擔村、坎茂村、什卓村、什寒村、牙挽村、羅解村、羅坎村。

中平鎮

轄1個社區、6個行政村:新堂社區、思河村、南茂村、中平村、南樼村、黎明村、大坡村。

吊羅山鄉

轄6個行政村:太平村、新安村、大美村、長田村、什仟村、響土村。

上安鄉

轄7個行政村:什坡村、南萬村、長安村、什育村、抄方村、行乾村、中興村。

什運鄉

轄6個行政村:便文村、什統村、南平村、南流村、什運村、三聯村。

旅遊景點

黎母山森林公園

黎母山森林公園 黎母山森林公園
黎母山森林公園位於瓊中縣境內西北部,山嶺高大渾厚、山勢險峻、林海茫茫、山高水長,既是海南的名山,又是黎族人民的始祖山,它擁有豐富的熱帶天然林,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是一個熱帶植物王國,也是野生動物的樂園。該公園有植物91科,477種以上。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珍貴樹種有:海南粗榧、坡壘、格木、海南紫荊木、豬血木等6種;還擁有能預測風向的“知風草”,被譽為“天下第一香”的墨蘭,清香四溢的安樂蘭等10種奇花異草。園裡繁衍生息著多種野生動物,較為珍貴的有:太陽鳥、山椒鳥、白鷳、海南鷯哥、水鹿等;屬於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有:海南鷓鴣、孔雀雉、巨蜥、蟒、獼猴、海南大靈貓,凹甲陸龜、虎蚊蛙等15種。蝴蝶種類也較多,珍貴的有:風蝶、粉蝶等。 

黎母山森林公園的主要景點有:黎姆婆石景區、吊燈嶺景區、翠園景區、天河景區、鸚歌傲景區、天河瀑布景區等六大景區,互為襯托、相映成輝,景區內石山、石景獨具一格,堪稱一絕。最為著名的有黎姆仙女石、金龜望月、蝸牛過崗、獅子玩球等,鬼斧神工,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百花廊橋

百花廊橋位於瓊中縣城內,雙廊並立,造型獨特。橋體依山傍水,風姿綽約,遠可觀山嶺秀色,近可聽潺潺流水,是一座集觀光休閒與水陸交通相結合的黎苗風情橋。

五指山

五指山五指山
五指山的最佳觀賞點和攀登點在瓊中上安鄉仕階村。這裡有大量的清代摩崖石刻,為光緒13年間欽差大臣、太子少保馮子才所書。這裡的摩崖石刻被史學專家和書法愛好者廣為推崇。

百花嶺瀑布

百花嶺主峰海拔1100米,百花瀑布的源頭則在海拔700米的第二峰上。百花瀑布落差300米,是全國落差最大的瀑布之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