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進農場

新進農場

海南省國營新進農場位於海南省中部的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境內。場部地處省道烏那線烏那公路13公里處的黎母山腳下。北距省會海口市137公里,南至三亞市189公里,東抵瓊海博鰲133公里,西達洋浦經濟開發區93公里。新進農場創建於1956年5月,50多年來,經過兩代農場人的艱苦創業,今天的新進農場已發展成為了一個以生產天然橡膠為主,農、工、商、運、建綜合經營的中型企業群體。現有總人口近萬人,職工總數4500人,土地總面積12.2萬畝,下屬32個生產隊,多次被總局和省有關部門評為“質量優勝單位”和“制膠生產先進單位”。1995年榮獲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銀質獎。

農場簡介

新進農場 新進農場

主營項目:林業;
主營行業:其他未分類;;
公司人數:1000 人以上;
營業額:人民幣 3000 萬元/年 - 5000 萬

海南省國營新進農場位於海南省中部的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境內。場部地處省道烏那線烏那公路13公里處的黎母山腳下。北距省會海口市137公里,南至三亞市189公里,東抵瓊海博鰲133公里,西達洋浦經濟開發區93公里。

新進農場氣候溫和濕潤,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屬熱帶季風氣候區,晝夜溫差大於10℃,年平均氣溫22.3℃,年降雨量2442毫米,全年日照1942小時。

新進農場創建於1956年5月,50多年來,經過兩代農場人的艱苦創業,今天的新進農場已發展成為了一個以生產天然橡膠為主,農、工、商、運、建綜合經營的中型企業群體。現有總人口近萬人,職工總數4500人(含離退休職工),土地總面積12.2萬畝,下屬32個生產隊,並有公安派出所、醫院、建安公司、新進中學、中心國小和中心幼稚園等六個直屬單位。設定基層黨支部45個。農場社區設有黨政辦、工會、勞動社保科、計生辦、社區辦。分公司設有人力資部、財務部、經營管理部、生產部、辦公室。

橡膠生產

新進農場 新進農場

新進農場一直以來以種植橡膠為主要產業。1956年始開荒定植橡膠,1962年農場開始產膠,當年有5600株膠樹開割,生產乾膠0.99噸,平均單株產量0.4公斤。經過50多年的發展,橡膠生產有較大的飛躍:目前,橡膠面積達5.3萬畝,開割膠園4.5萬畝,90萬株;未開割膠園8000畝;乾膠產量2003年和2004年連續兩年突破3000噸大關。至2007年累計產膠7萬多噸。橡膠加工投產以來,一級標準膠合格率多年來一直保持99.9%,多次被總局和省有關部門評為“質量優勝單位”和“制膠生產先進單位”。1995年榮獲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銀質獎。

自營經濟

農場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在做強主業橡膠的同時,積極鼓勵廣大職工民眾大力發展種養業。農場堅持走“綠色”經濟發展之路,建有“無公害”荔枝、綠橙生產基地2500畝,並已被海南省農業廳、國家農業部認證。還種植有木薯、甘蔗、花生、香蕉、石榴、檳榔等作物。同時發展養殖業,形成種養結合的良好局面。農場制定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鼓勵和扶持職工養豬、牛、羊及三鳥。目前有養牛專業戶8戶,大型養豬場2個、養鴨場2個、養雞場1個在農場的扶持和養殖戶典型示範的帶動下,全場的養殖業得到了較好的發展,“十五”期間自營經濟總額為4422萬元。

小城鎮建設

新進農場 新進農場

多年來,場黨委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把創建文明小城鎮工作當作重要事情來抓。場部建有職工文化活動中心大樓,設有影劇院、卡拉OK歌舞廳、健身廳、場史展覽館、職工書法攝影展覽館、老年人文化活動中心及籃、排、桌球、羽毛球及門球場等文體設施,還建有一座近萬平方米的職工休閒公園;職工住房實行整體規劃,功能齊全、布局合理,排污設施完善。全場各生產隊都建有圖書館、娛樂室、文化室及籃球場,生產隊職工住房進行改水改廁率達90%、全部實現供水、供電進家。居民區、公共活動小區、辦公區、集貿市場都栽種上花草樹木,建起花池花壇,主要路口安裝了路燈。場部小城鎮和生產隊居民點環境基本達到“綠、美、淨、香、亮”五化標準,為職工營造了一個優美亮麗的工作、生活環境。

農場注重抓好文教、衛生、公安各項事業的發展,近年來加大投入,取得顯著成績。農場始終樹立“科教興國、科教興場”的思想,近年來,採取集中辦學方式,調整學校布局,改善辦學條件,強化教育管理,重視師資培訓,教育和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場中心國小被評定為省一級學校。近三年,中學中招統考成績均列同類學校前茅;場醫院面貌發生巨大變化,設備逐步完善,擁有B超、X光機、心電圖機等一批現代化醫療器械,醫療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公安機構組織健全。治安秩序良好,職工安居樂業,安全感強,促進了農場的經濟發展,農場多次被縣委、縣政府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農場成立了業餘文藝演出隊、理論宣講隊。經常開展“理論、文化、科技”三下鄉活動,豐富了職工的生活,陶冶了職工的情操,增強了職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所獲榮譽

新進農場的精神文明建設成績斐然。1996年被國家文化部評為“全國萬裡邊疆文化長廊建設先進單位;1996年~1998年連續三年被海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單位”稱號;1999年被海南省文體廳評為“海南千裡邊疆文化長廊建設”先進單位;1999年~2000年連續兩年被海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單位標兵”稱號;1995年~2001年度連續7年被省農墾總局黨委評為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2003年~2004年被省農墾總局評為“文明單位”;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創建文明村鎮先進單位”。2005年、2006年連續被總局評為“文明單位”,創建的5隊、7隊、8隊和26隊文明生態隊被評為海南省農墾總局文明生態隊。至2007年先後建設了19個文明生態隊,其中有9個文明生態隊被總局黨委授予“文明生產隊標兵”稱號。

民生問題

新進農場 新進農場

農場堅持熱心化解民眾矛盾,共幫助民眾解決實際困難100多件。

農場把解決民生問題當作幹部轉變作風的開發“盲點”。邁開雙腳,走訪困難家庭。收集到民眾反映的各種問題100多宗,有不少是急需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場裡出台了相關規章制度,解決機關中突出存在的對民眾不熱心、不負責任和形式主義等問題。

全場有30多個殘疾人,場裡把他們當作職工看待,因人而異,分別幫扶。除了節假日慰問外,每人每月均發給困難生活補助費,從原來每月40元提高到70元。對於雙腳殘疾不能行走的,全部配上輪椅;有就業能力而待崗的殘疾人,農場採取有償投資辦法,給予一定資金扶助這些困難群體發展養牛、養豬等,然後用牛糞、豬糞來償還。

農場推進各項改革,分流下崗一部分人,加上待業人員,共有200多名職工、民眾遭遇就業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農場按總體規劃興建一條商業街,需要開通一條2.5公里長的公路,但遇到100多戶民眾拆遷難,並且還引發了多起上訪事件。此事歷經三任主管領導都無法解決。出台相關規定:商業街讓利於民眾,優先安排本場職工,尤其是優惠照顧本場殘疾人和困難民眾。此舉大受民眾歡迎,加上經過一番耐心細緻的教育、引導,100多戶民眾基本自願拆遷。2.5公里長的公路開通後,該場又聽取民眾的意見和建議,投資興建了一個1500多平方米的農貿市場,安排了本場大部分下崗、待崗職工和民眾就業,帶動了周邊農村的農產品物流,成為瓊中地區較繁榮的農貿市場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