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

文房

書房。借指筆、墨、紙、硯。1954年6月湖南省文管會在長沙左家公山發現戰國木槨墓,其中遺物有一支真正的毛筆,與筆同在一處的還有簡削、竹片和小竹簡各一。鎮紙也叫紙鎮、文鎮或鎮尺,為鎮壓紙張之用,以銅、鐵、玉、石、瓷、木、竹等質材製成,以長方形居多,上雕刻有各種圖案和詩詞名句等內容,也有雕成動物、人物的立體形象的。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書展法蘭克福書展第61屆10月14日至10月18日舉行,電子書閱讀器文房是方正集團15日在書展現場發布的全流程數字出版技術的一部分,其他還包括出版前端的“方正飛翔排版軟體”。

基本信息

詞語解釋

讀音:wénfáng

文房文房

(1) [study]∶書房。借指筆、墨、紙、硯

文房四寶

文房清玩

(2) [department in charge of official documents and correspondence]∶官府掌管文書的地方

1.官府掌管文書之處。《梁書·江革傳》:“此段 雍府 妙選英材,文房之職,總卿昆季。”《南史·趙知禮蔡景歷等傳論》:“ 趙知禮 、 蔡景歷 屬 陳武 經綸之日,居文房書記之任,此乃 宋 齊 之初 傅亮 、 王儉 之職。” 唐 劉禹錫 《酬令狐留守巡內至集賢院見寄》詩:“仙院文房隔舊宮,當時盛事盡成空。”

2.書房。 唐 元稹 《酬樂天東南行》詩:“文房長遣閉,經肆未曾鋪。” 宋 何? 《春渚紀聞·端溪龍香硯》:“ 史君 與其父 孝綽 字 逸老 ,皆有能書名,故文房所蓄,多臻妙美。” 魯迅 《書信集·致鄭振鐸》:“訂成一書·或先約同人,或成後售之好事,實不獨為文房清玩,亦 中國 木刻史上一大紀念耳。”

3.“ 文房四寳 ”的省稱。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士人赴殿試唱名》:“其士人止許帶文房及卷子。”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題畫》:“不免將文房畫具整理起來。”柳子戲《孫安動本》第十場:“校尉:是![跪捧文房。]”參見“ 文房四寳 ”。

用品

文房文房

筆格俗稱筆架,是架置毛筆的一種器具,有玉、銅、瓷、木、石各種質地製作,有圓形、方形、長方形,每種式樣花色繁多。

筆筒

筆筒早在戰國時即已出現。1954年6月湖南省文管會在長沙左家公山發現戰國木槨墓,其中遺物有一支真正的毛筆,與筆同在一處的還有簡削、竹片和小竹簡各一。據考古學家推論,此套工具可能就是當時用於寫字的全套工具,而其中的小竹簡就是盛筆所用之筆筒。

鎮紙

鎮紙也叫紙鎮、文鎮或鎮尺,為鎮壓紙張之用,以銅、鐵、玉、石、瓷、木、竹等質材製成,以長方形居多,上雕刻有各種圖案和詩詞名句等內容,也有雕成動物、人物的立體形象的。張《陸編修送月石硯屏》詩中載:"三山放翁實贈我,鎮紙恰稱金犀牛。"即指銅質鎮紙。

水盂(也稱“筆洗”)

洗筆之器。名筆之尖極嬌嫩,寫字後必須即刻將筆洗淨,否則,墨有膠性,能浸蝕筆尖。古人作學均必洗筆,故王羲之有池水全黑之故事。今日名書家,名畫家作完之後,亦均洗筆,故筆洗為文房之要器。

印章

書畫作品完成後,一般要扣上印章,中國印章之精美、形式之多樣、造詣之深遠,蔚為大觀。詳細可參看本網中國印章。

臂擱

臂擱主要為作書繪畫時枕臂之用,也叫擱臂、腕枕。我國以前的書寫格式,是自右而左,為了防止手臂沾墨,就產生了這種枕臂之具。臂擱,原先都稱"秘閣"。在古代,秘閣本是對藏圖書秘籍之所的稱呼,指的是內府的一個圖書檔案機構,漢以後都由秘書監掌管。秘閣一名後來又成為尚書處的別稱,尚書處在漢魏時是皇帝的秘書機關。

方正文房

文房文房

方正集團15日在德國法蘭克福書展上,正式向全球發布了其首款電子書閱讀器“文房”。除了外觀酷似亞馬遜的Kindle外,方正依託其在數字出版領域的資源優勢,正計畫在中國複製亞馬遜Kindle的模式。

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書展法蘭克福書展第61屆10月14日至10月18日舉行,電子書閱讀器文房是方正集團15日在書展現場發布的全流程數字出版技術的一部分,其他還包括出版前端的“方正飛翔排版軟體”。方正15日還宣布與英國企鵝出版集團合作引進英文原版電子書;美國EastView公司在海外推廣方正的正版電子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