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塔[河南省安陽市]

文峰塔[河南省安陽市]

文峰塔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古城內西北隅,高38.65米,周長40米,因塔建於天寧寺內,原名天寧寺塔;又因位於舊彰德府文廟東北方,作為代表當地“文風”的象徵,故又稱文峰塔。文峰塔建於五代後周廣順二年,已有一千餘年歷史,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峰塔五層八面。浮屠五級上有平台,下有圈門,每層周圍有小園窗。塔坐落在一個高達二公尺的磚砌台基上。文峰塔的建築,富有獨特的風格,具有上大下小的特點。由下往上一層大於一層,逐漸寬敞,是傘狀形式,這種平台、蓮座、遼式塔身、藏式塔剎的形制世所罕見。

基本信息

古塔簡介

文峰塔文峰塔
文峰塔位於安陽市古城內西北隅,高38.65米,周長40米,因塔建於天寧寺內,原名天寧寺塔;又因位於舊彰德府文廟東北方,作為代表當地“文風”的象徵,故又稱文峰塔。文峰塔建於五代後周廣順二年距今已有一千餘年的歷史。雖經歷了戰爭年代的炮火考驗,至今依然屹立,巍峨壯觀。

文峰塔的建築,富有獨特的風格,具有上大下小的特點。由下往上一層大於一層,逐漸寬敞,是傘狀形式,為國內外所罕見。

文峰塔的構造為平面八角形,浮屠五級上有平台,下有圈門,每層周圍有小園窗。塔座落在一個高達二公尺的磚砌台基上。塔身底層的四正面,有雕塑精緻的園券門,門頂用磚雕刻有二龍戲珠。塔均為磚木結構,以磚砌為主,塔的最下層塔身較高,立於蓮花座之上。塔的八面壁上分別飾有直欞窗、園券門和佛畫故事磚雕,刻工細緻,形象逼真,造型動人。

修建歷史

文峰塔是一座非常獨特的塔,位於安陽市古城內西北隅,建於後周文順二年(952年),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因塔建於天寧寺內,故原名天寧寺塔。172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彰德知府黃邦寧主持重新修建天寧寺和塔。他認為塔與南邊的孔廟(在今安陽市西大街國小校內)相呼應,二者可以代表古城的文化高峰,便在塔門橫額上題了“文峰聳秀”四個大字,於是此塔又得名“文峰塔”,一直沿用到今天。 

結構建造

文峰塔文峰塔
最下面的是塔基,塔基上是一個圓形蓮花座,蓮瓣共七層,上下交錯,左右舒展,上承塔身,下護塔基,把塔裝飾得更為美麗。

圓形蓮花座上就是塔身了,塔的最下層塔身較高,四周正面各有一門,其中正南面為真門,其他為假門。券門首額,有磚雕二龍戲珠圖像。八角均有巨龍環繞的盤龍柱,上加鐵鏈枷,鎖,非常壯觀。其中,八根龍柱之間有 八幅磚浮雕佛教故事圖像。

西南角的這幅是釋迦佛說法像。
西面的這幅就是悉達多太子,即釋迦佛誕生的圖像。
西北角這幅雪冊苦行修定像。
北面為觀音菩薩與善財龍女像。
東北角是佛為天人說法像。
東面一幅為釋迦佛涅架像。
東南角是波斯慝王及王后侍佛聞法像。

圖裡的人物已經明顯中國化了,人物的線描畫法也完全是中原式的,說明釋迎牟尼這位西方的聖人那個時期已經在中國深入人心。而且,這些浮雕造型生動,神情逼真,姿態自然,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從這些圖像可以看出當時的浮雕工藝已經非常精湛,也可以感覺到那個時期佛在人們心中的崇高地位以及人們嚮往美好、和平的心情。

進入塔門,沿72級台階盤旋上到塔頂。塔頂正中聳立著的是一座高達10米的寶瓶狀塔剎,與北京北海的白塔塔剎極為相似。塔頂四周為l米多高的女兒牆,平台可容納200餘人。從塔頂向四周看,可以看到古城安陽的全貌。明朝時期我們這裡被稱為彰德府城,周長9里l13步,大小街道90多條,縱橫交錯,密如蛛網,有9府18巷72胡同之說。現在,文峰塔所在的行政區叫做文峰區。

為了改造舊城區,安陽市政府實施了五路一橋工程,對路面進行了美化、亮化,文峰塔周圍的這條環形道路--文峰大道,就是其中的一條,它是為了保護文峰塔,維持安陽古城原貌而專門設計的。這條路周圍的新建築群,包括路燈也都是仿古代的,為古城又添了一道艦麗的風景。

1997年,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著名詩人趙朴初先生遊覽文峰塔後揮毫賦詩:“層傘高擎窣堵波,漚河塔影勝洹河。更驚雕像多殊妙,不負平生一瞬過。

文物價值

《周易》言:文峰塔不僅是一個土堆磚砌成的雄偉建築,也不僅僅是一種舉世罕見的建築風格,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反映,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表現。
《周易》對“文峰塔”的解讀,從“文峰塔”的表象看出深層次的傳統文化內含,加深了對“文峰塔”的認識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