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河南省地級市、七朝古都]

安陽[河南省地級市、七朝古都]

安陽,河南省轄地級市,古稱相、殷、鄴、鄴城、鄴都、鄴郡、相州、彰德等,簡稱殷或鄴,位於河南省最北部,地處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處,東接濮陽,西臨長治,南接鶴壁、新鄉,北臨邯鄲。安陽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 、七朝古都 、豫晉冀三省交界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 。截至2017年,安陽市總面積7413平方公里,轄4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4個縣,總人口589.35萬人。 安陽是早期華夏文明的中心之一。遠古傳說時期“三皇五帝”中的顓頊、帝嚳二帝先後在帝丘(今濮陽)和亳(今商丘)建都,並葬於此(均在內黃縣梁莊鎮)。三國兩晉南北朝時,先後有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等在此建都,故安陽素有“七朝古都”之稱。安陽人傑地靈,盤庚遷都於殷、商王武丁中興、奴隸傅說拜相、女將軍婦好請纓、文王拘而演《周易》、西門豹投巫治鄴地、藺相如降生古相村、信陵君竊符救趙、項羽破釜沉舟、曹操鄴城發跡、三朝宰相韓琦三治相州、抗金名將岳飛盡忠報國等名人軼事層出不窮。 安陽人文景觀和山水風光豐富,擁有殷墟和大運河2項世界文化遺產,殷墟、紅旗渠和太行大峽谷2項3處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羑里城、曹操高陵、岳飛廟等2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7年,安陽市生產總值2268億元,總量居河南省第8位,增長7.2%,其中,一產增加值202.45億元,增長4.3%;二產增加值1101.29億元,增長5.8%;三產增加值964.35億元,增長9.7%。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25000年前至約130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安陽一帶已經有人類居住。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專家曾對安陽小南海洞穴遺址進行發掘。郭沫若在《中國史稿》中將此稱為“小南海文化”。

文化安陽 文化安陽

五帝之一的顓頊建都於帝丘,葬於安陽顓頊陵。
戰國時期,史書《竹書紀年》記載:夏朝第六位君主姒廑(別名胤

甲)即位,將都城從帝丘(今河南濮陽)遷於西河(今安陽湯陰西河)約35年。明嘉靖《彰德府志·地理》記載:“安陽有西河……今西河屬湯,在羑水之南”正相符合。《中國古代歷史地圖集》載:“傳說中的夏,第六次遷都於西河。”

商朝第十二任君主河亶甲,即位元年,自囂遷於相(今安陽東),在相定都9年。葬於相。 河亶甲之子祖乙元年,自相遷都於耿。

商朝第二十位君主盤庚,在位第十四年,自亳(今河南商丘)遷都於北蒙(今安陽市殷都區),並將“北蒙”改名為“殷”,這是商王朝的第七次遷都。盤庚在位第十五年,開始建設殷都城。 盤庚遷殷後,殷成為商朝後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商王朝在殷共傳八代十一王,歷時273年。

世界文化遺產——殷墟 世界文化遺產——殷墟

周武王十六年(前1046年),周武王率諸侯之師伐商紂,發動了牧野之戰,紂王兵敗自焚,殷亡。

春秋時期,安陽先屬衛國,繼而屬晉國;戰國時期,安陽屬魏國,後屬趙國。

統一六國後實行郡縣制,分天下為三十六郡,今安陽市所轄地區分屬河內郡和邯鄲郡。轄區內始置安陽縣。

西漢初年,廢安陽縣併入盪陰縣,此後直到西晉才得以重置。此間今安陽市所轄地區西部屬河內郡,東部屬魏郡(治鄴城,即今安陽北)。自東漢至西晉統一前,河內郡屬司隸校尉部管轄範圍,魏郡則屬冀州管轄範圍。

東漢末年,屬袁紹勢力範圍。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打敗袁紹,攻取鄴(今安陽北),重建鄴城,使鄴城成為東漢實際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為魏王,定魏國之都於此;延康元年(220年),曹丕代漢,遷都洛陽,鄴仍然陪都,為“五都”之一。此時,今安陽市所轄地區仍分歸魏郡(治鄴)與河內郡管轄。

西晉時期,屬司州魏郡(統8縣,林慮縣(今林州市)屬司州汲郡)。十六國時期,仍屬魏郡管轄。同時,鄴先後成為後趙、冉魏、前燕三國的都城。

彰德府 彰德府

北魏道武帝天興四年(401年),在鄴立相州。此時鄴已經成為相州、魏郡、鄴縣三級治所。東魏初年,鄴成為東魏的都城,安陽縣與盪陰縣一起併入鄴縣。武定八年(550年)七月,高洋(高歡次子)篡魏,改國號為“齊”,仍都鄴。北齊統治極為殘暴,後於577年滅於北周。北周靜帝時,楊堅輔政。北周大象二年(580年),隋公兼丞相楊堅鎮壓了對自己不服的相州(今安陽)總管尉遲迥,為了防止河北反楊勢力死灰復燃,遂下令火焚鄴城,相州、魏郡和鄴縣及所有居民一併南遷至安陽城。從此安陽城代替鄴城成為這一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成為新鄴城,安陽縣更名為鄴縣,原舊鄴縣地置靈芝縣。

開皇三年(583年)隋文帝廢天下諸郡,實行州縣二級制,安陽城為相州、鄴縣治所。開皇十年(590年)鄴縣治所遷回原地鄴,復安陽縣建制。隋大業元年(605年),隋煬帝廢諸州總管府,實行郡縣二級制,廢相州,存魏郡,治安陽,領11縣。隋末今滑縣一帶翟讓、李密領導的瓦崗軍起義,是隋末農民起義的重要部分。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魏郡為相州,領8縣。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分天下為十道,相州隸屬於河北道。唐天寶元年(742年)至乾元元年(758年),相州一度改稱“鄴郡”。安史之亂期間,安陽城又是一個大戰場,連年戰爭給農業生產造成了嚴重破壞,給百姓帶來了極大災難。寶應元年(762年),唐雍王李适討伐駐相州的史朝義(史思明之子)叛軍,史朝義部將薛嵩(薛仁貴之孫)向唐節度使李抱玉投降。唐朝便在相州等六州置昭義軍,以薛嵩為昭義軍節度使,治所在相州。唐末藩鎮割據時期,相州屬魏博節度使管轄。唐肅宗乾元初,時值安史之亂末期,於魏州、博州置魏博軍,田承嗣為魏博節度使。

宋初,相州隸屬河北西路,並置彰德軍節度。

民國時期轄區 民國時期轄區

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相州升為彰德府,領5縣(一說4縣)。元至元初改“彰德府”置“彰德路”,直接隸屬於中書省。

明清時期,屬河南省,復為“彰德府”。領6縣1州(磁州)。

中華民國成立之初,安陽仍為彰德府治所。民國二年(1913年)改彰德府為安陽縣,屬河南省豫北道(民國三年(1914年)改為河北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道級行政區被廢除,安陽縣歸河南省直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安陽,成立安陽市。8月1日,成立平原省,安陽市為省轄市。1952年11月30日,撤銷平原省,安陽市劃歸河南省,仍為省轄市。1983年,國務院決定把安陽縣、林縣、濬縣、湯陰縣、淇縣劃歸安陽市,實行以市帶縣體制。1986年2月,河南省進行行政區劃調整,將淇縣、濬縣劃歸鶴壁市,將濮陽市屬的內黃縣、滑縣劃歸安陽市。

•建都朝代

朝代名稱都城位置建都時間(起始年)建都時間(結束年)
西河 安陽市區東南 姒廑元年 姒發末年
安陽市區東河亶甲元年河亶甲九年
安陽市區殷墟 盤庚十五年 帝乙後期
衛國楚丘安陽市滑縣前658年前629年
曹魏安陽市區北213年220年
後趙安陽市區北335年351年
冉魏安陽市區北350年352年
前燕安陽市區北357年370年
翟魏黎陽安陽市濬縣古城388年392年
南燕滑台安陽市滑縣398年399年
東魏安陽市區北534年550年
北齊安陽市區北550年577年
安陽易園全景圖 安陽易園全景圖

行政區劃

安陽市政區圖 安陽市政區圖

截至2018年底,安陽市轄1個縣級市(林州市),4個縣(安陽縣、內黃縣、湯陰縣、滑縣),4個市轄區(文峰區、北關區、殷都區、龍安區)、1個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安陽新區)、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安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1個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紅旗渠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包括35個鄉、57個鎮、43個街道辦事處、218個社區居委會(其中林州市30個社區)、3285個行政村。總面積7413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655.8平方公里,安陽市人民政府位於安東新區中華路中段。

區劃名稱面積(平方千米)政府駐地郵政編碼街道居委會村委會
安陽市5599北關區4550004351412193266
文峰區179東大街街道45500015117076
北關區59紅旗路街道45500093138
殷都區70梅園莊街道455000914341
龍安區236民航路街道45500061216131
安陽縣1202北關區燈塔路街道45510012918590
湯陰縣646城關鎮456100736297
內黃縣1161城關鎮456300710532
滑縣1814道口鎮4564001210
林州市2046開元街道456500416135 542
文峰區數字包含安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3街道及安陽新區所轄高莊鎮;安陽縣數字包含安陽新區所轄白璧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安陽市位於河南省最北部,地理坐標為北緯35°41′~36°21′,東經113°38′~114°59′。東與濮陽市接壤,南與鶴壁市、新鄉市相連,西隔太行山與山西省長治市相望,北瀕漳河,與河北省邯鄲市毗鄰。京廣鐵路、京廣高鐵、京珠高速公路和107國道貫穿南北,南距省會鄭州187公里,交通便利,素有豫北要衝、四省通衢之稱。轄區東西122公里,南北128公里,總面積7413平方公里,約占河南省總面積的4.47%,市區面積543.6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都市安陽 都市安陽

安陽全境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展布。西部巍峨的太行山逶迤連綿,峰巒疊嶂。中、東部平原,沃野坦蕩,物阜境優。最高點在林州市四方垴,海拔1632米;最低點在內黃縣,海拔僅50米。山地、丘陵、平原、陂窪多種地貌類型,構成複雜的地表形態。由安陽縣西部的天喜鎮—水冶鎮—銅冶鎮—觀台鎮(河北省磁縣轄)一線以西,包括林州市全境均屬於剝蝕構造作用為主的地貌形態。由安陽縣西部天喜鎮—水冶鎮—銅冶鎮—河北省磁縣觀台鎮一線以東至京廣鐵路,屬於丘陵地貌區。安陽市京廣鐵路以東地區均屬於低平原範圍,海拔標高一般為70米,向東逐漸降為50米。地勢開闊平整,起伏很小,就其表面形態,也可稱為山前平原,其範圍約占全市面積的60%。

氣候

安陽地處北暖溫帶,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溫適宜,適於種植業和養殖業發展。但酷寒暑熱,旱澇交替,又是安陽主要危害。四季分明,有春季乾旱回暖快,夏季炎熱雨水聚,秋季宜人節令短,冬季嚴寒雨雪稀的特徵。歷年平均氣溫12.7℃~13.7℃。安陽市全年可照時數為4431.8小時~4432.3小時,平均實照時數為2368.0小時~2526.1小時,占可照時數的53%~57%。全年平均日照百分率為55%。全市最早初霜日為9月30日,最晚為11月21日,平均初霜日為10月23日。最早終霜日為2月17日,最晚終霜日為4月26日,平均終霜日為4月4日。全市平均無霜期為201天,最長達249天,最短為175天。安陽市歷年平均降水量為581.1毫米~693.1毫米,最多年降水量1247.9毫米,最少僅243毫米。其中,春季占13%~14%,夏季占60%~65%,秋季占19%~22%,冬季僅占3%~4%。年平均相對濕度為65%~68%,夏季較大,秋冬次之,春季較小。全市年蒸發總量歷年平均1927.3毫米~1997毫米,其中,夏季最多,秋季次之,冬季最小。四季風向多受高空氣流控制。春、夏、秋季以偏南風居多,冬季以偏北風為主。全市年平均風速為1.7米/秒~3.5米/秒。

水文

山水安陽 山水安陽

安陽市河流屬於雨水補給類型,水位變化深受降水的季節變化 和年際變化的影響,由於安陽市降水量季節分配不均勻,年際變化大,所以徑流年內年際變化大,夏秋水位高,冬春為枯水期。

安陽市除滑縣東部為黃河流域外,其餘大部分均屬海河流域的漳衛南運河水系,主要河流有衛河、漳河、洹河(安陽河)、湯河、淇河等。

安陽 安陽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安陽市西部山區為受水泄水區,接受大氣降水,並轉補地下,地面河谷徑流罕少,為缺水地區。山區以東、京廣鐵路以西的丘陵地帶,除接受降水外,還有地下水出露,湧出量穩定,形成多條河流,與地下潛水互補,供水量較有保證。東部平原區,地勢低平,地下水位較高,水量充分,為富水區,但水質不如西部,地下水多具高硬度、高礦化度,地表水則遭不同程度的污染。

安陽市水資源的特點是水少,質量差,時空分布不均勻。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乾渠工程在安陽市境內全長66公里。穿越安陽縣、湯陰縣、殷都區、龍安區、文峰區、開發區6個縣(區),14個鄉(鎮),85個行政村。全市水資源總量2.537億立方米。建有水庫119座,其中大型1座,中型8座,總容量4.77億立方米。有萬畝以上大中型灌區10處。

植物資源

安陽市境有高等植物114科,300多屬,1000餘種,其中栽培植物有200餘種。種植的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穀子、大豆、甘薯、水稻以及大麥、高粱等雜糧。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油菜籽、芝麻、麻類、菸草等。蔬菜據統計有13類,69種,316個品種。藥用植物有800餘種。屬地道大宗優質藥材有遠志、黨參、天花粉、香附、紅花、槐米、冬凌草等40多種。木本植物共有75科480餘種。喬木類410種。主要用材林有:楊、柳、榆、槐、椿、泡桐、苦楝、櫟類、油松、側柏等。經濟林類主要有:核桃、山楂、板栗、蘋果、柿子、紅棗、梨、杏、桃、李子、黃楝、花椒等及有待開發的漆樹、沙棘、椋子木、鹽膚木等野生經濟林木。珍稀樹種有:白皮松、紅豆杉、大果櫸、青檀、臭檀等,銀杏、紅豆杉、青檀為國家和省重點保護樹木。野生牧草有12科,67種。安陽花卉栽培歷史悠久,以市郊區的龍泉鎮最負盛名。安陽花卉兼南北之長,品種繁多,有2000多個品種,主要有:紫薇、安桂、藍松、月季、菊花、牡丹、玉蘭、君子蘭、大小杜鵑、倒掛金鐘、蠟梅、夾竹桃、龍柏、扶桑、陰繡球等。

動物資源

安陽市共發現野生獸類有26種,其中,金錢豹屬一類保護動物,二類保護動物有水獺。鳥類有130多種,屬一級保護的有金雕、玉帶海雕、大鴇等。屬二級保護的有大天鵝、小天鵝、斑鵜鶘、鳶、蒼鷹、雕鴞、紅腳鴞、靈腳鴞、長耳鴞、斑頭鵂鶹、灰背隼、小葦鴴、禿鷲、百尾鷂、灰鶴等20種。爬行動物有12種。人工飼養的動物家畜有牛、馬、驢、騾、豬、羊、兔、狗、貓、鹿、貂、狐狸等;家禽有雞、鴨、鵝、鴿、鵪鶉等。還有蠶、蜜蜂等,近年土元、蜈蚣、全蟲(蠍子)、蛇等也開始人工養殖。

礦產資源

夜景安陽 夜景安陽

安陽的礦產存在兩種類型。一類是和地層沉積序有關 的沉積礦產,另一類是岩漿侵入後自身產生的,或岩漿與圍岩發生變化產生的礦產。石英砂岩賦存於震旦系下統,主要見於林州市牛嶺山肖街一帶,面積約10平方公里,遠景儲量9872萬噸。含鉀(砂)岩賦存於震旦系下統串鈴溝組,見於林州市牛嶺山地區,探明儲量1.62億噸,是鉀肥工業原料。白雲岩賦存於奧陶系下新統中底部,見於安陽縣鹿山和林州市上坡一帶,遠景儲量約10億噸,工業儲量9902萬噸,開採條件優越,已開採利用。

石膏賦存於奧陶系中統下部,見於安陽縣善應鎮洹河上游兩岸,面積4平方公里,預測儲量3000萬噸。石灰岩賦存於寒武、奧陶系地層中,以奧陶系中統中上部質量最佳。安陽縣西部及林州市都有廣泛出露,分布面積800平方公里,預測儲量200億噸。山西式鐵礦賦存於奧陶系頂界面,僅在地質鑽探中有所發現。屬風化殘積鐵礦,多為赤鐵礦、褐鐵礦,呈團塊狀或透鏡狀,層厚頗不穩定。由於穩定性差,埋藏較深,開採不易。G層鋁土賦存於石炭系地層最底部,山西式鐵礦之上,分布較廣。安陽縣子針村以北至漳河層厚5米~15米。

煤炭賦存於石炭系地層和二迭系山西組底部,廣泛穩定地分布在安陽縣西部、山麓次級隆起帶東部及隆起帶中殘留盆地內,呈南北向條帶狀出露,是安陽市重要優質礦產資源,也是中國開發最早的礦產基地之一,以煤層多,穩定好,質量優,煤種全而著名。錳礦賦存於二迭系山西組頂部和下石盒子組底部,均為外生沉積礦床。

金剛石善應河床沖積層曾發現一粒,但未追索到產出地。磷礦屬風化淋濾型,見於林州後峪村,可供地方小規模開採。大冶式鐵礦呈兩個條帶展布,東礦帶在安陽縣西部,自都里經李珍、泉門至楊家莊;西礦帶在林州北部,自東冶經晉家莊至東街。主要礦產地有10處,礦體分布雖廣,但規模小,埋藏深淺不一,增加開採難度。累計探明儲量為6035萬噸,經過近30年的開採,中淺部資源日趨枯竭,亟待了解深部鐵礦資源。

藍石棉見於安陽縣長生店、林州東皇墓、東山、西溝一帶,有30餘處,產於閃長斑岩和正常斑岩中,屬於熱液礦床。藍石棉有良好的過濾性,用於軍事和民用的防化或超淨化。方鉛礦林州外良峪、教場,安陽縣磊口鄉、都里等地均有發現。方鉛礦呈脈狀,充填於奧陶系石灰岩裂隙中,目前尚未發現較大規模的礦點。石棉礦見於安陽縣磊口馬鞍山南段和許家溝白塔山東坡,產於閃長岩中或與大理石的接觸帶,呈不規則細脈狀,蘊藏量不大。

長石礦具有開採規模的長石礦見於安陽縣善應和許家溝。地下熱水勘探開發程度較低,僅限於石油、金屬礦產、地質構造、水文等勘察工作的同時對地熱資源有所發現。西部山區有較好的成礦條件,除上面提到的還發現有銅、鈮鉭、水晶、冰洲石等多種礦點。

人口

截至2017年底,安陽市總人口589.35萬,常住人口512.85萬,城鎮化率50.2%;人口出生率12.16‰,死亡率6.04‰,自然增長率6.12‰。

安陽市有漢、回、蒙古、滿、壯、苗、藏、彝等43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萬餘人。

政治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市委常委、市委書記李公樂
市委常委、市委副書記、市長靳磊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志偉
統計截至2019年2月,參考資料來源

友好城市

國際友好城市國內友好城市
國家城市省/直轄市城市/城區
日本草加市山東省臨沂市
俄羅斯加里寧山西省太原市
比利時斯哈爾貝克市山西省長治市
加拿大萊橋市福建省廈門市
肯亞納庫魯市黑龍江省黑河市
韓國安養市 海南省海口市
河南省商丘市
福建省漳州市
吉林省通化市
遼寧省丹東市
上海市靜安區
山東省濟南市

經濟

綜述

中國文字博物館 中國文字博物館

2017年,安陽市生產總值2268億元,總量居河南省第8位,增 長7.2%,其中,一產增加值202.45億元,增長4.3%;二產增加值1101.29億元,增長5.8%;三產增加值964.35億元,增長9.7%。三次產業結構為8.9:48.6:42.5,人均生產總值44201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9.55億元,總量居河南省第8位,增長14.5%,增速居河南省第2位;稅收收入92.93億元,總量居河南省第7位,增長19%,居河南省第2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5%,增速居河南省第16位;固定資產投資2281億元,總量居河南省第7位,增長9.9%,增速居河南省第12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39.5億元,總量居河南省第12位,增長11.1%,增速居河南省第15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96元,總量居河南省第7位,增長9.2%,增速居河南省第16位;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473.03億元,總量居河南省第10位,增長12.6%,居河南省第5位;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300.88億元,總量居河南省第11位,增長12.1%,增速居河南省第10位。

2017年,安陽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81.29億元,增長9.9%。第一產業投資195.35億元,比上年增長89.7%;第二產業投資952.09億元,下降5.9%;第三產業投資1133.84億元,增長18.1%。採礦業投資12.7億元,下降39.4%;製造業投資660.3億元,下降14.5%;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投資169.3億元,增長10.2%;批發和零售業投資48.9億元,增長18.7%;住宿和餐飲業17.9億元,增長106.1%;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130.6億元,增長13.5%;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投資13.7億元,增長315.3%;金融業投資4.7億元,增長398.5%;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350.1億元,增長188.4%;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投資29.7億元,增長1.7%;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投資10.1億元,下降50.6%;教育投資15.7億元,下降51.1%;衛生和社會投資15.2億元,增長13.9%。

2017年,安陽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96元,增長9.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21元,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97元,增長8.5%。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升0.8%,其中,糧食價格下降1.1%,鮮菜價格下降13.6%,水產品價格上漲2.4%,畜肉價格下降8.4%。

第一產業

2017年,安陽市糧食種植面積854.76萬畝,其中,夏糧種植面積480.59萬畝,秋糧種植面積374.17萬畝。糧食總產量達到72.04億斤。

第二產業

安陽太行山 安陽太行山

2017年,安陽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844.86億元,比上年增長6.5%。其中,輕工業增加值增長11.5%;重工業增加值增長4.2%。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4.6%。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加值169.1億元,下降10.6%;汽車製造業增加值91.4億元,增長24.6%;煉焦業增加值30.9億元,下降0.7%;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增加值20.2億元,增長21.8%;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加值66.7億元,增長7.5%;菸草製品業增加值52.7億元,下降10.7%;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46.9億元,增長13.8%;通用設備製造業增加值17.4億元,增長14.7%;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增加值26.98億元,增長16.4%;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加值21.8億元下降7.8%。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粗鋼增長0.9%,鋼材下降8.9%,布增長4.3%,化學原料增長18.95%,汽車配件增長15.9%。

安陽市圖書館 安陽市圖書館

2017年,安陽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612.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7%。實現利潤總額15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9%。分所有制看,公有制企業實現利潤32.8億元;非公有制企業實現利潤122.2億元。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實現利潤39.5億元,比上年增加24億元;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9.2億元,比上年減少3.6億元;煉焦業1.1億元,比上年增加2.1億元;非金屬礦物製品業25.9億元,比上年增加1.8億元;煤炭開採和洗選業6.8億元,比上年增加3.5億元;通用設備製造業3.7億元,比上年減少0.8億元;農副食品加工業9.2億元,比上年減少3.3億元;專用設備製造業8.3億元,比上年減少0.4億元;酒、飲料製造業4.9億元,比上年減少0.3億元;菸草製品業6.1億元,比上年減少1.5億元。

2017年,安陽市實現建築業增加值157.8億元,比上年增長5.4%。

第三產業

2017年,安陽市房地產企業開發投資278.29億元,居河南省第7位,比上年下降0.5%。商品房屋銷售面積872.28萬平方米,居河南省第6位,增長25.2%。

2017年,安陽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839.48億元,增長11.1%。批發業實現零售額為114.86億元,增長12.6%;零售業實現零售額為525.0億元,增長10.8%;住宿業實現零售額5.7億元,增長10.6%;餐飲業實現零售額為89.6億元,增長9.7%。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銷售類值:糧油、食品類下降0.4%;、飲料類增長1.9%;菸酒類增長6.9%;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4%;化妝品類增長7.7%;金銀珠寶類增長12.8%;日用品類增長9.6%;電子出版物及音像製品類增長2.8%;家用電器類增長21.4%;中西藥品類增長12.3%;石油及製品類下降2.2%;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1.8%;汽車類增長2.6%。

2017年,安陽市接待國內外遊客4743.04萬人次,增長17.9%。旅遊總收入436.43億元,增長30.2%。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2018年,安陽市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6家。新掛牌院士工作站2家。新增省級工程技術中心4家、省級重點實驗室1家。省級以上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達到14家。

科研院所
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底,安陽市有各級各類學校3447所。高等院校8所,普通高中47所,中等職業學校18所,技工學校4所,國中261所,國小1302所,特殊教育學校8所,幼稚園1801所。基礎教育在校生1212720人,其中:學前245012人、義務867639人(國小624580人,國中243059人)、高中98880人、特教1189人;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38726人。另外培訓學生20831人。基礎教育教職工75813人,其中專任老師60877人;中等職業教育教職工2566人,其中專任老師2176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安陽高等院校名單
學校名稱成立時間辦學層次主管部門備註
安陽師範學院1908年本—碩河南省公辦
安陽工學院1983年本科河南省公辦
中國航空運動學院 1955年本—碩國家體育總局公辦
安陽學院2003年本科河南省教育廳民辦
河南護理職業學院1951年高職高專河南省公辦
安陽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1978年高職高專河南省公辦
安陽職業技術學院2009年高職高專河南省公辦
安陽廣播電視大學1982年高職高專 -公辦
高中
安陽市第一中學林州市第一中學安陽縣第一中學
湯陰縣第一中學內黃縣第一中學安陽市第二中學
安陽市第三中學安陽市第六中學安陽市實驗中學
安陽外國語學校安陽市第三十六中學林州市第二中學
南京師大安陽實驗中學(安陽市第二十中)安陽縣第二中學安陽縣實驗中學
安陽師範學院 安陽師範學院
安陽師範學院人文管理學院 安陽師範學院人文管理學院
安陽工學院 安陽工學院
安陽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 安陽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

醫療衛生

截至2017年底,安陽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不含診所、村衛生室)235家,其中三級醫院7家、二級醫院20家、一級醫院83家、鄉鎮衛生院7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5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9家、衛生計生監督機構9家、婦幼保健院(所)9家。擁有國家級中醫重點專科2個、省級臨床醫學專科4個、省級臨床重點培育專科1個、省級中醫重點專科5個、市級重點專科30個。全面深化與國內知名醫院合作,推進心血管、腦血管、腫瘤、口腔、眼科等優勢專科發展,形成了區域品牌。人均衛生資源占有量和衡量人口健康狀況的主要指標均處於河南省前列。全面兩孩政策運行平穩,計生家庭獎勵扶助政策全面落實。

體育事業

在全國第十三屆運動會上,安陽籍運動員取得10枚金牌、6枚銀牌、3枚銅牌的優異成績,獎牌總數位列河南省第一,實現了安陽競技體育歷史性突破。安陽市體校入選新一輪國家重點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競走、鐵餅和鉛球項目被授予國家高水平後備人才單項基地。承辦全國民眾登山健身大會、河南省民間傳統體育大會,舉辦市第十三屆老年人運動會等體育活動50餘場次,參加人數達30萬餘人次。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底,安陽市企業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人數分別完成75.41萬人、575.76萬人、42.75萬人、50.24萬人、31.09萬人,基金征繳分別完成32.06億元、14.77億元、8803.57萬元、11044萬元、6763萬元;為21.28萬名企業離退休人員按時定額發放養老金59.95億元,為79.41萬名60歲以上城鄉居民發放養老金7.18億元。

2017年,安陽市投資33.6億元用於保障房建設,新開工各類保障房13780套、165萬平方米,基本建成各類保障房16136套、171萬平方米。全面提高住房公積金使用效率,截至2017年底,全市(不含滑縣)共有3501家單位的24.25萬名職工建立了住房公積金賬戶,累計繳存158.63億元,累計發放貸款96.92億元。

交通運輸

數據

2017年,安陽市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實現增加值86.7億元,比上年增長8.8%。公路貨運周轉量290.7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0.4%。公路客運周轉量18億人公里,比上年下降11.5%。

公路

安陽是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1.18萬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達到158.2公里。京港澳、大廣、南林、鶴輝、濟東高速公路與林桐、西北繞城高速公路形成“三縱三橫一環”高速公路網;由G107、G106等形成的“三縱二橫一連”國道幹線和S301等“七縱九橫”省道幹線形成的骨幹路網結構。 京港澳高速公路、106國道、107國道貫穿南北。安林、湯濮鐵路支線通往西部礦區和東部油田。南林高速在安陽交叉形成高速公路樞紐站。安陽市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1.18萬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達到158.2公里,客運線路發展到590條,其中跨省線路114條,跨地區線路126條,市內線路350條。

城際公路交通

107國道從安陽經過,安陽至香港的高速公路經過省會鄭州。安陽長途汽車中心站位於安陽火車站南側,有到鄭州、洛陽、開封、北京、太原、天津、濟南等地的長途汽車。27、28路公交直接到達汽車站,另外也可乘坐到火車站下,步行百米即到。汽車東站位於東區人民大道,西站位於安鋼文峰大道西段,北站位於柏莊,南站位於國家安陽高新區長江大道中段,分別發往對應方向的長途汽車,市中心乘公交即到。

市內公路交通

安陽市中心區有50條公車,首班最早為6:30,冬季末班7:00 夏季為7:30,有多路車可至安陽市的旅遊景點,1、15、18路可到殷墟博物館,15、18可到殷都文化城,15路可到殷陵館,25、26可到民間藝術博物館、文峰塔、高閣寺,10路旅遊專線可達岳飛廟、羑里城。

安陽市內計程車起步價5元/2公里,每加一公里1.3元。

鐵路

京港高鐵安陽東站 京港高鐵安陽東站

安陽境內京廣鐵路、京港高鐵與晉豫魯鐵路形成“二縱一橫”鐵路樞紐。京廣鐵路、京港高鐵南北交通大動脈貫穿,橫貫安陽的東西動脈晉豫魯鐵路與京廣、京九、京滬鐵路接軌,北可達北京,南可至鄭州、廣州,西可達山西,東直達沿海日照港。安陽火車站始建於1905年,位於安陽市解放路西端,通往的城市有瀋陽、重慶、包頭、漢口、太原、天津、武昌、攀枝花、長春、桂林、西安等。可乘2、3、5、7、16、17、20、22、26、28、37路公交到達火車站。

安陽東站(高鐵站),即京廣鐵路客運專線安陽東火車站(石武高鐵安陽東站),位河南省最北面的車站,同時也是鄭州鐵路局最北面的站,有河南的北大門之稱。

航空

安陽北郊機場 安陽北郊機場

安陽市擁有安陽豫東北機場和安陽北郊機場。

安陽豫東北機場選址於湯陰縣瓦崗鄉,距安陽市區約28公里。該機場按照4C標準設計,跑道長度為2600米,機場定位為支線運輸、通用航空和航空體育運動相結合的綜合性、多用途的機場,同時作為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的備降機場。

安陽北郊機場屬於安陽航空運動學校,主要用於航校訓練。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北蒙——盤庚遷殷之前,殷稱北蒙。商代第20位國王盤庚率領臣民從“亳”遷來北蒙。商朝人自稱為“商”。商朝覆亡以後,有人把他們稱為“殷”。

安陽——東周戰國末期(前275年)。《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廉頗攻魏之防陵、安陽,拔之。”在《史記·趙世家》記載:“惠文王二十四年,廉頗將,攻魏房子,拔之,因城而還。又攻安陽,取之。”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提到安陽。

鄴城——北周大象二年(580年),隋公兼丞相楊堅鎮壓了對自己不服的相州總管尉遲迥,火焚鄴城,相州、魏郡和鄴縣及所有居民一併南遷至安陽城。從此安陽城代替鄴城成為這一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成為新鄴城。隋唐以後的鄴、鄴城、鄴下、鄴中都是指的安陽城,如李白《鄴中贈王大》中的“鄴中”及杜甫《石壕吏》詩中“三男鄴城戍”等。

相州——東晉隆安五年(401年),北魏在鄴城立相州,取河(檀)甲居相為名,是為相州名稱之始。鄴城仍屬相州治理。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北周滅北齊,鄴城被焚,鄴民全部遷至安陽。安陽遂稱相州,亦稱鄴郡。隋、唐、宋都沿用相州一名。

彰德——南宋紹熙三年(1192年),升相州為彰德府。此為彰德府名稱之始。明、清一直沿用,直到民國初年。民國二年(1913年),廢彰德府,復置安陽縣。1949年成立安陽市,隸屬平原省。1952年,平原省建制撤銷,安陽市為河南省地級市。

民間藝術

秦氏絹藝

在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滑縣秦氏家族的一位先人,喜獲唐伯虎一幅名畫《蟈蟈白菜》。他如獲至寶,愛不釋手,萌發了用絹布仿製名畫,讓蟈蟈白菜有立體感的念想。他日日揣摩,一遍一遍試驗,終於創造了形似名畫勝似名畫的獨門絕技秦氏絹刻藝術。風格獨特的秦氏絹藝,在中國手工技藝中實屬罕見。作品多次榮獲全國金獎、優質獎, 被國家、河南省、安陽市等博物館收藏,在國內外很有影響。2007年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安繡

安繡繼承古代刺繡基本技法,加之現代的美學理念,在傳統中求創新,發展而來。以刺繡歷代名古畫為主 ,古樸典雅,生動細膩,形象生動,色彩鮮艷,富有立體感,短針細密,針腳平齊,片線光亮,變化豐富,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極具收藏觀賞價值 ,是現代人高雅貴重之禮品。

剪葉

剪葉藝術是安陽民間藝術一絕,是以桐樹葉、橡樹葉、鐵樹葉等為底料,據其周長直徑,順其脈紋雕刻成不同的典故、人物、花鳥等圖案,揉合工藝、剪刻、雕鏤、裝飾等多種手法,精美絕倫,渾然天成。

安陽風箏

早在南北朝時,安陽東北古鄴城出現過風箏和風箏載人的事跡。古書《鄴中記》曾載後趙武帝石虎和皇后以鳳凰風箏作“鳳詔”。此外 ,古書里還有鄴城風箏載人上天的記載,可見安陽風箏歷史之久。現安陽的風箏種類繁多 ,常見有鳳凰、蝙蝠、蝴蝶、螃蟹等多種。放風箏也成為安陽百姓春季一項有益有趣的戶外活動。

麥稈畫

麥稈畫是中國早已失傳的隋朝宮廷工藝品,是內黃民間傳統工藝品,已有千年歷史,享譽海內外。該工藝以當地盛產的麥桿為原料,經過熏、蒸、漂、剖開整平後製成麥稈片,再通過熨、燙使其表面炭化,在熨燙過程中通過剪、裁、印、編、雕刻等十幾道工序的技術處理,既保留了麥桿的自然光澤,又使之古色古香、形象、生動、逼真。

豫劇

以豫劇表演家崔蘭田、 張寶英為代表的崔派藝術在豫劇界獨樹一幟,系豫劇五大流派之一。1979年,安陽市豫劇團與香港金馬影業公司合拍了電影戲曲片《包青天》,使獨具中原文化特色的“河南秦香蓮”飲譽香港和東南亞。80年代以來,安陽市豫劇團排演的《秦香蓮後傳》、《尋兒記》、《山高水長》、《洞庭秋》、《大路朝天九十九》等先後在河南省戲劇大賽中獲獎。代表劇目有:《包青天》、《賣苗郎》、《桃花庵》、《秦香蓮後傳》、《對花槍》等。

文化遺產

中華民族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后母戊鼎(原名司母戊鼎)在這裡出土問世。在“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評選中,安陽殷墟商代晚期都城遺址的發現與發掘名居榜首。 另外,著名的大禹治水、文王演易、婦好請纓、蘇秦拜相、西門豹治鄴、岳母刺字等歷史故事都發生在這裡。截至2018年4月,安陽市共有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91項,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3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8項,類別包括古建築、古遺址、古墓葬、石窟寺及石刻、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等。

2006年7月,河南安陽殷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2014年6月22日,大運河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衛河(永濟渠)滑縣段在大運河中占據重要位置。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夾弦》 《大平調》 《大弦戲》 《跑帷子》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遺產分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稱遺產地點
民間文學《趙家牌坊的故事》安陽縣
《比干傳說》湯陰縣
《燈謎》北關區
傳統美術《泥塑》北關區
傳統舞蹈《花架鼓》安陽縣
《花棍舞》林州市
傳統戲劇《大平調》內黃縣
《豫劇崔派藝術》安陽市豫劇團
民間傳統手工技藝《水冶酥燒餅製作技藝 》文峰區(王家)
傳統體育與競技《三皇炮拳》安陽縣
《夕陽掌》文峰區
傳統醫藥《骨科》安陽縣(馬氏)
《正骨術》內黃縣(李氏)
《小兒化積消食口服液》安陽縣(賈氏)

風景名勝

截至2014年底,安陽市國家A級旅遊景區總數達22個,其中,5A級旅遊景區1家,為殷墟;4A級旅遊景區6個,分別是紅旗渠、太行大峽谷、羑里城、岳飛廟、馬氏莊園和洹水灣旅遊區;3A級旅遊景區7個,分別是顓頊帝嚳陵、黃華神苑、天平山、太行屋脊、萬泉湖、洪谷山、扁鵲廟;2A級旅遊景區8個,分別是袁林、天寧寺、珍珠泉、小南海、蠟梅園、都里漳河灣、林州五龍洞和彰德府城隍廟。

安陽市主要旅遊景區景點
類別名單
世界文化遺產殷墟 大運河衛河(永濟渠)滑縣段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殷墟天寧寺塔修定寺塔
靈泉寺石窟小南海石窟羑里城遺址
岳飛廟 明福寺塔三楊莊遺址
林州紅旗渠 馬氏莊園曹操高陵
白營遺址固岸墓地陽台寺雙石塔
大興寺塔興陽禪寺塔韓王廟與晝錦堂
高閣寺彰德府城隍廟惠明寺
千佛洞石窟袁林鄴城遺址(安陽區)
洪谷寺塔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殷墟紅旗渠太行大峽谷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羑里城 岳飛廟馬氏莊園
洹水灣溫泉仙台山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林州黃華神苑二帝陵
風景名勝區林州五龍洞森林公園林州紅旗渠·林慮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彰武南海國家水利風景區林州林慮山國際滑翔攀岩基地
國家農業旅遊示範點林州太行大峽谷
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 殷墟博物館內黃三楊莊漢代民居遺址博物館
安陽市博物館林州博物館滑縣民俗博物院
安陽八景鯨背觀瀾鹿苑生輝柏門珠沼
漳河晚渡韓陵片石龍山積雪
善應松濤漫水長虹
千年古縣湯陰縣

地方特產

安陽美食 安陽美食

特色餐飲:道口燒雞 、老廟牛肉 、安陽三熏 、曹馬芝麻糖、三不沾 、安陽燎花 。

地方小吃:扁粉菜、粉漿飯、安陽燴菜 、皮渣 、血糕、內黃灌腸、關家酥燒餅。安陽血糕為著名風味小吃,用蕎麥麵、豬血佐以其它配料蒸製成糕,然後切片油炸,抹上蒜汁後食用。

土特產:安陽燎花、血糕、內黃灌腸、關家酥燒餅、內黃大棗、山楂、核桃、陽梨(洋梨)、板栗、大紅袍花椒等。

著名人物

崔蘭田石玉殿谷文昌楊貴袁家騮
袁世凱馬丕瑤郭朴岳飛韓琦
曹操扁鵲姬昌顓頊、帝嚳婦好
李劍晨劉文金劉洋

榮譽稱號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國家衛生城市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 全國綠化模範城市 中國特色魅力城市
省級文明城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市 中國書法名城
中國針織服裝名城 國家園林城市 中國最佳管理城市
中國魅力中小城市 中國綠色城市 中國十大特色休閒城市
中國航空運動之都 中國魅力城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