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產業擴張的新亮點

進入新世紀,我國文化消費的發展勢頭更為強勁,城鄉居民文化、教育和娛樂消費支出顯著增長。 凡此種種,暴露或隱藏在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的諸多深層矛盾,可能會成為下一步涉及國家文化安全和經濟安全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因此,我們在充分肯定我國文化領域特別是國有文化單位改革發展成果的同時,必須看到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中存在的種種問題。

文化產業:產業擴張的新亮點

今年以來,文化和出版領域頻頻透露出重大改革舉措,人們普遍認為這與中國加入世貿有關。這種判斷固然沒有錯,但是,更深層的背景應當說還源於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重大變化。近年來連續出版的文化藍皮書《2001—2002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和《2003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從多角度反映了這些深刻的變化。

引人矚目的新興產業

種種跡象表明,文化產業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十分引人矚目的新興產業。在已開發國家,文化產業不僅在發展速度上超過傳統產業,而且在產業規模和財富創造能力上也日益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實力,成為其不斷擴張對外貿易的主導型產業和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

過去10年間,由於美國率先完成從工業化向“知識經濟”的重大轉型,對整個西方已開發國家乃至全球產業結構調整發揮了重要的引領作用,進而在世紀之交時出現了促成現代文化產業魅力凸顯的轉折點。按照重新定義的“北美行業分類系統”,以往大家公認的信息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計算機和通信設備製造,被劃入裝備製造業分類中的一個分支,而新的信息產業被定義為“將信息轉變為商品”的行業,其中不僅包括軟體、資料庫、無線通信服務、線上信息服務等現代IT業務,而且還包括了傳統的文化領域,如報紙、書刊、影視和音像產品出版等。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在這一時期,美國消費類視聽技術文化產品出口額高達600億美元,一舉取代航空航天工業而成為第一大出口商品。如此令人眼花繚亂的產業結構調整,不僅使我們看到了當今世界產業升級中新的制高點,而且也使我們對現代文化產業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現代信息技術對傳統文化產業的滲透力逐步增強,一個內涵和外延都在不斷擴大的新興的文化產業正在形成,未來的文化產業在保持其固有的精神文化創造力的同時,將會越來越多地表現出高技術和高智力含量的雙重特徵,由此將使文化產業發展本身在社會覆蓋面和對公眾的影響力等諸多方面,產生出前人難以想像的巨大變化,從而不斷開疆擴土,製造出巨大而廣闊的市場空間。

不容忽視的機遇與挑戰

新興文化產業的迅速崛起,對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中國來說,既是一個巨大的發展機遇,也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從積極的方面看,經過20多年改革開放的洗禮,我國文化領域逐步從事業形態向產業形態轉變,並由此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消費需求結構不斷發生變化,城鄉居民消費性支出中用於文化教育的比重逐年增長,為我國文化產業和文化消費市場的崛起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據報導,1990年到1998年間,全國文化系統文化產業的增加值由12.1億元增加到83.7億元,增長了6倍;文化產業機構由6.8萬個增加到9.2萬個,增長了35%;從業人員由49.5萬人增加到72.1萬人,增長了46%。與此同時,社會所辦的文化產業發展更加迅猛。到1998年,社會所辦的文化產業的機構總數已經是文化系統的2.7倍,從業人員為1.5倍,所創增加值為1.5倍。我國城鎮居民文化消費支出也在這一過程中迅速增長。20世紀90年代末,城鎮居民人均文化消費支出為400元左右,比80年代初增長了近10倍。進入新世紀,我國文化消費的發展勢頭更為強勁,城鄉居民文化、教育和娛樂消費支出顯著增長。據國家統計局數字,2001年我國城鄉居民消費支出中“娛樂、教育、文化服務”類支出情況為,城鎮居民人均支出650元,農村居民人均支出192.6元,城鄉居民直接文化消費支出總額為4555億元。專家估計,在剛剛過去的2002年,城鄉居民直接文化消費支出總額大約應在5000億元左右,今年將逼近5500億元。如此巨大的市場消費空間,無論對於刺激文化產業自身發展,還是對整個國民經濟在擴大內需方針下的促進作用,都是顯而易見的。

但是,我們還必須看到,目前我國文化產業與以美國為代表的已開發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根據國際經驗,人均GDP1000美元時,第三產業占GDP總量40%左右,其中文化類產品產值所占比重也隨之大大增加。而目前我國在人均GDP接近1000美元後,第三產業占GDP比重低於這一標準6個百分點,估計總量為5000億元。有關專家分析,扣除消費習慣和城鄉差別等結構因素外,估計在用於文化消費方面的支出還應有3000—4000億元的潛力。此外,在我國目前文化教育消費性支出中,教育費用支出比重堪稱重中之重,這一方面反映出教育將是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強大推動力,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居民用於文化消費支出的結構過於單一。凡此種種,暴露或隱藏在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的諸多深層矛盾,可能會成為下一步涉及國家文化安全和經濟安全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這是因為,從發展經濟學的角度看,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之間存在著完全不平等的國際經濟秩序,當美國等已開發國家在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中,再度建立起以新興文化產業為主導的領先地位後,開發中國家如果不能審時度勢,及時部署好對應戰略,將很可能在經歷了廉價出口物質資源、進口高價製成品之後,再度陷入出口廉價文化資源、被迫高價進口“舶來文化”的被動境地。

在深化改革中釋放發展活力

近年來致力於研究國家文化發展戰略的齊勇鋒博士認為,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世界各國各民族間平等的文化交流、文化融合是大勢所趨,但保護民族歷史文化遺產以豐富世界民族文化多樣性,保障國家文化、信息和經濟安全也必須給予高度重視。因此,我們在充分肯定我國文化領域特別是國有文化單位改革發展成果的同時,必須看到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中存在的種種問題。他認為,當前制約我國文化產業進一步健康發展的主要問題突出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一是國有資本在文化產業各行業中布局過寬,投資過於分散,國有資本布局調整過於緩慢;二是國有文化部門投融資體制改革嚴重滯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