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術記遺

數術記遺

數術記遺一卷,傳本作“漢徐岳撰,北周漢中郡守、前司隸注”。

數術記遺簡介

數術記遺
數術記遺一卷,傳本作“漢徐岳撰,北周漢中郡守、前司隸注”。書中載有命數法和算籌、心算以及其他各種計算共十四種。經我國著名數學史家錢寶琮先生考證,它是甄鸞假託徐岳之名,自撰自注的,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目前尚無定論。
現傳本為南宋鮑瀚之刻本(公元1212年),保存在北京大學圖書館。
《數術記遺》介紹了我國古代14種算法,除第14種“計數”為心算,無須算具外,其餘13種均有計算工具,分別是:積算(即籌算)、太乙算、兩儀算、三才算、五行算、八卦算、九宮算、運籌算、了知算、成數算、把頭算、龜算和珠算。“珠算”之名,首見於此。

古算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

唐宋以後,《數術記遺》中所述13種算具,除珠算沿用至今外,所有算具均相繼失傳,而此書只有文字介紹,並無算具圖樣,其歷史原貌,無人知曉,在我國的古算史上留下了“哥德巴赫猜想”一樣的謎。
為解開此謎,中外學者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日本數學史家三上義夫(1875-1950年)、戶谷清一,英國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中國學者許蓴舫、余介石、李迪、周全中、李培業等均抱著科學縝密的態度,繪製出了各自的“推想圖”,試圖破譯13種古代算具之謎。

李培業推想圖

在眾多的“推想圖”中,“李培業推想圖”最引人注目,在國內外影響最大,得到學術界公認。

李培業簡介

李培業,青海樂都人,陝西經貿學院教授,西北大學研究生導師,當代著名的數學史、珠算史家,現任中國珠算史研究會副會長。
對《數術記遺》中13種算具的研究,是李教授眾多學術成果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項。

李培業的研究成果

李培業早在1976年就完成了“我國古代14種算法”的論文。
1991年,經補充完善,在《陝西財專學報》第二、三期上連載發表了《〈數術記遺〉中算器研究》論文,全面、系統、詳細地闡述了“李培業推想圖”。“李培業推想圖”雖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
1976年提出後,在長達25年的時間裡,一直沒有被製作成型。

程文茂與李培業

2001年,曾長期師從李培業教授進行珠算研究的工行漢中分行經濟師程文茂,決心把“李培業推想圖”變成現實,使失傳的我國古代13種計算工具重見天日。
1992年,程文茂率先破譯了失傳一千多年的“太乙算”,並發明出“太乙算棋”,使一般學齡前兒童使用10課時就能單獨掌握國小二年級才學會的萬以內加減法。
1999年,又發明了“世界算盤”,在該盤上不僅能隨意拼裝俄羅斯、日本及中國的10珠、5珠和7珠算盤,而且可將失傳的“太乙算”、“兩儀算”、“三才算”和“珠算”四種古算具一一再現。
一次,程文茂在陪朋友參觀“石門十三品”時突發靈感:漢中石門十三品在全國是書法一絕,而同樣和漢中有著淵源較深的《數術記遺》中失傳的13種古代算具,難道不能成為全國古算一絕嗎?他將這一想法告訴了李教授,得到贊同,同時程文茂找到漢中木工名匠趙連富,運用上等木材——楠木和樟木進行製作。其間,李教授繪製了《漢中甄鸞古算十三品草圖》,並親自到漢中予以指導。不知經過了多少次奔波辛勞,多少次反覆、失敗,程文茂的“古算十三品”終於在2002年5月下旬製作完成。
據李培業教授介紹:此前,國內曾出現過《數術記遺》中13種計算工具的示意模型,但相當粗糙簡單,許多地方出現明顯錯誤,“古算十三品”的製作完成是國內第一個完整、系統、科學地將我國古代13種計算工具恢復舊制,是數學史最新的研究成果,特別是發現“九宮算”為世界上唯一的動位算法,更具較高的學術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