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水

散水

散水,指在建築周圍鋪的用以防止雨水滲入的保護層。是為了保護牆基不受雨水侵蝕,常在外牆四周將地面做成向外傾斜的坡面,以便將屋面的雨水排至遠處,稱為散水,這是保護房屋基礎的有效措施之一。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詞目:散水

拼音: sàn shuǐ

注音: ㄙㄢˋ ㄕㄨㄟˇ

英文:apron

基本概念

(1)[apron] 在建築周圍鋪的用以防止兩水滲入的保護層散水(2)俗稱“三點水”。書法術語。寫法因字型與書體而各別。唐代張懷瓘《王堂禁經·散水異法》稱:“‘氵’此名遞相顯異。意在或藏或露,狀類不同;法以剛側而中偃,下潛挫而趯鋒。則右軍《黃庭經》、《樂毅論》用此也。‘氵’此名潛相矚視,外雖解摘,內則相附,此蓋鍾(繇)法。上‘*’下以潛鋒暗衄,下以迅趯而捷遣,右軍遵用之,於真隸常為之。‘氵’此行書。法以微按而餉揭,意以輕利為美,鍾(繇)、張(芝)、二王行書,並用此法。”

(3)散水是與外牆勒腳垂直交接傾斜的室外地面部分,用以排除雨水,保護牆基免受雨水侵蝕。散水的寬度應根據土壤性質、氣候條件、建築物的高度和屋面排水形式確定,一般為600mm~1000mm。當屋面採用無組織排水時,散水寬度應大於檐口挑出長度200mm~300mm。為保證排水順暢,一般散水的坡度為3%~5%左右,散水外緣高出室外地坪30mm~50mm。散水常用材料為混凝土、水泥砂漿、卵石、塊石等。

另外,在年降雨量較大的地區可採用明溝排水。明溝是將雨水導入城市地下排水管網的排水設施。一般在年降雨量為900mm以上的地區採用明溝排除建築物周邊的雨水。明溝寬一般為200mm左右,材料為混凝土、磚等。

建築中,為防止房屋沉降後,散水或明溝與勒腳結合處出現裂縫,在此部位應設縫,用彈性材料進行柔性連線。

散水寬度規定參見規範:《建築地面設計規範》GB 50037-96

引證解釋

1、房屋等建築物周圍用磚石或混凝土鋪成的保護層,寬度多在一米上下,作用是使雨水淌遠一點然後滲入地下,以保護地基。

設定散水的目的是為了使建築物外牆勒腳附近的地面積水能夠迅速排走,並且防止屋檐的滴水沖刷外牆四周地面的土壤,減少牆身與基礎受水浸泡的可能,保護牆身和基礎,可以延長建築物的壽命。

2、書法術語。謂“氵”。

宋無名氏《翰林密論二十四條用筆法》:“氵散水法口訣云:上衄側,中偃,下潛挫趯鋒……柳宗元《筆精賦》雲‘水散幽縱,《黃庭》宗之是也。”

3、曲調名。

唐白居易《代琵琶弟子謝女師曹供奉寄新調弄譜》詩:“一紙展開非舊譜,四弦翻出是新聲。《蕤賓》掩抑嬌多怨,《散水》玲瓏峭更清。”

4、化工行業的解釋

此乃業內切口。“水”乃液體原料,“淨水”為不帶包裝(包裝另計,或包裝返回),“散水”為罐裝運輸沒有包裝。

5、粵語方言詞

散水在粵語中表示“散會,解散,離開”之意。例如:我靜靜雞散水,就好似我靜靜雞咁踩嚟。

6、江湖行話,指撤退之意。金庸《倚天屠龍記》中:“那少婦叫道:‘散水,散水!松人啊!”

工程計算

工程造價上,需要計算散水的面積或者散水下的墊層體積。

散水面積:S散水=(L外-台階長+4×散水寬)×散水寬

其中:L外——外牆外邊線長;

散水下墊層體積(當施工圖未註明散水下灰土墊層寬度時,可按寬出散水0.3m計算):

V=S墊層截面積×(L外-台階長+4×墊層寬)

其中:S墊層截面積=墊層寬×墊層厚度;

L外——外牆外邊線長。

房屋建築學名詞目錄

房屋建築學是建築學的分支學科,內容涉及概論、建築平面設計、建築剖面設計、建築體型和立面設計、常用建築結構概述、建築防火與安全疏散、民用建築構造概述、基礎與地下室、牆體、樓地層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