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自編測驗

教師自編測驗在學校中使用十分廣泛,教師可根據教學過程不同階段的不同任務,確定測驗的不同目的,編制不同的測驗。如合格測驗需要有較高的內容效度,用於選拔的擇優測驗就需要測驗項目有合理的難度分布,使測驗具有鑑別力。難度測驗其目的在於考核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技能在一定的範圍內所能達到的水平,還有難度不大,但項目很多。限制答卷時間的速度測驗等。

定義

是指教師根據教學過程不同階段的不同任務,確定測驗的不同目的,編制不同的測驗。如合格測驗(目標參照測驗)需要有較高的內容效度,用於選拔的擇優測驗就需要測驗項目有合理的難度分布,使測驗具有鑑別力。此外,難度測驗其目的在於考核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技能在一定的範圍內所能達到的水平,還有難度不大,但項目很多。限制答卷時間的速度測驗等。

分類

根據測驗項目的形式,可分成論文式測驗與客觀性測驗兩種。
1.論文式測驗
論文式測驗也叫傳統測驗,論文式測驗採取筆試形式,要求學生根據問題進行回答。惠特曼(C.O.Whitman)把這種測驗的項目形式歸納為11種;由簡至繁的順序是:(1)回答什麼事、什麼人、什麼時候,哪一個,哪個地方,(2)列舉;(3)概述;(4)描寫;(5)對比;(6)比較;(?)說明;(8)討論;(9)發揮,(10)總結;(11)評價。各種項目形式適用於不同的測驗目的與學生的年級。
論文式測驗可以避免學生僅憑猜測作答的缺點,答案可以反映出學生對該問題所涉及的知識的記憶與理解的程度。在論文式測驗中,學生答卷時可以自由發揮,除能反映學生的知識保持與理解水平外,還可以反映學生的思維水平,言語組織能力與表達能力
2.客觀性測驗
客觀性測驗是仿照標準化測驗編制的測驗。客觀性測驗的題目形式主要包括多項選擇題、是非判斷題、匹配題、填空題,簡答題、分類題、改錯題等等。
客觀性測驗的優點是測驗項目較短,整個測驗長度大,保證了取樣廣、代表性強。再者,客觀性測驗答案標準明確而固定,評分客觀,評卷迅速。測驗的得分還可以與標準測驗及當地常模(團體平均分)進行比較,對得分進行解釋。此外,從對於學生在多項選擇題與是非判斷題的答案分析中,還可以了解哪些前科學概念與錯誤概念容易與科學概念相混淆,為改進概念教學提供參考材料。
客觀性測驗也存在著缺點,主要是這種測驗的編制難度較大,需要編制者有一定的水平及技巧。對於許多經驗較少的教師來講,編制客觀性測驗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再者,這種測驗注意考察學生對知識的再認與回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由發揮,難以考察學生的思維能力與理解水平。此外,在學生作選擇題時,有憑猜測作答的可能性。
教師在使用時,應根據測驗的目的及考試學科的特點選擇採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