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應劑量

效應劑量

效應劑量(median effective dose):1、最小有作用劑量(minimal effective dose) 或稱閾劑量或閾濃度。2、最大無作用劑量(maximal no-effective dose) 是指在一定時間內,一種外源化學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徑與機體接觸。3、毒劑的戰鬥密度地面、物體或人體表面染毒程度達到傷害作用時的密度叫戰鬥密度。4、毒劑的戰鬥濃度。

相關介紹

效應劑量(median effective dose)
1、最小有作用劑量(minimal effective dose) 或稱閾劑量或閾濃度:是指在一定時間內,一種毒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徑與機體接觸,能使某項靈敏的觀察指標開始出現異常變化或使機體開始出現損害作用所需的最低劑量,也稱中毒閾劑量。最小有作用劑量對機體造成的損害作用有一定的相對性。最小有作用劑量嚴格地也稱為最低觀察到作用劑量或最低觀察到有害作用劑量。
2、最大無作用劑量(maximal no-effective dose) 是指在一定時間內,一種外源化學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徑與機體接觸,根據目前認識水平,用最靈敏的實驗方法和觀察指標,未能觀察到任何對機體的損害作用的最高劑量,也稱為未觀察到損害作用的劑量。理論上講,最大無作用劑量與最小有作用劑量應該相差極微,但實際中由於受到對損害作用觀察指標和檢測方法靈敏度的限制,兩者之間存在有一定的劑量差距。最大無作用劑量是根據亞慢性試驗的結果確定的,是評定毒物對機體損害作用的主要依據。
3、毒劑的戰鬥密度 地面物體人體表面染毒程度達到傷害作用時的密度叫戰鬥密度。以μg(mg)/cm2或mg(g)/m2為單位表示。例如,芥子氣的戰鬥密度(地面染毒)為10g/m2,無防護人員通過此地域時可遭到芥子氣的傷害。
4、毒劑的戰鬥濃度 單位體積內染毒空氣(或水)中含有的毒物劑量叫作染毒濃度, 常用μg(mg)/L或mg(g)/m3為單位表示。有殺傷作用的染毒濃度叫做戰鬥濃度。

相關條目

化學

毒理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