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白毫銀針

政和白毫銀針

白毫銀針是政和特有的名茶,源自福鼎縣,現在產地主要集中在福鼎、政和兩地。政和縣在1889年選育繁殖了政和大白茶茶樹品種,隨即也開始了用該品種產制白毫銀針。福鼎所產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產制的白毫銀針稱“北路銀針”。政和所產的白毫銀針稱“南路銀針”。白毫銀針,也稱銀針白毫,因成品茶由芽梢所製成,滿披白毫,色白如銀,細長如針,所以又名白毫或銀針。

基本信息

(圖)政和白毫銀針政和白毫銀針

白毫銀針是政和特有的名茶,源自福鼎縣,現在產地主要集中在福鼎、政和兩地。政和縣在1889年選育繁殖了政和大白茶茶樹品種,隨即也開始了用該品種產制白毫銀針。福鼎所產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產制的白毫銀針稱“北路銀針”。政和所產的白毫銀針稱“南路銀針”。白毫銀針,也稱銀針白毫,因成品茶由芽梢所製成,滿披白毫,色白如銀,細長如針,所以又名白毫或銀針。

別稱

白毫銀針,也稱銀針白毫,因成品茶由芽梢所製成,滿披白毫,色白如銀,細長如針,所以又名白毫或銀針。

工藝

(圖)政和白毫銀針政和白毫銀針

白毫銀針的採制有其獨特之處,原料均采自福鼎大白茶或政和大白茶的春茶嫩梢一芽一葉,整個初精製過程,既不同於綠茶殺青、揉捻,也不同於紅茶發酵、揉捻。

白毫銀針的成品茶,芽頭肥壯,滿披白毫,挺直如針。福鼎白毫,茶芽茸毛厚,白色富光澤,湯色淺杏黃,味清鮮爽口。政和白毫,湯味醇厚,香氣清芬。

白毫銀針的形、色、質、趣是名茶中絕無僅有的,實為茶中珍品,品嘗泡飲,別有風味。品選銀針,寸許芽心,銀光閃爍;沖泡杯中,條條挺立,如陳槍列戟;微吹飲輟,升降浮游,觀賞品飲,別有情趣。

傳說

(圖)政和白毫銀針政和白毫銀針

傳說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帶久旱不雨,瘟疫四起,在洞宮山上的一口龍井旁有幾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很多勇敢的小伙子紛紛去尋找仙草,但都有去無回。有一戶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志剛、志誠和志玉。三人商定輪流去找仙草。

這一天,大哥來到洞宮山下,這時路旁走出一位老爺爺告訴他說仙草就在山上龍井旁,上山時只能向前不能回頭,否則采不到仙草。志剛一口氣爬到半山腰,只見滿山亂石,陰森恐怖,但忽聽一聲大喊“你敢往上闖!”,志剛大驚,一回頭,立刻變成了這亂石崗上的一塊新石頭。志誠接著去找仙草。在爬到半山腰時由於回頭也變成了一塊巨石。

找仙草的重任終於落到了志玉的頭上。她出發後,途中也遇見白髮爺爺,同樣告訴她千萬不能回頭等話,且送她一塊烤糍粑,志玉謝後繼續往前走,來到亂石崗,奇怪聲音四起,她用糍粑塞住耳朵,堅決不回頭,終於爬上山頂來到龍井旁,採下仙草上的芽葉,並用井水澆灌仙草,仙草開花結子,志玉採下種子,立即下山。

回鄉後將種子種滿山坡。這種仙草便是茶樹,,這便是白毫銀針名茶的來歷。

傳統工藝

(圖)工藝工藝

品質上,白毫銀針外形肥壯,茶芽滿披白毫,色澤銀亮。內質香氣清鮮,湯色淺杏黃而晶亮,滋味鮮爽微甜,濃而不膩。根據不同產區,白毫銀針的特徵和製作工藝也略有不同。

福鼎產區,是當茶樹新芽抽出時,即採下肥壯單芽,芽頭肥嫩,茸毛疏鬆,呈銀白色,滋味清鮮,在清明前採制,身骨重實。福鼎產的銀針是用大白茶水仙品種肥芽製造而成的。

在政和產區,是當新梢達一芽二葉後將嫩梢採下,放置於室內乾燥處“抽針”。芽壯毫顯,呈銀灰色,滋味濃厚。通常在清明後採制,芽頭扁癟,身骨輕虛,茸毛伏貼,色帶灰白。也可採下一芽一二葉,在室內抽針。不過,白毫銀針的製作還是有殊途同歸之處,如採摘時以晴天、北風天為最好,要求不採病芽、蟲傷芽、紫色芽、細瘦芽、開心芽、空心芽和彎曲芽,長到一芽三四葉時也不宜用來製作銀針等。

鮮葉摘取後,茶芽需薄攤於水篩或萎凋簾內,放置於陽光下暴曬一天,達八九成乾時,剔除展開的青色芽葉,再用烘籠文火烘焙至足乾,即可貯藏。烘焙時,烘心盤上墊襯一層白紙,以防火溫灼傷茶芽,使成茶毫色銀亮。烘焙時必須嚴格控制火溫,如溫度過高,又攤得過厚,茶芽紅變,香氣便不正了。溫度過低,毫色轉黑,品質則會劣變。若火候過度,毫色發黃,也有損於品質。白茶採用日光萎凋,常受氣候影響。若遇高溫悶熱天氣,在強光下暴曬一天,只能達六七成乾,繼續移入自然萎凋,到次日上午,再曬到九成乾,後用文火烘乾。

這種不炒不揉的製法,能夠使茶芽自然緩慢地變化,從而形成白茶獨特的原汁原味,也讓白茶的沖泡成了一門富有情趣的藝術

為便於觀賞,茶具通常以無色無花的直筒形透明玻璃杯為佳,便於從各個角度,將杯中茶的形與色、變幻和姿態盡收眼底。一眼望去,白毫銀針外形似銀針落盤,如松針鋪地。將2克茶置於玻璃杯中,加入70攝氏度的開水少許,浸潤10秒鐘左右,隨即用90度以上的開水,以高沖法向同一方向沖入。靜置3分鐘後,這杯色香味俱全的茶中之佳釀就新鮮出爐了。銀針上下交錯,望之有如石鐘乳,蔚為奇觀。那一番“滿盞浮茶乳”的清香妙境,令人心曠神怡。由於未經揉捻,內里蘊藏著的茶汁通常較難浸出,湯色和口味都是那么清明淡薄,卻歷時而彌濃,恰有仙人的豁達不俗之感。在茶性上,白毫銀針寒而涼,有健胃提神、祛濕退熱、“降肺火”之功效,於內於外,都正是夏日燥熱之際的首選飲品。故此在產地,白毫銀針茶也傳承了“仙草”的一脈傳說,被引為治療熱症的靈丹,在華北地區還被視為治療養護麻疹患者的一味良

早在1891年,白毫銀針就開始外銷,1912?1916年為極盛時期,1917年後受歐戰影響,銷路阻滯,一落千丈。近些來,銀針年產也僅在幾百公斤至一千公斤之間,為不可多得的珍品。目前,白毫銀針主銷港澳地區以及歐洲、美國等海外市場。在歐洲,泡飲紅茶時,有時會在杯中添加若干銀針,以示名貴。

和傳統綠茶相比,白茶由於珍稀,其保健美容的效果也鮮為人知。研究表明,茶類護膚品的功效與茶葉的製作過程有很大的關係:制茶過程越簡單、步驟越少,茶多酚的含量就越高。紅茶發酵茶,制茶程式多,保留下來的多酚則少。綠茶的多酚含量相對要高一些。而白茶的製作完全沒有經過加工,只是單純曬乾,被留下來的茶多酚自然也更加完整了。因此,白茶的抗氧化能力是第一流的。它的這種美容價值,已經被國際領先的化妝品廠商發現了。美國著名的天然護膚品牌品木宣言(ORIGINS)的明星產品就是以“白毫銀針”萃取物為主要成分的,冠名以“白茶”系列的精華露、淨膚水、按摩霜,備受消費者青睞而風靡全球。隨後,韓國的許多護膚品也爭先恐後地加入了白茶成分。當然,要提煉出這些有效成分,需要高超的工藝,同時也意味著高昂的原料成本。

茶藝表演

(圖)茶具的擺放茶具的擺放

表演過程包括以下九步:

器皿亮相—巧煮甘泉—佳茗出宮—滌器靜心—初撒甘露—落英繽紛—搖曳生姿—漫天雪舞—敬獻佳茗

茶藝表演分步及動作要求

1、器皿亮相:採用左手自然取茶具,右手微翹蘭花指,以中指虛托茶具的手勢,輕輕提起茶具,在茶具原位上方稍作停頓,展示玻璃杯、茶葉罐與茶荷;以右手單手取茶刮,舉至與鼻樑同高,從表演者左側開始向右以弧形展示;提梁壺與水盂的展示只需以一手輕示,不用托起;杯墊不須展示。

2、巧煮甘泉:以右手示意提梁壺,表示內中為甘泉即可。

3、佳茗出宮:左手取茶荷,放至身前桌面上,在取茶荷的過程中,適時以右手相接。左手取茶葉罐至身前,用雙手拇指和食指圈住罐蓋,頂起茶葉罐蓋,放於左側,然後右手輕巧握住茶葉罐,左手取茶刮,將茶葉從罐中取出,攤放於茶荷。接著放回茶刮,左手取茶葉罐蓋蓋上,順勢握住茶葉罐,右手微翹中指虛托,將茶葉罐放回原位。左手拿起茶荷,右手輕托,從表演者左側開始向右以弧形展示,茶荷需向外傾斜四十五度,以使觀眾欣賞到茶葉。最後將茶荷輕放回原位。

4、滌器靜心:右手提起提梁壺,左手微翹蘭花指,中指輕蓋壺蓋頂,以逆時針迴旋手法將甘泉依次注入三個玻璃杯中,水量約為玻璃杯容量的五分之一。然後將提梁壺放回原位。接著左手端起表演者左邊的玻璃杯,右手微翹蘭花指,以中指虛托杯底,開始洗滌玻璃杯。玻璃杯的洗滌採用迴旋式,杯口順時針方向轉動。鏇轉兩周后,將杯中水倒入水盂,玻璃杯輕放回原位。以同樣的手法洗滌另外兩個玻璃杯。

5、初撒甘露:右手提起提梁壺,手法與“滌器靜心”中同,將甘泉依次注入玻璃杯,水量約為玻璃杯容量的五分之一。然後將提梁壺輕放回原位。

6、落英繽紛:右手取茶荷,左手取茶刮,將茶葉輕輕撥入玻璃杯中,每杯投放量約為4克。然後先將茶刮輕放回原位,接著左手拿茶荷,右手輕托,放回原位。

7、搖曳生姿:左手端起表演者左邊的玻璃杯,右手微翹蘭花指,以中指虛托杯底,開始以杯口順時針方向轉動玻璃杯。鏇轉兩周后,將玻璃杯輕放回原位。以同樣的手法輕鏇另外兩個玻璃杯。這是為了讓茶葉和甘泉充分接觸,使茶出味。

8、滿天雪舞:右手提起提梁壺,手法與“滌器靜心”中同,將甘泉依次注入玻璃杯,每個杯都採用鳳凰三點頭的方式,將水注至八分滿。然後將提梁壺輕放回原位。

9、敬獻佳茗:表演者將事先準備好的托盤移至桌面上,雙手將杯墊放至托盤上,再將玻璃杯放至杯墊上,然後輕輕起身,雙手端起托盤,向觀眾獻茶。

藥用價值

白毫銀針飲用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其性寒涼,具退熱、降火、解毒之功效,有“功若犀角”之譽。甌美茶商也用於摻入高級紅茶,以示名貴

白毫銀針早在清光緒16年(1891)已有出口外銷,近年也有銷往港、澳地區及美國德國等國。白毫銀針作為珍品,在國內外市場久負盛名,1982年被商業部評為全國名茶,在30種名茶中列第二位,199O年在河南信陽召開的全國第二、三次名茶評比會上,又兩次評為全國名茶。近年來還創製了白毫銀針的系列產品,有銀鉤、銀猴、銀球、銀龍等新的名優茶。1992年銀鉤被評為省名茶,名列第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