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骨壞死

下頜骨放射性骨壞死(osteoradionecrosis of the jaws,ORNJ)是頭頸部惡性腫瘤放療後嚴重的併發症,最常見於下頜骨,占全部放射性骨壞死的90%以上.傳統放射性骨壞死直接照射條件下,ORNJ報導的發生率最高達曾37%,即使在良好防護的條件下,仍有2-5%的發生率.其發生與頜骨的解剖生理特點及放射放射性骨壞死關,主要病理表現為放療後頜面部軟、硬組織處於低氧、少血管狀態,頜骨內動脈發生炎症反應,內膜腫脹,骨髓及骨膜血管栓塞及纖維化,引起局部血供和營養障礙,骨的活力減低,導致骨壞死,瘺道形成.隨著目前放療以及放、放射性骨壞死的越來越廣泛,ORNJ將成為頭頸部惡性腫瘤治療學中的重要問題。

概述

放射性骨壞死常累及下頜骨,發生於頭頸部腫瘤放射治療後.超高壓X線可引起無菌性變性,因為骨質喪失了有活力的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大多數下頜骨的放射性骨壞死開始於放射性齲出現後的拔牙.拔牙的損傷引起牙齦組織破壞及隨之而來的進行性骨壞死.常常可以見到暴露的骨質.假如感染明顯伴有膿液,這不是骨髓炎.這種感染始終在骨周圍.在骨頭裡,是無菌性壞死.肉芽組織不能形成跨越死骨的橋.儘管對傷口進行精心處理並套用抗生素,感染並不停止.如不用HBO治療,消散率只有8%左右.
 

內容

當曾經照射過的區域中必須拔牙時,最好先進行20次HBO治療,每天1次,每周5~6天.拔牙後再治療10次.拔牙前後適當使用抗生素.即使在下頜部位接受>60Gy的病人中,大約92%的病人可以預防放射性骨壞死.

約94%病人將無疼痛.手術清除壞死骨,可能時再作骨移植,將允許重建完整的黏膜和下頜骨正常的外形和功能,牙槽骨有足夠高度來支持牙齒.在HBO治療的被照射過的下頜骨中可安放骨種植物(成功率約8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