攢機

攢機

攢機,一般人們稱為“cuán jī”,就是自己買電腦的零件,然後裝起來。比如,硬碟,記憶體,主機板,顯示卡等等,自己配好買齊裝在一起,這個過程就叫攢機。時下這個年代出現了DIY發燒友。熱衷於攢機到孜孜不倦的程度,甚至自己設計製作機箱等。多數把複雜的設計簡單化,顯得更加個性和人性。一些用不著的配件能省則省,以儘量減少計算機占用的空間。而且使原本繁瑣機械的攢機程式充滿了創造的樂趣。

基本信息

歷史發展

攢機攢機

1980年代,品牌計算機的價格非常高昂,亦很難找到著名硬體品牌的個人計算機,而香港及台灣是不少計算機硬體的生產地,較容易購得價錢較相宜的計算機零件。一些對計算機有認識的消費者便開始自己購買零件裝嵌成計算機。部份店鋪則售賣以零件裝嵌成的組裝計算機(也稱為攢機),以廉宜的價格吸引購買者。

在1990年,一部Compaq的486DX33在香港要賣港幣3.3萬元,約當時新台幣10萬元,未包括香港不用徵收的進口稅。由於在香港當時未有本地品牌的計算機,但一部同等功能的組裝計算機卻只需要8000港元,只是有品牌計算機的四分之一,所以價錢十分吸引。

另一方面,在台灣雖然有不少本地的品牌計算機,但仍有不少人比較喜愛自行組裝,以期望攢機成效能更佳或價錢較為划算的計算機組口。因此,在當時的光華商場及中華商場都有不少近似的商店。

攢機技巧

多跑櫃檯

攢機的時候可以多跑幾家櫃檯,拿著第一家店鋪的的報價單給第二家看,以此類推。大家跑個3-5家就差不多能把最低價跑出來了。當大家多跑幾家櫃檯以後,或許會發現最後成交價格要比第一家要便宜250以上。

便宜莫貪

攢機的時候不要總關注CPU硬碟記憶體的價錢,這三樣配件都是通貨,櫃檯之間基本上都是調貨的,所以價格都很透明。有的商家故意都把這3樣配件的價格報得比其他櫃檯低,讓給你撿了便宜的感覺,其實在顯示卡/主機板/顯示器上每一件都能宰你100以上。還是要看整機價格。

儘量找代理

比如說如果你想購買七彩虹的產品,就儘量找代理這個品牌的專賣店或者櫃檯,否則商家就會強烈向你推薦一些利潤高但不出名的品牌。這個時候如果你仍然堅持購買七彩虹的話,商家就會提出到其他公司給你調貨。調貨都掙50左右,再加上商家自己的利潤,機箱電源的最終價格比直接到代理這裡買高得多。

機箱電源用名牌

現在電腦城裡很少會有商家跟你說他用的是什麼機箱電源,表面上這些配件都不起眼,但雜牌電源同樣可以給商家帶來很高的利潤。可是對於用戶來說,機箱電源不好是一個很大的隱患,有可能帶來一堆問題。所以大家攢機的時候千萬不能忽略機箱電源,攢機的時候務必購買名牌產品。尤其是5000元以上的配置,更不能忽略。其實名牌機箱電源並不貴,比如富士康 飛雪140機箱和世紀之星 自由戰士II電源的價格之和僅為260元左右,但卻能夠應付5000元及以下配置的需要。

挑選音箱

關於音箱的貓膩大著呢。就以漫步者為例,大家都知道漫步者的音箱是好東西,攢機的時候也常常會點名購買。不過由於漫步者音箱的價格比一些中小品牌的音箱透明,商家的利潤有限,所以這個時候商家經常會以試音箱作為幌子,故意把漫步者音箱的低音音量關閉或者調得很大,這樣大家聽起來就會誤認為音箱聲音太刺耳或者太沉悶,轉而購買商家推薦的雜牌音箱。其實以漫步者為代表的名牌音箱的音效都是非常不錯的,聽輕音樂和家用尤其合適,當然前提是大家必須調整好音箱的低音

心理素質要好

大家在攢機的時候心理素質一定要好,不能按照JS的意思對準備好的配置單進行更改。JS為了為了讓大家購買他利潤高的配件,常常會喋喋不休地糟蹋大家事先選定的硬體品牌,或者故意貶一些硬體的性能。對於JS這些歪曲事實的誤導,大家一定要不厭其煩、堅持自己的選擇,千萬不可以聽信商家的讒言。

選好公司

攢機的時候最好去大點的公司或櫃檯,雖然這些正規的櫃檯攢機價格可能會高一點,代理的也未必就是一線的名牌硬體產品,但他們的報價和進貨渠道相對規範,對客戶的服務態度和售後服務也都不錯。畢竟大公司要的是口碑、信譽還有回頭客。大家買電腦,關於服務質量和售後服務方面的性價比也要考慮。總之,價錢高/質量有保證=大公司; 價錢低/雜牌、質量差、售後差=小公司

勿用現代記憶體

在電腦城工作的時候,我們的主管對我說:“配置高的機子儘量不要用現代記憶體,知道為什麼嗎 ?”我說:“知道,假貨多。”他笑了笑,說:“全是假貨!”聽了我們主管的話,相信不用我再解釋大家也知道為什麼不能使用現代記憶體了吧?

攢機市場

攢機市場繁榮攢機市場繁榮

所謂的低端電子專櫃,是指“主要經營電腦配件、小數碼產品的小專櫃、小店面,例如攢電腦的、賣記憶體條的等”。在賣場看來,專櫃沒有大小高低之分,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就行。且現在很多消費者以及一些發燒友仍習慣組裝電腦,每次消費都在七八千元,甚至上萬,遠高於消費筆記本的花銷。

在IT行業,至少有10萬種配件,市場需要有專門的櫃檯擺放銷售。李忠晉表示,這些攢機市場規模並不算小,在賣場裡攢機的客流量要遠遠大於一二層的整機櫃檯客流量,因此“攢機這樣的櫃檯不會撤離賣場”。來自IDC的數據顯示,2008~2009兩年來DIY(攢機)每季度的市場規模均在200萬台以上,占整個PC市場出貨量的20%左右。

安裝過程

電腦安裝包括硬體(主機板、CPU、記憶體條、硬碟、光碟機、軟碟機、鍵盤和滑鼠等)的安裝和程式

(Linux、MacOS、Windowsxp、WindowsVista、Windows7、Windows8、Windows8.1等)的安裝。

準備工作

主機板、CPU、顯示卡、音效卡、機箱、滑鼠、鍵盤、記憶體條、網卡、CPU風扇、光碟機、硬碟、電源、IDE數據線、軟碟機數據線、音箱、螺絲刀、螺絲釘、橡皮筋/尼龍扎帶、程式安裝光碟/u盤等。

硬體安裝

(1)將機箱後部的塑膠螺絲擰下,把機箱兩側面板取下,將機箱平放在桌子上。將電源(一般機箱帶電源)有風扇的一側對著機箱上的電源托架上,電源線應靠近主機板的位置。然後擰緊螺絲。

(2)拉起CPU插槽旁的拉桿呈90°的直角,將CPU上有角標的一方對準插槽上有角標的一方,輕輕的垂直插入插入插槽,將拉桿合上。安裝CPU風扇支架,進行CPU風扇的安裝——注意風扇電源線方向應靠近主機板風扇電源位置,並進行風扇電源線連線。

(3)打開記憶體插槽兩旁的卡子,將記憶體條上的缺口對準記憶體插槽的凸起垂直插入,聽的啪的一聲就安裝好了。注意記憶體條方向。

(4)先將機箱帶的6個小銅柱按主機板螺絲孔位置插入機箱的主機板支撐板圓孔中,然後將主機板外部連線口插入機箱主機板外部連線口中,將主機板螺絲孔對準6個小銅柱,擰緊螺絲。

(5)將機箱立起來,從機箱後部將機箱上的光碟機擋板頂出,然後將光碟機從機箱前面放入光碟機托架中,面板、螺絲孔對齊,擰緊螺絲。

(6)從機箱後部將機箱上的軟碟機擋板頂出,然後將軟碟機從機箱前面放入軟碟機托架中,兩面板、螺絲孔對齊,擰緊螺絲。

(7)將硬碟放入硬碟托架中螺絲孔對齊,擰緊螺絲。

(8)打開AGP兩旁的卡子,將顯示卡外部連線口插入機箱外部連線口中,垂直插入AGP插槽,擰緊顯示卡AGP擋板螺絲。

(9)將顯示卡外部連線口插入機箱外部連線口中,垂直插入PCI插槽,擰緊顯示卡PCI擋板螺絲。

(10)將最大最寬的電源插頭垂直插入主機板主電源插座,將電源相應插頭插入軟碟機、光碟機、硬碟電源插座。

(11)用SATA數據線將硬碟和主機板上的SATA接口連線,用光碟機驅數據線將光碟機和主機板上的SATA接口連線,連線各種信號線。用橡皮筋或尼龍扎帶將各連線線打結整理。

(12)把機箱兩側面板安裝在機箱上擰緊螺絲。

(13)連線各種外部設備(顯示器、鍵盤、滑鼠、印表機、音箱等)。

程式安裝

開機,不停地按主機板的BIOS熱鍵,進入BIOS設定頁面;

在第二項高級設定裡面,設定"FIRSTLOAD"為"CD-ROM",如是u盤則設為USBdrivece;

插入安裝盤,BIOS保存退出;

---這裡如果你的安裝盤不帶DOS啟動或者pe的,建議先找一個DOS啟動盤或者u盤pe;

進入DOS操作系統,輸入"FORMATC:",回車,開始格式化C糟,如果是pe可以用軟體完成;

完成後重起電腦,按照安裝盤上的引導一步一步安裝系統;

安裝完成後,拿出安裝盤,重啟電腦,進入BIOS設定,將"FIRSTLOAD"改回為硬碟啟動;

保存退出BIOS。

進入系統後,安裝相關的驅動程式(在計算機-屬性-硬體-設備管理器里,可以查看哪些硬體缺少驅動,一般帶?號或者!號的需要安裝驅動),現今的硬體驅動安裝工作已經十分輕鬆,建議使用驅動精靈、驅動人生等軟體進行快捷化驅動安裝。

完成後,記得設定顯示解析度為當前顯示器最佳解析度。

至此,系統基本完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