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幣

新台幣

新台幣(簡寫為NT$,標準貨幣寫作TWD。)是中國台灣地區(台澎金馬)當局發行的一套法定貨幣,1949年6月15日起開始發行流通,基本單位為圓(簡作元),口語常以塊代圓、或毛代角。新台幣發行硬幣單位包括:5角、1圓、5圓、10圓、20圓、50圓;而紙鈔單位則有:100圓、200圓、500圓、1000圓與2000圓。換算方式為:1圓=10角=100分。

基本信息

發展

新台幣紙幣100元
台幣的前身為舊台幣,1949年6月15日開始發行流通,ISO4217代號為TWD(或簡稱為NT$、NTD)。新台幣是相對於舊台幣而言的,如今講台幣,是指新台幣。舊台幣已在五十年代停用。新台幣基本單位為“圓”,但一般都寫成“元”,口語上常稱“塊”。1圓=10角=100分。方言中亦以箍(白話字:kho)代圓,在口語中尤為明顯。
當初舊台幣被定位為一種過渡時期的貨幣,日治政府的台灣銀行券與國民政府的台幣一比一兌換。由於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中國滿目瘡痍,再加上國民黨與共產黨之間關係緊張,金融狀況不穩定,因此台灣未使用當時通行於大陸的法幣、金圓券,另外再發行台幣。關於發行新台幣原因的官方說法,是由於1948年上海爆發金融危機,連帶也使舊台幣幣值大幅貶值,造成台灣物價水準急劇上揚。不過另一種關於發行新台幣原因的版本,指出是因為台灣日治時期結束初期,由於國共內戰的緣故,國民黨政府把台灣的民生物資,如糖、之類大量運送到大陸以供應戰爭所需物資,造成台灣內部民生物資銳減、嚴重短缺,使得台灣的米價甚至比上海當地的米價還高(當時台灣產米而上海不產),造成台灣嚴重通貨膨脹,一日三市,幣值急速貶值,就算有錢也可能買不到米。在1949年6月15日台灣省政府公布“台灣省幣制改革方案”、“新台幣發行辦法”,正式發行新台幣,明訂40,000元舊台幣兌換1元新台幣。
1961年7月1日依照台灣當局“中央銀行”在中國台灣地區委託台灣銀行發行新台幣辦法,由“中央銀行”委託台灣銀行發行,紙幣上印“台灣銀行”字樣,法定地位比照國幣,成為台灣當局的法定貨幣。自1970年12月21日開始,鈔券上印“中華民國”字樣,以昭公信。另外為因應金門、馬祖、大陳島等戰地的特殊需要,也曾經發行限定流通這些地區的新台幣金門、馬祖、大陳流通券,如今則已經取消。1962年12月19日“中華民國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99號解釋:台灣銀行發行之新台幣,自中央銀行委託代理發行之日起,如有偽造變造等行為者,亦應依妨害國幣懲治條例論科。(大法官黃正銘有不同意見書,認為在程式上,不應受理中央銀行此次聲請解釋,而在實體上,未經立法程式新台幣決不能變為國幣。)1992年原“銀元及銀元兌換券發行辦法”公告廢止,作為國幣之銀元喪失發行法源。由於國幣依中央銀行法規定由中央銀行發行,於是在2000年7月1日訂頒“中央銀行發行新台幣辦法”,停止委託台灣銀行發行,將新台幣正式訂為“中華民國國幣”。各法律條文中原以銀元為單位亦修法改為新台幣。7月3日發行1000圓紙幣,上印字樣改為“中央銀行”,其圖案之瑕疵於2004年版已經移除。2002年6月30日廢止“中央銀行在台灣地區委託台灣銀行發行新台幣辦法”,2002年7月1日起原委託台灣銀行發行之新台幣停止流通。
再版發行
1000圓及500圓於2005年7月20日再度改版,增加原本只有2000圓才有的光影變化箔膜,安全線改為光影變化箔膜式安全線。500圓的刷色變得更深,其餘圖樣則未改變。
如今市面上所流通的紙鈔之中兩佰圓以及兩仟圓的紙鈔,因民眾為避免收到偽鈔之風險,均甚少使用,故實屬罕見。
新台幣發行硬幣單位包括:5角、1圓、5圓、10圓、20圓及50圓。而紙鈔單位則有:100圓、200圓、500圓、1000圓與2000圓。5角硬幣的發行量少,實際上也較少使用,所以通常現金交易都是以1圓作為最小單位。例如:3.5圓的郵票四捨五入賣4圓(但是兩張當然只賣7圓);存款利息也是四捨五入至1圓。但若需要,也可以5角來作為交易媒介,但5角限制一次使用不可超過100枚。

票樣

第一套

紙幣種類
第一套直式新台幣於1949年6月15日開始分批發行,
第一套面值1圓紙鈔加蓋“金門”幣樣
第一套面值1圓紙鈔加蓋“金門”幣樣
台灣銀行第一印刷廠(位於中華民國總統府內)印製。紙幣國父孫中山像為鮑良玉雕刻,正面凹版、背面凸版。
面值為壹圓,正面為紅色調,反面為藍色調,未發行。
面值為伍圓,正面為墨綠色調,反面為黃色調,1949年6月15日發行。
面值為拾圓,正面為藍色調,反面為棕色調,1949年6月15日發行。
僅有加蓋“金門”字樣票,預定在金門使用,但“金門”字樣為空心字型,被金門軍方認為影射“掏空金門”,反對使用,故在金門亦未正式發行。
硬幣種類
銀幣,正面孫中山頭像,背面台灣地圖及伍角面值,於1949年12月1日發行,1981年12月8日停用。
鋁幣,正面孫中山頭像,背面台灣地圖及貳角面值,於1949年12月1日發行。
銅幣,正面孫中山頭像,背面台灣地圖及壹角面值,於1949年12月1日發行。

第二套

新台幣硬幣
紙幣種類
第二套直式新台幣於1949年7月5日開始分批發行,中央印製廠台北廠(位於台北縣三重市)印製,本套幣中一百元券由於民眾恐懼通貨膨脹,遲至1961年6月9日始發行。
面值壹分,正反面圖案是藍色調,1949年7月5日開始發行。
面值壹圓,正面圖案是紅色調,反面圖案是藍色調,1949年6月15日開始發行。
五元券,未發行,僅見單面印刷樣票。
面值拾圓,正反面圖案是綠色調,1951年6月1日開始發行。
硬幣種類
新台幣發行新台幣硬幣單位包括:5角、1圓、5圓、10圓、20圓、50圓。
換算方式為:1圓=10角=100分。5角硬幣的發行量少,實際上也較少使用。日常生活只有郵票、水餃(每顆2.5至3.5圓)、汽油在計算單價時會用到角。

匯率

兌換台幣可至政府外匯指定銀行或國際觀光飯店,兌換時取得的收據須妥善留存,離境前若要將未用完的新台幣換回時,必須出示此收據。
據台北訊息:人民幣2009年6月30日開始可在台灣本島進行雙向兌換,自然人持有效身份證件(島內居民持身份證,遊客和外籍人士持護照)皆可兌換,每人每次兌換額不得超過人民幣2萬元。
其他兌換匯率:
(2015年8月11日)
1美元=31.71新台幣
1歐元=34.8334新台幣
1英鎊=49.3725新台幣
1人民幣=5.0198新台幣
1韓元=0.027新台幣
1日元=0.254新台幣
1瑞士法郎=32.1798新台幣
1香港港元=4.0899新台幣
1加拿大元=24.2821新台幣
1泰國銖=0.8978新台幣
1澳大利亞元=23.31新台幣
1澳門元=3.9757新台幣

亞洲貨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