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愛而噬

擇愛而噬

《擇愛而噬》收錄10個故事附加主編評述。全書就像一扇沒有框線的後窗,當你從書架上拿下來、開啟的時候,一個精彩紛呈的推理世界就躍入你的眼帘。在陽光背後,在陰影裡面,他們每一篇都演繹著撲朔迷離的故事,演繹著主人公們理性的精華和感性的爆發,卻又在悄然無聲間反映著人性的種種。它是旁人最想看到、當事突然內最想隱藏的私秘風景。

圖書簡介

新浪原創文學擂台賽後半程狀元,推理懸疑盟主精心編選,與十一位原創推理小說作家打造完美的挑戰型解謎推理小說集,挑戰你的智力極限,摧殘警探和讀者的神經!!
收錄10個故事附加主編評述。全書就像一扇沒有框線的後窗,當你從書架上拿下來、開啟的時候,一個精彩紛呈的推理世界就躍入你的眼帘。在陽光背後,在陰影裡面,他們每一篇都演繹著撲朔迷離的故事,演繹著主人公們理性的精華和感性的爆發,卻又在悄然無聲間反映著人性的種種。它是旁人最想看到、當事突然內最想隱藏的私秘風景。
當你閱讀到這篇文字的時候,你離那些優秀作品的距離僅僅是一步之遙。“最好看的推理作品”,是我們“後窗”唯一的選用標準。每一篇收入在本書中的作品,首先都具備優秀的文學功底,故事情節流暢,引人入勝。然後是推理部分,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作者簡介

推理小說作者,現居上上海。
原創推理俱樂部會長。該俱樂部現有推理寫手100人左右,俱樂部主要職能為義務培養推理寫手,並提供推理寫作維權一條龍服務。
中國極少數推理專職作者,研究者,對推理與寫作相當的執著,常年立志於寫出好的作品並培養優秀的作者群體。對於推理寫作有獨到的認識。
從05年到08年11月從事專職推理寫作和研究,08年11月開始從事推理出版業。
大陸首位以本格推理長篇在大型文學比賽獲獎作者。
大陸首位以本格推理長篇在台灣出版作者。
大陸首位以本格推理長篇在越南出版作者。
大陸首位在台灣主編懸疑推理短篇集作者。

編輯推薦

你是否還在閱讀中規中矩的傳統推理小說,並已經被固定的風格模式套上枷鎖。你是否已經對傳統的邏輯推理失去新鮮感,並已經對千篇一律的相似產生厭煩。 你是否曾嘗試過在縝密的邏輯中尋找刺激,但由於對連篇累牘的厭惡很難興奮。你是否執著的追求洞察秋毫後的酣暢淋漓,但由於作者語言表達拙劣大失所望。不同作者對推理小說的不同認識與定義,本系列後窗推理小說突破常規推理小說的枷鎖以不同的視角,用優雅的詞藻、的氛圍、細緻的心理描寫、縝密的邏輯、精彩的情節,使你陶醉於閱讀之中,捕捉不到那本來就細微的線索,即使作者是以兇手自身的角度描寫故事,你還是很難找出讓案情水落石出的直接證據,當石破天驚的那一刻到來時,你會感覺到情節的高低起伏反差如此之強烈,線索的離奇消失與猛然回歸如此精彩,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意境如此美妙,故事短小精幹但回味無窮。就如同深陷迷宮之中,一邊尋找出口,一邊體會刺激的感覺,這種酣暢淋漓的感覺可能你已經很多年沒有過了。

內容簡介

《擇愛而噬》

一臉嚴峻的警官,滿臉賠笑的嫌疑人A和一臉橫肉的嫌疑人B都消失不見了。看不見手銬,也沒有警笛的嗡鳴。這似乎只是一個寧靜的校園,幾個人,和細膩感傷的情懷。只不過在一段情感波折之中,有愛就可能會有背叛,背叛會讓平和的心泛起幽暗的漣漪,於是,罪惡也就產生了。可能只是一個咧著嘴傻笑的男孩朝小池中扔了一顆石子,或者是一個纖細的身影優雅地揮動衣袖,再悄然走開。站在校園欣賞風景的你絲毫沒有察覺有何不對,但在某個無法預知的瞬間,一個你意想不到的身影就黯然倒下了。
很高興作者能寫出這樣唯美的推理作品,這種女性的細膩與情感的拿捏,是男作家們所難以完成的風景。雖然編故事是作家們的看家本領,但作品中總有真實生活與感受的投影,唯獨這個,是誰也無法偽造的。
本文的末尾,可說是畫龍點睛之筆。
隨著一行淡淡的留白,主人公的愛與哀愁溢滿紙間。

《天堂附近的死亡》

“我認為好的詭計,手法應該用一句話就能概括出來。”
以上這句話就是吳誰的創作理念。我的理解是對詭計不拖泥帶水,務求乾淨利落。這從吳誰的很多作品中都能反映出來。但請不要把這句話誤解為:簡單。因為吳誰的作品,大多都不簡單,至少在真相揭曉以前,讀者很難窺破。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的閱讀習慣不停地在改變,對文字亦是如此。比如在日本比較流行的“輕小說”,它講究的是流暢、好讀,是艱澀讀物的反義詞。不少作者已經注意到這點,在文字上花了工夫,以適應當下的閱讀潮流。但推理本身,可能作者思考得不多。吳誰的這個理念,可能代表了將來推理髮展的一個方向。作者們將開始思考:什麼樣的推理模式更符合當今的潮流?雖然它可能不會得到所有人的認同,但至少會形成作者自己的風格。這種站在讀者角度來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反思,總比對舊有模式不加思考地照搬,要值得讚賞吧。
這篇《天堂附近的死亡》,不止詭計揭曉時乾淨利落,在遣詞造句方面也直接明了。它不是太極拳的綿延迂迴,而是截拳道的勝負立分。也許,一部分讀者最希望的推理小說就是這樣吧。面對紛繁纏繞的迷局,請爽快地給我答案。然後就可以合上書,長吁上一口氣。生活本就是如此,等待我們去做的事還有很多,需要的是快刀斬亂麻。

《另一個世界》

翻開一本推理小說,人們似乎總是想知道作者是描述了一個什麼樣的詭計,這似乎是本格推理愛好者根深蒂固的念頭——“Who,Why,How——do it”:
Who——誰做的。
Why——動機。
How——詭計。
本格推理愛好者和本格推理作家總是會很在意How,在意詭計是怎么“完成”的。似乎描述“詭計如何完成”是本格推理作家最終的使命。
我想對此加以突破。
作為一個本格推理寫手,我不只想去描述“怎么完成”詭計,也想賦予詭計“完成了是為了什麼”的新用途,並在這上面來加以創新。
這一點可能容易和“Why”混淆,但它並不是“Why”,並不是動機。犯罪的動機是一回事,詭計的新用途則是另一回事。
以《另一個世界》來具體說的話,我想賦予“不在場證明”的用途不止是“讓嫌疑人A洗脫時間上的犯罪嫌疑”,還能“為嫌疑人B洗脫‘動機’上的犯罪嫌疑”。讓原先只服務於“時間”這一維詭計跳躍到另一維,這是我想做的事。所以我對“不在場證明”本身的製造刻意去忽略了,在這篇中只把著力點放在其“用途”上,可能會讓傳統推理讀者感覺有點奇怪吧。

《度祥、秘笈與我的屍體》

在這篇的創作中,我的名字特地取了和日本推理作家乙一的出道作《夏天、煙火和我的屍體》一樣的格式,其實那本書我並未看過,內容當然也完全不相干,只能算做是自己的惡趣味使然,以及對乙一作品的喜歡……
在這篇當中,懸疑的成分占了一定的比重,這和一些本土懸疑小說中的懸疑不太一樣,我覺得要“陽剛”一些。沒有鬼,沒有嚇人的場景,是產生於現實世界的謎團。我想嘗試一下將之與推理融合,在賦予心理詭計與敘述性詭計後的效果。
除此以外,我會比較在意人物的塑造,我不想寫那種一臉正氣的角色,也不想寫毫無人性的壞人。我只是想寫一個在弱肉強食、爾虞我詐的社會縮影里生存著的,有陰暗面、紳士精神、悶騷、又想保護自己妻子的物理老師。我並非是想歌頌他,只是正如我們所處的這世界一樣,總是存在著形形色色的人,心中有著不為人所知的陰暗面。

《我知道你昨天晚上做了什麼》

莊秦是一位高產作家。承襲他作品中常見的逆轉風格和一氣呵成的可讀性,這是一篇在環環相扣的意外中,讓真相水落石出的佳作。作為一篇推理小說,其實作品中完全不需要非得有一位偵探。因為作者們都知道,當它發表以後,那些翻閱它的讀者都有一顆對未知和真相感到好奇的頭腦。他們每一個人都能擔當偵探的角色。
這篇的寫作動機來自於一篇他看到的新聞。一名成都司機撞傷了路人以後,因為擔心負擔醫藥費,鋌而走險的來回反覆碾壓傷者,造成了死亡的悲劇。與此同時,他又因為某些事,和一家快遞公司發生了不愉快。快遞公司沒有核實身份,就把他的快件交給了別人。這兩件都是會讓人嘆氣的生活經歷,但當出現在莊秦的生活中時,就化為了一篇揭露社會陰暗角落的推理小說。
所以,莊秦認為推理小說愛好者中有一種不貼切的說法:推理小說的詭計已經被前人寫完了,我們已經無法創新了。他認為:其實素材就在我們身邊,它無處不在。只要我們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就能創作出中國式的推理小說。

《香水迷情》

美人,屍體,香水,詩。
此篇是傳統的解謎小說,一切都那么按部就班。作者狼舞是男性,字裡行間卻蘊含著一種典雅。
屍體出現在任何地方,都是當然的統治者。罪犯從案發現場走了,氣味卻留下。不是血腥的味道,而是優雅的香味。這裡人人似乎都和香水扯上了關聯,並且找不到陰暗面。似乎整個故事是發生在一個暖暖的午後,你似乎能嗅到陽光的味道。這在推理小說中是比較少見的。
在解謎過程中,狼舞比之其他推理小說家毫不遜色,環環相扣,真相破繭而出,具有意外性,依舊保持了整體的風格,並且具有“挑戰型本格推理小說”的公平性。
只是線上索陳列方面,卻有不足。作者雖然給出了線索,但沒有引導讀者進行思考。只是在結論時和盤托出。這種作為謎題尚可,作為小說,卻是寫作時需要注意之處。

《故人》

在《故人》這篇小說中,故事情節里細膩、強烈又帶有爆發力的情感貫穿始終。它不是一種暴風雨般的咆哮,也不是無病呻吟。它先在小說前半部分忍隱和沉澱,中段乃至後半部分讓這種情緒傾瀉而出。就像是先烏雲密布再大雨傾盆,遵循著“自然”的法則。可說是這種先抑後揚,在最後帶給讀者以一種酣暢淋漓的衝擊。
在寫作中,能做到先抑後揚是很難得的,此篇文章還有一個優點就是文筆老道。這一般是此類寫作手法中所必不可少的。
有讀者可能會問我該如何對它進行分類。
推理小說有諸多派別:“本格”、“社會”、“硬漢”等等不一而足。可這篇既不是很“本格”,也沒怎么“社會”,只能說是一篇以女性情感為主線的推理小說。“本格派“也好,“社會派”也罷,這種分類固然能幫助讀者對作品進行挑選,但對於作家而言,優秀的作品可能只是妙手偶得的產物,並沒有帶著標籤出生。所以我想,要把它來一個生硬的分類是否很多餘?分類真的有那么重要么?
如果有誰還那么問我,我只想回答:這是一篇好小說,這應該就足夠了。

當厄里尼厄斯遇上維納斯》

厄里尼厄斯是希臘神話中的復仇女神。她是無情的犯罪者,直至目標死亡才會收手。而維納斯在神話世界裡有多重象徵,為大家熟知的是愛與美的女神。此作中的男女主角分別對應了這兩個人。當他們相遇後,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呢?
河狸一直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作者,從他的筆名中就可見一二。因為給電視台寫過偵探腳本的緣故,他的作品具有畫面感。情節的鋪陳和懸念的設定也都不錯。此篇其實是一個相當本格的推理小說,但切入的視角比較新穎。如果是從傳統的視角切入(從案件發生寫起,經過警方的調查,直到最後真相大白),此文將會損失很多魅力。
談到人物塑造,河狸花了大量的篇幅,在“維納斯”的感召下,文章的中段甚至有了一種溫情的味道。直到最後案發發生以後,才把讀者的注意力轉移到“不在場證明”的手法上。讓人們意識到,原來厄里尼厄斯終是冷酷的。
這讓我想起了《魔幻廚房》中傅薇的所講的故事:一個蠍子想借青蛙的背過河,青蛙認為蠍子會蜇它,所以拒絕。蠍子說如果我蜇了你豈不是自己也會淹死?青蛙才答應了蠍子的請求。當青蛙游到河中央時,蠍子還是蜇了青蛙,兩者皆遇難。此時青蛙不甘心地問:你為何出爾反爾?蠍子不由回答:只是本性使然!
看來厄里尼厄斯與維納斯在此篇中,也不能免俗。

《陰差陽錯》

一般情況下,可以把“以謎團為主”的推理小說稱之為本格推理小說,主角不一定非是警察或偵探,但有一個需要挖掘真相的謎團在等待著他;或者他自己是這個謎團的締造者,講他如何製造謎團的故事。
在這裡,又可以把本格推理小說來進一步地細分,有一種分法就是“挑戰型本格推理小說”和“非挑戰型本格推理小說”。挑戰型本格推理小說在答案揭曉前,會把作者認為的所有線索都公布出來,來等待讀者進行“挑戰”。簡而言之,也可以把它既看成一篇小說,又看成一篇謎題。這種相對公平的做法源於歐美的黃金時期,而此篇《陰差陽錯》就是作者向當時的著名作家卡爾的致敬之作。
對於卡爾,我有一篇單獨的評論論述他。和卡爾一樣,杜撰同樣偏愛不可能犯罪類型。此篇也是杜撰的代表作之一。
與筆名相對的,文中的偵探同樣取名為杜撰。果然,看不了多久,他就說出了這樣的話:“足跡消失加密室再加兇器消失,完完全全的不可能犯罪。”對此熱衷的朋友可能會精神一振,是的,一場和不可能犯罪有關的挑戰已經開始了。
這是推理小說中的經典模式之一,聽著腦中細胞拍打出熟悉的節拍,一起享受在這不會流汗的運動之中吧。

《遺囑》

似乎不論是多長的篇幅,只要是周浩輝寫的,就能讓人一口氣讀完。
他的特點在於以較為寫實的視角切入,略帶有一點紀實的味道,來帶給讀者一種真實的臨場感受。與此同時,他還會用最拿手的懸念設定,讓文章從始至終都牢牢地吸引住讀者。要做到這一點實為不易,需要作者對文字與敘述有較為深厚的功底,良好的全局觀,以及精妙的懸念設定與結構布局。
“在任何時候,我允許讀者跳過的文字都不可以超過一百字。”這是周浩輝的創作理念,他也的確做到了。縱觀全文,每一個情節設定皆有其用意,每一個推理皆嚴謹合理,全文行至結束也無一絲一毫的贅肉。
對最苛刻的讀者而言,亮點才是看書的動力。個人認為本文在協定書的推理細節上,設定得很是巧妙,作者一直不露聲色,直到最後真相揭曉時,它才似珠玉破土而出。
最可貴之處在於這個橋段雖精巧,卻寫得很自然,沒有刻意雕琢之痕。
如果非要說缺點,就是結局略顯刻意,不過罪犯在推理小說中大多具有炫耀性格,這和電影中用手槍對準美女太陽穴卻遲遲不肯扣下扳機的壞人一樣,也算是他們的一種悲哀吧(或是好人的幸運?)。

出版前言

2006年,我編輯了第一本“後窗”短篇推理小說集《跨越第十三層樓的謀殺》,當時的想法是試水。在那時,誠實地說,中國原創推理受到的關注很少,作者也少,只是長年累積之下,還是有一些精品。我把它們整理出來,終於得以付梓,就像完成了一個心愿,別的沒有想太多,也沒想到出版之後好評如潮,不論圈內的作者,業內的編輯,還是普通的讀者,都十分讚賞這本書。這讓我在意外的同時,也感到了欣慰。
今年,已是2008年,兩年後的現在,情況已和當時不同。總體來說,推理這種最具智慧含量的類型小說,已經越來越受各方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媒體、出版機構已經參與其中,越來越多的讀者也從對其不了解,甚至誤解轉而成為了它的擁躉,這對於專職從事於推理小說寫作的我而言,怎么說都是值得喜悅的。
如果讓我來略談一下最近兩年原創推理小說的狀況,我認為有一個很大的特點,那就是優秀的作者越來越多,他們的短篇在質和量上都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很多作品已經完全不亞於西方國家和日本優秀短篇推理小說的水平。平心而論,如非從事這個行當,我也不太會大量地閱讀本土推理作品,而會一心閱讀外國的名家名作,並會對中國原創推理小說有不小的排斥,自然,這就會錯失很多我們中國人自己寫出的優秀推理小說,假如真是這樣,這實在是一大遺憾。
接下來我想說的是,當你閱讀到這篇文字的時候,你離那些優秀作品的距離僅僅是一步之遙。“最好看的推理作品”,是我們“後窗”唯一的選用標準。每一篇收入在本書中的作品,首先都具備優秀的文字功底,故事情節流暢,引人入勝。然後是推理部分,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我們選用的每一篇作品,都結合了作者各自對推理小說的理解,而結局也意外性十足,從而把自身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在本書末尾,我結合他們各自的創作理念對作品進行點評,權當拋磚引玉,希望能輔助大家來對作品進一步理解。
有很多人問過我“後窗”的含義,它並非取自於希區柯克的作品,雖然他的作品實在太有名了。我只是希望這本書就像一扇沒有框線的後窗,當你從書架上拿下來,開啟的時候,一個精彩紛呈的推理世界就躍入你的眼帘。在陽光背後,在陰影裡面,它們每一篇都演繹著撲朔迷離的故事,演繹著主人公們理性的精華和感性的爆發,卻又在悄然無聲間反映著人性種種。它是旁人最想看到、當事人最想隱藏的私密風景。
我希望,它會是您書架上一扇不為人所知的“後窗”。
普璞
2008年2月18日

圖書目錄

卷首語
擇愛而噬
天堂附近的死亡
另一個世界
度祥、秘笈與我的屍體
香水迷情
我知道你昨天晚上做了什麼
故人
當厄里尼厄斯遇上維納斯
陰差陽錯
遺囑
附錄一 主編評述
附錄二 卡爾的曼妙與密室的凋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