撓力河保護區

撓力河保護區

撓力河保護區為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饒河縣境內,由撓力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管理。撓力河自然保護區由長林島、雁窩島、撓力河3處省級自然保護區合併而成,2002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為濕地生態系統及丹頂鶴。

簡介

撓力河保護區撓力河保護區
撓力河保護區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饒河縣境內,地處撓力河南側和烏蘇里江東側。由撓力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管理。撓力河自然保護區由長林島、雁窩島、撓力河3處省級自然保護區合併而成,2002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為濕地生態系統及丹頂鶴。保護區總面積1605.95平方千米,其中核心區面積370.45平方千米,緩衝區面積531.25平方千米,實驗區面積704.25平方千米。七星河和撓力河流域濕地被列為中國重要濕地,面積6000平方千米。保護區屬溫帶大陸性季風區,年均氣溫1.6℃,最冷月平均氣溫﹣21.1℃,極端最低氣溫﹣42℃;最熱月平均氣溫21℃,極端最高氣溫36.6℃。年均降水量581毫米,無霜期130天,年日照時數2440小時。

濕地狀況

保護區濕地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濕地總面積589.22平方千米。撓力河流域為三江平原的南緣,海拔在50米以下。撓力河為雨雪混合補給的河流,多年均徑流量為19.8億立方米,徑流年際變化大,豐水年和枯水年交替出現。1年中有2次汛期,4~5月為春汛期,9~11月為秋汛期。撓力河兩側有半截河、小佳河、大佳河及多條排水渠匯入。由於撓力河兩側水網縱橫分布,流泄不暢,形成了大片沼澤濕地。沼澤濕地常年有積水10~50厘米。河流西側土壤屬沼澤土和泛濫地土壤,原始植被生產良好。

生物資源

保護區內共有野生植物1047種,包括低等植物的藻類植物26目62屬72種,菌類植物16科32屬52種,地衣植物9科15屬48種目;高等植物的苔蘚植物41科60屬119種,蕨類植物12科17屬32種,被子植被86科302屬724種。植被按地勢分布有森林植被、灌叢植被、真草甸植被、沼澤化草甸植被、草本沼澤植被、水生植被。典型的沼澤植被以禾本科、莎草科植物和叢樺、沼柳等為優勢種。保護區內共有鳥類15目32科167種,其中候鳥有145種,占總種數的87%;留鳥有22種,占總種數的13%。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有5種,包括丹頂鶴白鸛黑顴白頭鶴、白尾海雕;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有30餘種,包括大天鵝(見天鵝)、小天鵝(見天鵝)、白額雁、紅隼、紅腳隼、虎頭海雕、鴛鴦等。共有魚類15科55種,包括典型的中國平原魚類代表種,如白鰱、鯉魚等;起源於歐洲的種類,如鱘魚、鰉魚、大馬哈魚等。還有麝、水獺等獸類,中國林蛙、黑龍江林蛙、花背蟾蜍等兩棲類。

保護工作

黑龍江省水產局於2001年成立撓力河水域漁政管理委員會,將撓力河禁捕期改為4月15日~6月20日。至2005年,撓力河處於停止捕撈狀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