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河保護區

七星河保護區

七星河保護區是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三江平原寶清縣北部,由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管理。七星河蘆葦縣級自然保護區成立於1991年,1996年晉升為七星河市級自然保護區,2000年晉升為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為丹頂鶴。

簡介

七星河保護區七星河保護區
七星河保護區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三江平原寶清縣北部,地處七星河中下游,西以友誼縣為界,北與富錦縣相鄰,東與九五七國營農場接壤。由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管理。七星河蘆葦縣級自然保護區成立於1991年,1996年晉升為七星河市級自然保護區,2000年晉升為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為丹頂鶴。保護區總面積200平方千米,其中核心區面積76.9平方千米,緩衝區面積36平方千米,實驗區面積84.4平方千米。七星河和撓力河流域濕地被列為中國重要濕地,面積6000平方千米。保護區屬寒溫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2.3℃,最高月7月平均氣溫27.4℃,極端最高氣溫36.6℃;最低月1月平均氣溫﹣24.3℃,極端最低氣溫﹣37.2℃。年均降水量574毫米,年均蒸發量610毫米。年均日照時數2509小時,無霜期135天。

濕地狀況

保護區濕地地處三江平原腹地,地貌類型為低河濕灘,地勢平坦低洼,泡沼星羅棋布,是三江平原地區保存完好的原始濕地之一。濕地總面積410平方千米。濕地內大面積分布的蘆葦沼澤為三江平原唯一的大面積蘆葦沼澤。沼澤水源由地表徑流、大氣降水和河水泛濫補給。七星河是從西向東貫穿蘆葦沼澤的主要河流,全長255千米,流域面積3816平方千米,流經雙鴨山、友誼、寶清和富錦,最後匯入撓力河。濕地地表積水20~30厘米。地下水質較好,pH值在6.5左右,礦化度200~300千克/升,為弱酸性低礦化軟水,適宜飲用和灌溉。土壤主要為黑土、白漿土、草甸土和沼澤土4類。又可分為9個亞類、17個土屬、23個土種。

生物資源

保護區內共有高等植物62科174屬386種,占黑龍江省植物總數的21.44%,占三江平原植物總數的40%。其中蕨類植物5種,種子植物381種。包括國家珍稀、瀕危植物野大豆等。挺水植物主要有蘆葦、蓮花、香蒲、菖蒲等;浮水植物主要有睡蓮、菱角等;沉水植物主要有眼子菜、孤尾藻、黑藻等。植物群落類型以蘆葦群落為主,伴生植物有小葉章、水蓼、漂筏苔草、毛果苔劃、狸藻、小狸藻、狹葉澤芹、三瓣豬殃殃、狹葉黑三棱、驢蹄菜、小白花地榆、狹葉香蒲、三棱藨草、水蔥、水木賊、大穗苔草針藺、燈心草等。保護區內共有鳥類16目30科123種,其中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有3種,包括白鶴、丹頂鶴等;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有白額雁大天鵝(見天鵝)、鴛鴦、白尾鷂等;《中日候鳥保護協定》(見候鳥保護協定)規定種27種,包括草鷺、大麻鳽、白鶴、白額雁、大天鵝、綠翅鴨、林鷸、家燕、金腰燕、紅嘴鷗、普通燕鷗(見鷗科水鳥)、大杜鵑、黑枕黃鸝、紅脅藍尾鴝、北紅尾鴝、黃眉柳鶯、大山雀等。獸類5目11科13種,其中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有7種,包括猞猁、水獺、雪兔等。兩棲動物5種,其中省級重點保護動物1種,即黑龍江林蛙。魚類4目21科40種,其中具有經濟價值的有12種,包括鯉魚、鯽魚、鯰魚、泥鰍、狗魚、柳根、細鱗、哲羅、烏鱧等。

保護工作

為加強對保護區的建設與管理,由縣委、縣政府組建了“七星河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下設七星河自然保護區管理站。由國家審查通過的寶清縣胡家亮子葦塘工程投資117萬元,建攔河壩1座、進水閘1座,分水閘1座、擋水壩1條、引水渠5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