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凡•埃克

(圖)揚•凡•埃克揚•凡•埃克

揚•凡•埃克,尼德蘭畫家,是早期尼德蘭畫派偉大的畫家之一,也是十五世紀北歐哥德式繪畫的創始人。尼德蘭文藝復興美術奠基者,油畫形成時期的關鍵性人物

個人簡介

1835年出生於荷蘭馬塞克城,是尼德蘭繪畫的奠基者。1425年揚•凡•愛克任菲力蒲•盧•蓬公爵的宮廷畫師,曾經充任使節到過葡萄牙等地。他以寫實的精細描寫和微妙的光影表現,使作品聞名於世。他把神聖的內容拉入現實世界中,著力描繪現實生活、現世人生的豐富多彩。
他最擅長的是肖像畫,他能擺脫中世紀那種拘謹的傳統,真實地描繪對象的個性,賦予形象以典型的市民氣息,他的名作《阿爾諾芬尼夫婦像》就是典型的代表。該作品描繪了尼德蘭一個典型的富裕市民的新婚家庭,他用極其細膩的筆調,逼真地刻畫了年輕夫婦的肖像,尤其對室內的陳設,包括牆上、房頂的裝飾,描繪得一絲不苟,展現出畫家所特有的書籍插圖畫的功力。作品在光影、體積、空間、質感的塑造上,在色彩的飽和度、鮮艷度、刻畫的精確度、真實程度和深入程度上都超越了同時代的義大利
在歐洲藝術發展史上,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他和他的兄弟胡貝特被認為是油畫技法的發明者,雖然這種說法受到了懷疑,但他創製了一種完善的油彩溶劑,使他的作品得以保存至今而色彩幾乎未變,是毫無疑問的。楊•凡•艾克於1441年去世時,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菲爾等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藝術巨匠還都未出生。

代表作品

阿爾諾非尼夫婦像》,兄弟倆合作的代表作為《根特祭壇畫》。
《盧卡聖母》
名稱:揚•凡•埃克《盧卡聖母
類別:木板油畫
作者:揚•凡•埃克
創作時間:約1436年
尺寸:65.5cm×49.5cm
現藏地:法蘭克福施泰德爾藝術研究院
命名為《盧卡聖母》的油畫,事實上是《聖經》中聖母子故事的另一種繪畫處理方式。畫家以自己慣用的技巧、手法,表現出莊嚴肅穆的聖母子和宗教氣息。特別是聖母瑪麗亞的猩紅長袍與微明的背景互相映襯,細密之處不厭其煩,整體之處大方明朗,顯示了揚•凡•埃克卓越的繪畫能力。
《喬凡尼•阿爾諾芬尼夫婦像》,在美術史上堪稱卓越超凡。不過,這樣一件名作原本並不象我們許多人在試圖給它下定義時認為的那樣,是一幅肖像畫,或者是一件風俗畫之類的作品。阿爾諾芬尼是在1420年被菲利普公爵封為騎士的真實人物。畫家真實地描繪了典型的資產者形象,不僅再現夫婦的外貌和個性特徵,而且對室內的環境什物作了極其逼真的描繪,顯示了畫家特殊的造型才能。
《喬凡尼•阿爾諾芬尼夫婦肖像》中的人物手勢動作、環境道具都有民俗的含義,十分有趣:阿爾諾芬尼夫婦的手勢表示互相的忠貞,托著妻子的手表示丈夫要永遠養活妻子;而妻子手心向上表明要永遠忠於丈夫。華貴衣飾表明人物的富有;畫面上方懸掛的吊燈點著一支蠟燭,意為通向天堂的光明;畫的下角置一雙拖鞋表示結婚,腳邊的小狗表示忠誠,女子的白頭巾表示貞潔、處女,綠色代表生育,床上的紅顏色象徵性和諧,窗台上的蘋果代表平安,牆上的念珠代表虔誠,刷帚意味著純潔;畫面中間帶角邊的圓鏡代表天堂之意。所有這些象徵物既有基督教的信仰,又有世俗的觀念,畫家都一一收入畫中,作了極為細緻的描繪。在人物中間的牆上掛著一面鏡子,鏡框帶有10個突出的朵狀方形,每個方形內又置一個小圓形,每個圓形內畫一幅耶穌的故事畫,圖像細小到難以識別。中心圓鏡內反射出整個房間的景物。這種精微工整細膩的油畫世界罕見,也只有在尼德蘭的細密畫中可以見到。據說這種精微的描繪連現代攝影家都為之驚嘆,使用鏡子反射來擴大畫面的空間,是這幅傑作的又一特色,這些藝術特色對後來荷蘭的風俗畫有很大的影響和啟示。
揚•凡•埃克更擅長畫肖像,他已完全擺脫了中世紀那種拘謹的傳統,而能真實地再現人物的外貌和個性特徵,
西方繪畫對色彩的運用很強調,典型的有拉斐爾的“雅典學院”。這也是西方繪畫與中國繪畫最本質的區別。在致力於追求純藝術的現代派畫家看來,傳統繪畫攙雜太多的“非藝術的雜質”。實際上,西方傳統繪畫並不是不講藝術,只不過是在講究藝術性的同時,兼顧著諸多非藝術性的方面。這大概就是傳統繪畫區別於現代派繪畫的重要標誌。傳統繪畫在藝術上的這種不純粹性,主要表現在功利性和描述性等方面 。
西方傳統繪畫的另一個特點,是強調描述。長期以來畫家們一直是把有效地表現故事和傳說、描繪具體的情節,以表達某種寓意或象徵,當作自己的任務。這種描述性在楊.凡.愛克的《阿爾諾芬尼夫婦像》上也得到了充分反映。
西方傳統畫與現代繪畫差異,還反映在對於所謂再現的不同態度上。對於傳統繪畫來說,再現是其根本所在,也可以說是西方傳統繪畫的基本目標。雖然相對於現代繪畫而言,西方傳統繪畫以“再現性”為其主要特徵,但是這種再現絕非對自然一成不變的描摹,這種寫實帶有濃厚的風格特色:時代的、民族的,以及藝術家個人的風格特色。
古典與反古典,是西方傳統能夠繪畫藝術的兩大主流。古典的趣味偏重理性,在形式上的特點尤其表現在重視素描而輕視色彩之上;反古典則熱衷與情感,它不詳古典主義那樣追求莊嚴、靜穆、單純、和諧的古典意蘊,而是強調自由、放縱的精神和富麗、壯觀的氣勢,動盪激越的精神,在巴洛克和浪漫主義藝術中充分表現出來,前者表現了對於文藝復興古典趣味的反動,後者則體現出與新古典主義的格格不入。
《根特祭壇畫》上段的中央是基督,兩旁是聖母瑪利亞和約翰。兩翼的內側是《合唱的天使們》和《奏樂的天使們》,外側是亞當和夏娃,下段的中央是《羔羊的讚頌》,兩翼左兩側是《騎士》和《裁判官》,右側是《隱者》和《巡禮者》。畫面充滿了詩意,畫家以熱情的態度讚頌現世的美。畫面色彩經過數百年之後,仍鮮亮如初,可見作者在技法上相當獨到。

揚•凡•埃克和丟勒的時代

(圖)揚•凡•埃克揚•凡•埃克

《阿爾諾芬尼夫婦像》可以說是凡•埃克藝術風格的典型代表。這幅作品真實地表現了義大利商人阿爾諾芬尼婚禮的場景。畫面充滿了世俗的風情和人間的幸福感。柔和外光,精緻布局,無一不是作者的巧妙安排。
郎彬彬有禮地與新婚妻子在洞房歡迎貴賓。新郎舉起右手,象徵忠實愛情;新娘伸出右手,放在新郎左手之上,表示她是丈夫的忠實伴侶。新娘白色的頭巾象徵純潔;綠色的長袍象徵生育;脫掉鞋子象徵結婚;狗象徵忠誠;蠟燭象徵光明。凡埃克要求像鏡子一樣真實地表現自然。仿佛畫家有了魔法,能把世界的平凡的一角,固定在畫面上。地毯和拖鞋,牆上的念珠,床頭的小刷子,窗台上的水果,特別是那隻栩栩如生的小狗,仿佛我們親眼所見。
為了表現藝術家凡埃克也參加了婚禮,在洞房後面有一面裝飾性的鏡子,上面有凡埃克的簽名,它是特別值得注意的細節。無疑,這面鏡子是整個構圖聚焦的中心,圍繞圓凸鏡的四周有表現耶穌受難的十種事跡。這是一面神奇的鏡子,本來,我們站在新婚夫婦的前面,看到了前面的景象,但是,我們的身後是看不見的。這面神奇的鏡子,四周有十面小鏡子,上面

(圖)揚•凡•埃克揚•凡•埃克

畫著聖經故事。在中間的大鏡子上,讓我們不但看到了新郎新娘的背影,還看到了我們自己的身後,那裡有一扇門,門口擠著一些看熱鬧的男女。
此外,這幅作品可以稱作世界上第一幅油畫。油畫在今天不是複雜的畫技,買一些管裝或盒裝的顏料塗到畫布上去就可以了。但在那時,油畫是很複雜的畫技。畫家要自己找到有色的植物或礦物,親自或請徒弟把它們磨成粉末,再加上一些液體,調成糊狀。在中世紀,這樣的配製顏料的方法就存在了。那時是用蛋清來調製顏料,所以,這種繪畫的方法叫蛋膠畫法。用蛋清調製顏料幹得太快,畫成以後,又容易乾裂,是有缺點的。凡埃克第一個發現了用油調製顏料,以後又用稀釋的油作調料液,不但運筆靈活,而且層層敷設,色彩柔和,透明鮮亮,形象逼真,又便於長時間保存。這種畫法蘊含著巨大的可能性,它能表現出藝術家是事件的目擊者。
有關揚•凡•埃克的生平及身世鮮為人知,沒有太多的文獻記

(圖)揚•凡•埃克揚•凡•埃克

載,但他留於後世的油畫作品卻皆屬美術史上的珍品佳作,留芳於世,令後人仰慕至今。
德國文藝復興時代的藝術家以丟勒最為傑出。
丟勒,是德國文藝復興時代最偉大的藝術家。假如義大利因達文西而光榮,那么,德國就以丟勒而自豪。丟勒可謂神童。據與丟勒同時代的人回憶,他“幾乎通曉天文地理、哲學美學,不僅懂得,還會口述出來。”
《四使徒》是丟勒最受稱道的作品之一。在這幅作品中,把四使徒表現成頂天立地的英雄漢。這些聖經人物,在丟勒的筆下,變成了宣示真理、救苦救難、勇於獻身的人。
《四使徒》分成左右兩塊畫板。左邊畫的是約翰與彼得。穿淺綠色內衣、外披鮮紅大氅的年輕人是約翰,他全神關注著那本經書。在他的身後,是年邁的彼得。他專注地看著約翰手上的經書,手裡拿著開啟天堂之門的鑰匙。右邊畫的是保羅與馬可。保羅是一個有學者風度的長者。他已經謝頂,長著一部絡腮鬍子,神情威嚴,一手捧著經書,一手拿著寶劍。他有一雙深邃智慧的眼睛。在保羅身後是馬可,他是福音書的撰寫者,手裡拿著一卷書稿。
丟勒為什麼要創作《四使徒》呢?表面上看,四使徒都是渺渺天國的神仙,但在實際上,都是現實生活的反映。丟勒畫完四使徒,請他的好友、著名書法家涅德爾費爾題寫了一段長長的文字,明白無誤地表現了他的創作意圖。這段文字寫道:“在這動盪不安的年代,願世間所有的執政者時刻戒備,別把人間謬言視作神諭,因為上帝從不給自己說過的話增減隻字。為此,我希望大家聆聽這四位至尊至善的使者——彼得、約翰、保羅、馬可——的勸告。”這不就是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宣言嗎?把這句話翻譯成曉暢的語言,就是反對“ 教皇的言論是最高的真理”。教皇不是聖經的主人,而是聖經的奴僕。教徒只應信仰《聖經》,而不應信仰教皇,教皇往往把謬論當作神諭去欺騙別人。特別令人感興趣的是約翰的形象是根據德國宗教改革運動中傑出的活動家買朗赫頓的形象創造的,丟勒的用意不是很明顯嗎?
《四使徒》是丟勒現存的最後的作品,畫完時是55歲那年。它透現著藝術家的心靈意願,是最有力量的作品之一。丟勒像凡埃克一樣,能夠像鏡子一樣反映自然,幾乎把求真寫實的繪畫技術發展到極致。例如,他的《野草》《野兔》等作品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丟勒多才多藝,他在版畫領域裡的成就令人難以望其項背,他的木刻簡潔明快而又情感充沛。他是建築學家,他為德國農民戰爭設計了紀念碑。他是雕塑學家,還是藝術理論家,他的藝術理論著作《人體比例研究》,很有見地。1528年4月6日,丟勒去世,終年57歲。

評價

(圖)揚•凡•埃克揚•凡•埃克

l5世紀尼德蘭最具革新精神、能同義大利的馬薩喬相提並論的大畫家,要算揚•凡•艾克(Jan Van Eyck,約1380/1390--1441)。他比羅伯•康賓更加有名,對油畫技術的發展的貢獻更大,被人們稱為油畫的發明者。他同他的兄長鬍伯特• 凡•埃克(Hubert Van Eyck,約死於1426?)共同完成了許多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為根特市教堂畫的《根特祭壇畫》。楊•凡•艾克結束了尼德蘭藝術的那種平面、僵硬、缺少空間感和明暗的繪畫風格,開始在明暗、透視和油畫技巧上進行大膽探索改進,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現出對現實生活的關注。他在肖像畫、風俗畫以及風景畫方面都有較大的貢獻,為尼德蘭繪畫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
義大利佛羅倫斯諸大師都是凡•艾克同時代的藝術家,他們的繪畫手法同尼德蘭畫家有很大的區別。義大利人竭力用科學的手段在繪畫中再現自然。他們畫空間深度,必先畫出透視線;畫人體,必須精通人體解剖。而凡•艾克等北方畫家採用再現自然的方法與此有許多不同之處。凡•艾克他們耐心地描給對象的一個又一個細部,

(圖)揚•凡•埃克揚•凡•埃克

一直畫到整個畫面像鏡子一樣反映出自然對象為止,以此取得真實感。我們可以根據畫面有精美的織物,閃光的珠寶,仔細描畫一草一木和大量的風景場面,斷定這類畫出於尼德蘭畫家之手。而那種有優美的人體,恰當的比例和正確的透視關係的繪畫,則出自義大利畫家之手。可以說這也是兩個地各自的繪畫特色。
為了更精細和真實地描繪客觀對象,凡•艾克不得不對繪畫技術進行改進。在凡•艾克之前以及整箇中世紀,人們都採用蛋清調和顏料作畫,這就是蛋彩畫 (tempera)。蛋彩畫不透明,也很感精確地畫出過渡色彩。為此,凡•艾克大膽地改進了顏料的調和劑,用摻有稀釋油的調料液(這種稀釋油主要是亞麻仁油)來代替蛋清調和顏色,使顏色易於調配,便於用筆。這樣,便可層層上色,更仔細、更準確地作畫,畫面也變得透明而富有光澤。當時這樣的油畫主要畫在木板上。這種奇蹟般精細透明的油畫效果,震驚了凡•艾克同時代的人,難怪人們都稱凡•艾克是油畫的發明者。準確地說,他應當是油畫技術的革新者。因為在他之前早有人使用過油作調料繪畫了。
凡•艾克除完成著名的《根特祭壇畫》外,還作有《教堂中的聖母》、《凡•德爾•巴利以聖母子》、《瑪格利特肖像》等畫.他在藝術上最有成就的還要數他的肖像畫,其中最著名的一幅是《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逝世

凡•埃克兄弟即哥哥胡伯特•凡•埃克(Hubert Van Eyck,約死於1426?)和弟弟揚•凡•埃克。他們是15世紀最傑出和具有創新意識的畫家。其中,弟弟揚•凡•埃克對油畫藝術技巧的縱深發展做出了獨特的貢獻,被譽為“油畫之父”。凡•埃克的作品以婚禮題材的《阿爾諾芬尼夫婦像》最為著名。

作品欣賞

(圖)揚•凡•埃克揚•凡•埃克
(圖)揚•凡•埃克揚•凡•埃克
(圖)揚•凡•埃克揚•凡•埃克
(圖)揚•凡•埃克揚•凡•埃克
(圖)揚•凡•埃克揚•凡•埃克
(圖)揚•凡•埃克揚•凡•埃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