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級而上

拾級而上

拼音:shè jíér shàng“拾級而上”,“拾”讀作shè,其中“拾級”為漢語中的一個詞語。“拾級而上”意為“逐級登階”。因此,“拾級”只能與“而上”組成短語,表示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地向上登。

基本信息

拾級而上

漢語中有一個詞兒:“拾級”。“拾”讀shè,按《辭源》的解釋,“拾級”是“逐級登階”的意思,並引用禮記的話:“拾級聚足,速步以上”;《現代漢語詞典》對“拾級”的解釋是:逐步登階。因此,“拾級”只能與“而上”組成短語,表達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地向上登。
可是,一家很有影響的出版社出版的小說有這樣的描寫:“他和她玩興正濃,看到山下的景致別有一番情趣,就攜手沿著下山路拾級而下……”顯然,作者和編者都沒注意這個問題,造成用詞不當的現象。(肖章 《中國中學生報》第1061期)

相關信息

長篇小說蹉跎歲月》寫的是貴州山區生活。第三章寫到書中主人公柯碧舟代替別人到 望哨棚,必經一條山道;關於這條山道,作者是這樣寫的:“兩人寬的拾級而上的青崗石山道,忽陡忽緩,忽彎忽拐……”
這裡,一連用了三個定語:兩人寬、拾級而上、青崗石。第一個是說明山道的寬窄,第二個想來是形容地勢的高低,第三個則是交代山道構成的材料,再加上後面的“忽陡忽緩,忽彎忽拐”,這條山道留給讀者的印象是清晰的。遺憾的是,“拾級而上”用得不妥。
作者這裡寫的是“道”,而“拾級而上”只能用於人,是對於人在山道上逐級攀登的一種動態描寫。關於“拾級”,歷代學者的說法並不一致。東漢的鄭玄讀拾為涉,“拾級”即涉歷梯級。唐代的顏師古則認為此說“近乎穿鑿”,“拾者猶如一一拾取”。涉歷也好,拾取也罷,學界盡可繼續探討;“拾級”不能用來形容山道自身,則是顯而易見的。

用法不當實例

可是,一家很有影響的出版社出版的小說有這樣的描寫:“他和她玩興正濃,看到山下的景致別有一番情趣,就攜手沿著下山路拾級而下……”顯然,作者和編者都沒注意這個問題,造成用詞不當的現象。(肖章《中國中學生報》第1061期)
長篇小說《蹉跎歲月》寫的是貴州山區生活。第三章寫到書中主人公柯碧舟代替別人到望哨棚,必經一條山道;關於這條山道,作者是這樣寫的:“兩人寬的拾級而上的青崗石山道,忽陡忽緩,忽彎忽拐……”
這裡,一連用了三個定語:兩人寬、拾級而上、青崗石。第一個是說明山道的寬窄,第二個想來是形容地勢的高低,第三個則是交代山道構成的材料,再加上後面的“忽陡忽緩,忽彎忽拐”,這條山道留給讀者的印象是清晰的。遺憾的是,“拾級而上”用得不妥。
作者這裡寫的是“道”,而“拾級而上”只能用於人,是對於人在山道上逐級攀登的一種動態描寫。關於“拾級”,歷代學者的說法並不一致。東漢的鄭玄讀拾為涉,“拾級”即涉歷梯級。唐代的顏師古則認為此說“近乎穿鑿”,“拾者猶如一一拾取”。涉歷也好,拾取也罷,學界盡可繼續探討;“拾級”不能用來形容山道自身,則是顯而易見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