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廷建築

拜占廷建築

拜占廷帝國存在於 330~1453年,5~6世紀時處於極盛時期,其版圖一度包括巴爾幹半島、敘利亞、巴勒斯坦、小亞細亞、北非,以及義大利半島和西西里。拜占廷建築在這個時期繼承東方建築傳統,改造和發展了古羅馬建築中某些要素而形成獨特的風格,對東西方許多國家,特別是東正教國家的建築有很大影響。羅曼建築、塞爾維亞建築、俄羅斯建築都同它有密切關係。

拜占廷建築

正文

 
君士坦丁堡聖索非亞大教堂(532~537,見彩圖),集中體現了拜占廷建築的特點。其突出之處是在方形平台上覆蓋圓形穹頂的結構體系,通過特殊的過渡構件──帆拱把穹頂支承在若干獨立的墩子上,輔以筒形拱頂及其他措施達到力學上的平衡。聖索非亞大教堂體量龐大,其大穹頂直徑31米,穹頂下部有40個小天窗,與羅馬人建在筒形實牆上的穹頂效果不同,採取這種結構,便能在各種正多邊形平面上使用穹頂。使建築物內外都有完整的集中式構圖,成為後來歐洲紀念性建築的先導。
拜占廷建築拜占廷建築
拜占廷建築拜占廷建築
拜占廷建築拜占廷建築
聖索非亞大教堂的另一特點是內部裝飾富麗堂皇。重點部位鑲嵌彩色玻璃,襯以金色,彩色大理石牆面,與外部樸素的砌體表面對比鮮明。教堂內部虛實、明暗的變化略帶神秘氣氛,閃爍發光的鑲嵌表面加強了這種效果。廣泛使用斑岩或大理石圓柱作內部的承重構件。柱頭從圓形直接過渡到方形,上面附加一層斗形柱頭墊石。在柱頭之下、柱礎之上加銅箍,既是結構需要,又有裝飾效果。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