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卜愣寺廟會

拉卜愣寺廟會

拉卜楞寺廟會是藏傳佛教的重大宗教活動,代表了藏傳佛教的經義教規,是藏族及其它民族對佛教貢獻的突出表現。全年重大廟會有8次,分別是正月祈禱大會、二月祭會、三月舞會、四月齋會、七月說法大會、九月禳災節、宗喀巴圓寂紀念節、冬至節等。

基本信息

正月祈禱

拉卜愣寺全景 拉卜愣寺全景

祈禱大法會自正月初三起,至十七日止,寺內每日集會七次,聚集於大經堂或講經場。此時該寺喇嘛常念經,如祈禱佛教發達,常駐人間,天下太平,天堂安樂,幸福之類,並且僧人能得到比平時多得多的布施。除了一般性勞動外,這時寺內顯得十分熱鬧,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階段:

“亮佛”

亮佛也叫展佛節。將繡制在布上的如釋迦牟尼、阿彌陀佛、宗喀巴等長寬數十丈的佛像列於夏河對岸的山坡上。大法台作法,各昂欠(活佛公館)均派代表一人由扎喜扎卜丹神殿到佛像前念經。化妝的土地神輕便簡短地跳舞,飾作老虎橫衝直撞,一面打場子,一面取樂於民間。寬肩臂的僧官,肅穆莊嚴的儀態,執鞭維持秩序的鐵棒喇嘛,加上滿山遍野的善男信女,爭著觸一觸佛的邊緣,好不熱鬧。

“大跳”

大跳藏語為“掐姆勤”,會場在大經堂外的廣場。節日前,寺內先念十天經,主要是畏怖金剛及法王的密咒,求他答應,並敬請他的威力。更為燔祭,意為“燒了獻給”,舞時,演員的伴奏的分別為二十人左右,同念“閻王鐵城” 大威德經,經堂大門的左邊,掛法王像,意在以法王飾作閻王鎮壓閻王的凶暴,並驅除一切惡鬼。

跳神時首先出場的是,先查出事鬼四名,形如骨架。據說在拉卜楞寺進行天葬的雜司溝若逢死人太多時,骨架便出現,送葬者便更換另一個地方。之後“葛固爾”,法王及待從等都一齊出來,作圓圈舞。這一幕完畢,“黑帽頭子”(舞頭)再出來,後便有許多“黑帽子”圍著他舞。法王舞時,向舞頭潑血兩次,算是獻與法王的飲食。

跳舞完後,便燒掉三棱供,布繪人形。便說該壓的壓了,該毀的毀了。 此跳神舞,據說是班神一世以神力到理想國所親眼見的,因此凡參加過這個會的,到理想國後都有官職。

未來佛“轉古巴”

即制服僧眾擁著佛像,由經堂出來,向右繞寺一周,意思是說釋迦牟尼以前有過諸佛,釋迦牟尼以後有未來諸佛。

總之,拉卜欏寺的正月祈禱大法會貫穿了許多小型的節日,以此作為階段性的紀念。但這些又都是為了紀念,祈禱,獻祭釋迦牟尼佛祖的。相傳正月初一至初八,釋迦牟尼與外道競賽時,故意敗給對手;初九至十五,釋迦牟尼大顯神通,摧毀了各路外道。因此後人在寺院裡舉行種種儀式,以示紀念。

二月祭會

二月初四至初八,是“叢確”節,意為聚而供養。初四至初六三天,在大經堂內念經。所謂聚而供養,系指寺主嘉木樣一世初五圓寂,僧人聚集一起祭祀。

初七為贖祭,這是為紀念喇嘛寺主(不限本寺)有過災難,用錢和替身來贖。初七早晨,伴演主角的索命者,頭戴雞毛,身穿翻羊皮大襖,右半白,左半黑,右手執白馬尾,左手執黑馬尾。該人先到集市上逢人要錢,後到寺院寺沿戶要錢,並由寺。院給大家贈款,然後拿了三棱供。午時由寺內出來,跟著的是寺主的替身(假像)抬在轎上,復有兩位戴面具的掐姆尾隨其後,持刀趕鬼,直到夏河岸邊,大呼“打鬼”。此時一喇嘛已由夏卜頓神殿到來,與黑白人最後交涉是否滿意。喇嘛擲骰,滿意則白尾動,不滿意則黑尾動。之後,焚燒三棱供及替身,群呼 “打鬼”,鬼便跑往山林避居六日。否則遇到民眾,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初八為“亮寶”。這天寺內數百衣著華麗的喇嘛,各持幢幡寶蓋及寺廟裡八吉祥,康熙賜的賜杖,百兩重的金元寶,龍蛋等等珍奇異寶,在寺內展出。

三月舞會

時輪院經堂於三月初六作彩土壇,藏名 “金廓”,梵名“曼荼羅”,即時輪金剛的寶城。壇的作法,系在平面上將彩土由尖嘴筒中慢慢倒出,堆成圖案,象徵寶城的平面形。經堂頂端,有寶城立體模型,七天作成,在十五日舉行院中舞蹈。舞者飾成頭戴五蓮花瓣的少女,共十六名,並且俗民也趕來圍觀,膜拜。據說,一切跳舞者,死後均住時輪金剛寶城內。這些舞蹈是為了使時輪金剛歡喜的洪法之一。

四月齋會

在拉卜楞寺寺院裡,每年有齋會六次,即為正月前半月,紀念佛與外道辯論;二為正月初七至十五,紀念佛的誕生;三為三月十五日紀念佛第一天說密咒;四為四月十五,紀念佛投胎,成佛及圓寂;五為六月初四,紀念佛初轉輪;六為九月二十二,紀念佛由天上下凡。

四月的齋會,有兩天“作苦”,不吃食。第一天中午在公會堂聚集一切持齋的人,大吃一頓大米及長壽果飯。以後不飲,不食,不說話,只能念“瑪尼經”。第二天禁食,但他們穿上漂亮的服裝排隊唱“瑪尼”,轉“古拉”。當天寺院開放,到處都是花花世界。第三天旱晨,進茶湯,開始開齋。

七月說法

七月說法大會從初一至十五日,每日結會次數與祈禱會相同。會期負責人為一大法台,由他尋覓施主,供給酥油和齋飯。每天午後,有二位喇嘛在大庭廣眾之中辯論。

說法大會在經堂外廣場,時間為初八或初九的午時,此時表演節目主要是“米拉日巴勸法”的情節(詳見勸法會)。

七月大法會,是拉卜楞寺喇嘛們辯經學習,說法勸戒,皈依佛教的盛大宗教節日。

九月禳災節

九月禳災節在拉卜楞寺的金剛院(吉多札倉)內舉行,以跳禳災舞為主。

禳災舞的第一幕是儀仗,由六名童子手持香爐,二人吹喇叭,經堂司食戴氈方蓋帽,後跟俗裝侍從,經堂總管持幡,後面跟幼童,即“送水瓶者”。儀仗後面是土地載末爾,紅臉,身披鎧甲,頭盔戴五銀頭骨,外繪三眼,左手執旗,右手握矛,鎧甲外披人骨念珠,前胸系圓鏡,內有心咒字紋。後面是“阿雜日”綠旗袍,臉呈草綠色左手執腿骨等等。儀仗退後,載末爾及衛士作圓圈舞。

第二幕出場有十六位頭戴面具。主角為法王,綠水牛頭,次其妃,後來武士,黃牛頭,黃妃,紅牛頭,紅妃,綠牛頭,綠妃等。他們頭上均有五頭骨。最後菜綠鹿頭,是閻王的侍從,不佩頭骨,但有圓飾。成圈後,法王居於中間舞蹈。

第三幕,綠衣人架號筒,二位人在後吹,另有兩個人吹脛骨喇叭、然後儀仗導引九面具出場。為首的護法北天王及三護衛,皆紅臉,右手持傘,左手執鼬鼠,口中吐寶,故稱為財神,一起跳圓圈舞。

第五幕最長,架吹號如第三幕,只是二人在後面吹喇叭。儀仗護作四爐,二殼,三杯盤,二喇叭。一個手拿香的,跟隨一僧人,演員十五名,即“黑帽子”。各執以右手拿金華柄的三棱刺,左手拿頭蓋碗盛血,黑帽平面作有六角的圖案,各角會頭骨,頂彩綢,中有黑絨球,球上有頭骨,骨上飾金剛,金剛的上面飄有金雲。雲下六輪觸及帽上平面,雲示火,相三棱供,輪示憤怒,意思是將肚子束起來。舞蹈以人自成圓圈,執杯壺的有兩對,相向站在場地中央,並將壺中的灑倒進杯中,放入青稞,每一個人拿著杯子舞蹈,舞畢潑送,如此四次,前兩次向後拋,第一次給喇嘛,第二次給護法,第三次給護法的侍從,第四杯獻給土地,用這些酒給神靈吃喝,以保護佛法。

金酒潑送之後,侍僧退場,黑帽子再舞。為首者站在場心,向人皮作刺擊狀。刺兩次後,全體齊刺,然後作手印,舞,念真言,再作手印,於是揭開桌於上的蒙布,現顯出桌子上的滿盤武器,侍僧接舞首之手中物置放桌子上,換勾杖,如此不停地舞,不停地換金剛繩,杯子鏈舞,月刀等等,然後取來原來的骨碗及刺,向人皮念誦,作刺撲狀,更換骨碗勺舞,向人皮潑,更換骨碗及刺向人皮釘,換取原來的物品舞蹈,放在桌子上,合手念誦,取出匕首割人皮上黑包袱里的肉,最後全部放回原位,漫漫在舞蹈中退場。

舞時,舞者與奏樂者都念閻王鐵成大威德經。等舞蹈跳完,四位戴方氈蓋的,荷槍的壯丁,抬著三棱供的,北天王,法王與妃,載未爾及“黑帽子”全體,與奏樂的全場出動,到空曠的場地,一面焚橈,一面鳴槍,便算諸災已禳,諸災已除。

宗喀巴圓寂

詳見塔爾寺廟會

冬至節

每年冬天將至,拉卜楞寺的僧人要舉行各種活動,以迎接冬至的來臨。在冬至節時,由時輪院先念三天救主(公布)友散經(多爾多禾),至冬至那天,各經堂,活佛公館,及寺主公館,皆送壓藥叉的三棱供於河岸焚燒。壯丁在時輪院及寺主公館內鳴槍,送供時作為護從而出。藏族人們認為原來太陽向南,此後北轉,恐怕在易舊迎新時,惡鬼隨著進來,所以用供物壓上送走,此時高竿上的經幡,寺南,寺東,護法殿,露天講經場,及天王爺府前,都煥然一新。壯丁放槍趕鬼,並且向各大人物討香錢,以得一點賞賜。

藏族寺院的札倉繁多,在廟會的外衣下,各札倉又有許許多多的法會,茲將拉卜楞寺一些札倉法會的時間錄附於後。

居邁巴札倉一續部下院的法會:三月十八日至二十四日為“大自在自入法會”;六月初四至初六日為“開光儀軌”;九月十八日至二十四日為“集密自入法會”;九月二十八日始為期五天的“怖畏九百金剛自入法會”。

丁科爾札倉一時輪院法會:三月六日為“莫基法舞”;三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為“時輪自入法會”。

曼巴札倉一醫學院法會:三月十七日至二十四日為藥師佛的自入壇城和燒壇法會”;八月九日至十五日及二十九日為 “丹真金剛自入壇城和燒壇法會”;九月十八日至二十四日為 “阿立佛自入壇城和燒壇法會”。

吉多爾札倉一喜金剛院法會:三月份舉行虛空瑜伽佛自入法會;夏至日之“大施食”,由該院法台親自主持,送四手吉祥主護法大施食,用以鎮魔伏怪;八月份舉行金剛手自入法會;九月份舉行喜金剛自入法會;九月二十九日的禳災法會,在大昂圖旦頗章院內跳法舞。

居多巴札倉一續部上院法會:三月十六日至立十四日的 “集密自入法會”;五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的“滿足護法心愿法會”;六月三日至五日的“開光儀軌”;八月十七日至二十四日的“大自在自入法會”;九月十七日至二十四日的“怖畏九首金剛自入法會”;十月十七日至十九日的“六臂護法的大施食法會”;十月十三日至十九日的“大鐵城施食鎮魔法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