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花桌

抬花桌是一項獨具特色的民間藝術,相傳在明清時期就已流行,一般在農曆正月十五進行表演,表演時萬人空巷,爭相觀看。

春節民俗的一種,興於河北省邯鄲市永年縣
抬花桌是一項獨具特色的民間藝術,相傳在明清時期就已流行,一般在農曆正月十五進行表演,表演時萬人空巷,爭相觀看。抬花桌和吹歌是姐妹藝術,相映成輝。
永年縣古稱洺州,“洺州花桌”遠近馳名。這是一項獨特的民間藝術活動,主要在臨洺關鎮及其周圍流行。每逢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由當地的“清樂會” 精心裝飾各具特色的六乘花桌,每個花桌由八人抬著,同向鎮中心的燕趙第一境觀音閣出遊匯聚,表演風趣,滑稽,技藝高超而別具風彩,深受民眾喜愛。
這種花桌一般系由紫檀木或紅木製成,為方形八仙桌,桌背及兩側鑲制的棚欄精雕細刻,描龍畫鳳,自柵欄向上以細竹條、鐵絲綁紮成6尺多高的橢圓形花架,點綴著數千朵奇花和數百支蠟燭,花桌的腰部兩側各鑿兩個方洞,由長約一丈六尺的兩根大型木桿穿過,桿端綁一中型橫桿,橫桿兩端是兩個十字型小豎桿,以繩捆系。表演者頭戴紅疙瘩黑緞小帽,身穿藍大衫,外套黃坎肩,腳穿白襪黑尖口鞋,鼻扎八字鬍,嘴叼旱菸袋,左手插腰,右手擺動,時而踮腳尖,時而紮腳跟,或向前走,或向後退,或原地彈跳,令人目不暇接。
最使人驚嘆的是花桌騰空跳。抬花桌的能手一般為年逾六旬的老者,他們把花桌的小抬桿前端約2公分處頂在自己的肩鎖骨和後肩邊上,他們需步調一致勁一股,不能出絲毫的差錯,只聽一人高喊了一聲:“騰空,跳!”八人同時將肩向上一縱,花桌便離肩騰空跳起半尺多高,然後再穩落於八個抬者的肩上。這一“鯉魚跳龍門”的絕招,難度很大,當花桌抬到最高潮時,百支蠟燭火焰閃爍,千朵奇花上下翻飛,沿途觀眾無不眼花繚亂。
抬花桌,洺州這一獨特民間活動歷史悠久,碑記和史料中均有記載。據民間傳說,這一藝術形式是從唐代尉遲敬德奉敕重修觀音閣時興起的,以後,歷代每當正月十五元宵節,當地民眾便祈禱五穀豐登,摹仿古時抬花轎的技藝,演化為抬花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