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鏈黴素突變株

2基因突變和誘變育種一、基因突變●基因突變:簡稱突變,泛指胞內遺傳物質發生可遺傳的變化,可自發或誘導產生。 ●突變率:(一)突變類型(二)基因突變的自發性和不對稱性1.變數試驗——塗布試驗——平板影印培養試驗1.變數試驗(fluctuation (三)基因突變的機制1.誘變2.自發突變:沒有人工參與下生物體自然發生的突變。

2基因突變和誘變育種
一、基因突變
●基因突變:簡稱突變,泛指胞內遺傳物質發生可遺傳的變化,可自發或誘導產生。
●突變率:
(一)突變類型
(二)基因突變的自發性和不對稱性
1.變數試驗——塗布試驗——平板影印培養試驗
1.變數試驗(fluctuationtest):波動/彷徨試驗
2.塗布試驗3.平板影印培養試驗(replicaplating)
未接觸鏈黴素可篩選到大量抗鏈黴素突變株。
(三)基因突變的機制
1.誘變
2.自發突變:沒有人工參與下生物體自然發生的突變。
不是沒有原因,只是沒有很好/很具體認識原因。
可能原因:
①背景輻射和環境因素誘變。宇宙短波輻射·低濃度誘變物質·長期綜合·
②微生物自身有害代謝物質(過氧化氫)
③互變異構效應:鹼基對發生自發突·變頻率10-8~10-9
環出效應:環狀突出效應上鏈:B突出,只有A、C複製;下鏈:正常ABC複製。
(四)紫外線對DNA的損傷及其修復
1.損傷的機理:
●同鏈DNA的相鄰嘧啶間形成共價結合的胸腺嘧啶二聚體·減弱雙鏈間氫鍵的作用·雙鏈結構扭曲變形,阻礙鹼基間正常配對,引起突變或死亡。
2.修復作用
光復活作用
U-V照射·立即暴露可見光·死亡率顯著下降·現象。
機理:
U.V照射形成帶有胸腺嘧啶二聚體的DNA分子,可與光激活
酶結合,形成的複合物暴露在可見光下,光激活酶獲得光能將復
合物裂解,二聚體重新分解成單體·誘變育種時只能在紅光下操作。
●.暗修復作用(darkrepair):●重組修復和SOS修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