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主義

“純粹經驗”構成世界的一切,它既不是心理的也不是物理的,而是“中立”的東西。 阿芬那留斯提出“原則同格論”,認為客體不能離開主體而存在。 他們還提出“思維經濟原則”,認為這是“認識論的基礎”。

概述

亦名馬赫主義(Machism)。

現代西方哲學學說與流派之一。

十九世紀70-80年代由奧地利哲學家馬赫與德國哲學家阿芬那留斯創立。實證主義的第二種演變形態。仿效康德的“批判哲學”而命名。

主張“批判”或“清洗”掉經驗中的客觀內容,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使經驗“純粹”化。“純粹經驗”構成世界的一切,它既不是心理的也不是物理的,而是“中立”的東西。

馬赫提出要素說,認為構成世界的是要素,要素即感覺,客觀事物是“感覺的複合”。阿芬那留斯提出“原則同格論”,認為客體不能離開主體而存在。他們還提出“思維經濟原則”,認為這是“認識論的基礎”。

經驗批判主義的理論,曾為許多唯心主義哲學家所承襲,並被第二國際修正主義者利用來反對馬克思主義。

列寧在《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中指出,它只不過是貝克萊的主觀唯心主義與休謨的不可知論的翻版。

參考資料

1.《辭海》1989年版縮印本1315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