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卡列夫手槍

托卡列夫手槍

托卡列夫手槍是蘇聯著名槍械設計師托卡列夫於1930年設計,茨拉兵工廠所生產的一種半自動手槍。該型手槍於1930年為蘇聯採用,成為蘇聯的軍用制式手槍。目前已被淘汰。

基本信息

簡介

托卡列夫手槍托卡列夫手槍
蘇制手槍自30年代以來便成體系。蘇聯紅軍裝備的手槍口徑在各個歷史時期都不相同,其中最有名氣的是TT33托卡列夫7.62毫米手槍、PM馬卡洛夫9毫米手槍和PSM5.45毫米手槍。
7.62毫米TT手槍是蘇軍裝備的第一種自動裝填手槍,由蘇聯著名槍械設計師托卡列夫於1930年設計出,在圖拉兵工廠生產,所以取設計者和製造廠的名稱首位字母命名該槍,即TT手槍。該槍長196毫米,重854克,容彈8發,戰鬥射速、25發/分,有效射程50米。該搶由於威力大,精度高,穿透力高,結構簡單、緊湊,動作可靠,使用方便,被蘇軍官兵稱為忠實的夥伴。在蘇聯衛國戰爭中,托卡列夫手槍立過不少“戰功”。
TT-33是一支很出色的軍用手槍,由費多爾·托卡列夫設計,發射俄國人極為推崇的7.62×25mm托卡列夫彈--由7.63mm毛瑟彈改進而成。
該槍有一些白朗寧槍的特點,但托卡列夫創新了一套模組化的內部裝置,包括擊錘、阻鐵、阻鐵簧、擊錘簧和單發槓桿。該槍的保險裝置只有一個擊錘半待發保險。
TT-33在1936年開始生產(和它相似的前型TT-30在前幾年出現),在俄芬戰爭中首次使用。在隨後的二戰中它成為蘇聯紅軍的主要配備。蘇聯、華約國家、北韓都生產了大量這種手槍。中國也生產了數千支9mm口徑出口,配用9mm巴拉貝魯姆彈,並增設了手動保險。

研發背景

TT1930/33手槍(圖爾斯基·托卡列夫1930/33=圖拉兵工廠·托卡列夫1930/33),是由費約道爾.巴基雷必基.托卡列夫設計,茨拉兵工廠所生產的一種半自動手槍。該型手槍於1930年為蘇聯採用,成為蘇聯的軍用制式手槍,之後經過一些小小的改良及簡化後,TT1930/33改稱TT1933。
一般來說,人們習慣將TT1930/33型手槍稱之為托卡列夫手槍。她是由約翰.白朗寧所設計的M1911型加以精簡化、省力化所完成的一項產品。在彈藥方面,該槍使用布爾什維克革命時大量進口,而且很容易到手的7.62mmX25(0.30毛瑟)子彈(就是"盒子炮"的子彈)。
我國的54式7.62mm手槍供基層指揮員和特種兵所使用,用以自衛和在近距離內襲擊敵人,有效射程為50m,100m內也能進行射擊。該手槍系仿自俄造TT33手槍使用51式手槍彈。

結構性能

TT33手槍自動方式採用槍管短后座復進原理,閉鎖方式屬於槍管起落式,擊發機構為擊錘迴轉式,發射機構為單髮式,彈匣容量八發。全槍由槍管、上節套、下節套、復進裝置、板機部、彈匣所組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