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繞登鄉

扎西繞登鄉

扎西繞登鄉 轄11個村委會:彩門村、薩玉村、加瑪村、康莎村、龍安村、森波村、吞布容村、章達村、扎村、多卡村、雪巴村。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地圖扎西繞登鄉 地圖
鄉鎮名稱 西藏林芝地區米林縣扎繞鄉
行政區劃代碼 542623
通訊地址 西藏林芝地區米林縣扎繞鄉人民政府
郵政編碼 860500

概述

扎西繞登鄉簡稱扎繞鄉,西藏林芝地區米林縣扎西繞登鄉,米林縣轄鄉。位於縣駐地西北。位於縣境中部,距縣府40公里。面積約300平方公里,人口0.2萬,有鄉村公路。轄16個村委會。以農業為主,種植青稞、小麥、油菜、豌豆。森林資源豐富。

行政區劃

米林縣米林縣
米林縣地處西藏東部、雅魯藏布江中游、念青唐古拉山與喜馬拉雅山之間。面積為947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4萬畝,森林面積480萬畝。總人口1.5萬,轄8個鄉(其中一個民族鄉),100個村民委員會。
全縣轄3個鎮、5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米林鎮、臥龍鎮、派鎮丹娘鄉南伊珞巴族鄉、羌納鄉、里龍鄉、扎西繞登鄉。共有1個社區、73個行政村。縣人民政府駐米林鎮。

自然地理

位於米林縣西北面,鄉鎮平均海拔近3000米。東接米林鎮和羌納鄉,西連里龍鄉,北與林芝縣接壤,南臨雅江。鄉內四季分明,屬高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

資源條件

扎西繞登鄉是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半農半牧鄉,鄉內森林資源尤為豐富,一直以來,扎西繞登鄉農牧民民眾以淳樸、善良、勤勞為美德,鄉內治安良好,人民安居樂業。在扎西繞登鄉政府附近,有一座古老的寺廟——扎西繞登寺,曾任過七代活佛,約有500多年的歷史。

沿革

扎西繞登意為吉祥牢固。1959年9月設東方紅區,1987年10月改扎西繞登鄉。

名勝古蹟

扎繞鄉在西藏自治區內位置扎繞鄉在西藏自治區內位置
扎西繞登寺,在林芝地區米林縣(距地區駐地八一鎮72公里)境內,位於縣駐地以西、雅魯藏布江北岸的扎西繞登鄉。
扎西繞登寺,簡稱“扎繞寺”。它的前身是扎繞鄉境內的尕目寺,康區人常來到這裡朝聖。因此,他們稱扎西繞登寺為“尕瑪日扎繞登寺”,早期屬噶瑪噶舉派,後來改奉格魯派。
扎西繞繞登寺曾任過七代活佛,第一代活佛吉喜阿·仁欽朗傑,是扎西繞登寺的創建者。第七代活佛阿旺洛桑曲吉尼瑪現今在印度。平時主持寺廟事務的有一名“堪臣”住持喇嘛。該寺是屬拉薩哲蚌寺果芒扎倉管轄的一座寺廟。“堪布”亦由果芒扎倉選派,任期三年。1950年以前有扎巴一百八十多人,現有扎巴十多人。該寺建築宏偉壯觀,是林芝地區最大的寺廟這一。寺內供有釋迦牟尼、宗喀巴大師和護法神等塑像,造型精美。
扎西繞登寺每年都要舉行多種宗教活動,但最隆重的是“拉普堆欽羌姆”。“拉普堆欽”即降神節,“差異姆”是人們在寺廟裡表演的一種宗教舞蹈。拉普堆欽是西藏全區性的宗教活動,那天人們穿著節日盛裝帶著香草、青稞酒、糌粑面等到寺廟、河畔、山頂等地燒香拜佛。扎西繞登寺的“拉普堆欽羌姆”是由該寺第一代活佛吉喜阿·仁欽朗傑創建的,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在每年藏曆9月21日至23日在寺內表演,主要劇目有:“薩堆”(清掃廣場)“果姆喜”(果姆護法神)4人,“卓魯”(護法神)4人,“需姆仁欽雜句”,“霞納欽莫”(黑帽咒師舞)25人,“阿雜熱”(遊方僧舞)8人,“土達”(屍托林)8人,“兗布”(護法神)25人,“曲傑”(法王)25人,“色江”(野獸)25人,“夏羌姆”(鹿舞)2人,“嘎爾”(覺夏)16人,“尕目嘎爾”16人,“羌姆窮”(小型舞)8人,“加珠”25人。
扎西繞登寺的“拉普堆欽羌姆”內容、形式、人物與其他寺廟的羌姆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該寺羌姆中有兩段嘎爾舞,即覺夏嘎爾和尕目嘎爾。覺夏嘎爾不穿羌姆服裝而是穿袈裟,手持鼓邊敲邊舞向前移動;尕目嘎爾穿俗人服裝,手持鈸邊舞向前或向順時針方向移動,因而形成了扎西繞登寺羌姆的獨特色彩。

人口數據

扎繞鄉衛星地圖扎繞鄉衛星地圖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2909
男 1501
女 1408
家庭戶戶數 646
家庭戶總人口(總) 2837
家庭戶男 1435
家庭戶女 1402
0-14歲(總) 820
0-14歲男 413
0-14歲女 407
15-64歲(總) 1942
15-64歲男 1013
15-64歲女 929
65歲及以上(總) 147
65歲及以上男 75
65歲及以上女 72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2582

下轄村

扎西繞登鄉扎繞鄉彩門村的農民住宅
彩門村
多榮村
甲瑪村
江熱村
卡娘村
康莎村
龍安村
崩嘎村
帕立丁村
森波村
吞布絨村
章達村
扎村
多卡村
雪巴村
列村

教育

扎繞鄉各學校
米林縣扎繞鄉中心國小
扎繞鄉吞布絨教學點
扎繞鄉康莎教學
扎繞鄉彩門教學點
扎繞鄉甲瑪教學點

民俗文化

孔雀舞孔雀舞
林芝孔雀舞
林芝孔雀舞起源於林芝地區米林縣扎西繞登鄉,流傳在米林縣和扎西繞登鄉。
林芝孔雀舞也無樂器伴奏,常常是自唱自跳。有獨舞雙人舞三人舞集體舞等多種形式,男女均可。集體舞時為大圓圈隊形,基本上在原地跳,有時也沿順時針方向移動跳。
林芝孔雀舞是當地民眾在歡渡藏曆年和參加其它民俗節日活動時跳的一種民間歌舞,屆時,人民歡聚在一起喝酒,唱歌,跳“恰巴波”(林芝地區的一種民間歌舞),中間要穿插孔雀舞的表演。孔雀舞的表演屬自娛性的歌舞。亦表達了人們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和追求。
孔雀舞的動作較簡單,但歌詞內容和舞蹈動作結合得非常密切。如唱到“孔雀你從何方來,孔雀我從東方的印度來”時,舞者做“圍腰手”並接做“雙擺手”表示飛翔。當唱到“孔雀你如何汲水?孔雀我這樣汲水”時,舞者即做汲水動作:腳站小八字步,雙手向斜後方伸出,雙手腕向下擺動,示意在飛翔,全蹲,然後用嘴把地上的木碗銜起來。此動作需在二拍中完成,動作難度較大。
孔雀舞的基本步伐和手勢有“一步一跺”、“八字全蹲”、“孔雀汲水”、“孔雀飛翔”等。動作優美自如、形象逼真,是當地民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民間歌舞藝術。

發展狀況

在區、地、縣黨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導下,米林縣扎繞鄉黨委、政府將農牧民安居工程列入該鄉工作的重中之重,帶領全鄉幹部全力做好農牧民安居工程建設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米林縣扎繞鄉黨委、鄉政府主要領導經常帶領鄉幹部下鄉入戶,與農牧民一道籌劃建設住房,向農牧民民眾宣傳新農村建設及農牧民安居工程建設的優惠政策,引導他們按照“宜遷則遷、宜建則建、宜改則改”的原則,建設寬敞耐用美觀的居所。為了解決農牧民民眾建房資金緊缺的問題,鄉黨委、鄉政府多次與鄉儲蓄所協商,儘可能地為農牧民建設新居提供貸款,幫助他們聯繫施工隊,並及時兌現上級下撥的建房補貼資金。
據統計,去年已有95戶農牧民建設好新居並遷入新居生活,其中建成一層平房32戶、二層樓房63戶。鄉黨委、鄉政府及時兌現了建房補貼資金104.4萬元。在前面95戶建設新居農牧民的帶動下,民眾的建房熱情高漲,部分民眾不顧寒冷,積極備料,陸續動工建自己的住房,截至目前,已有110戶農牧民建設好自己的新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