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寺

扎西寺

扎西寺是顯密佛法修行的聖地,也是旅遊觀光的好地方,在夏天山頂終年積雪,山下綠草如茵鮮花盛開,風景動人,環境優美。該寺院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縣境內,是一座已有200多年歷史的寺廟。

基本信息

寺廟簡介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縣境內,有一座大威德神山和格薩爾佛母洞,在這裡有一座已有200多年歷史寺廟--扎西寺。

寺廟詳述

扎西寺扎西寺

這裡是顯密佛法修行的聖地,也是旅遊觀光的好地方,在夏天山頂終年積雪,山下綠草如蔭鮮花盛開,風景動人,環境優美。但上天的恩賜僅僅給予了這裡美麗的景色,在這裡生活的人們卻未能得到這種特別的愛護。

這裡的經濟非常落後、生活困難,特別是有一些適齡兒童,沒有任何念書的機會。因此,扎西寺除了天然美景之外,更有一道特別的風景,那就是--住在扎西寺的並不只有僧人,還有一群可愛的孩子。

扎西寺的主持亞瑪澤仁活佛大發慈悲心腸,收養了這些孩子,並派出寺廟的出家人對這些孩子進行照顧,現在這裡學習和生活的藏、漢族兒童已有90多名,他們中大部分人的家庭非常困難或是孤兒。他們在這裡生活、學習並漸漸長大。在這裡生活著的孩子們,住在寺廟裡,吃著人們資助的糧食,在枯樹搭建的陋室里學習……,他們跟都市裡的孩子是無法比較的,他們不知道愛迪達、機器貓……甚至,連非常難得的學習機會也有可能隨時失去,但是他們卻可能擁有得比一般孩子還要多,他們有仁慈的活佛給他們關愛,更有來自社會各界的關愛,因此,他們也是幸福的。

亞瑪澤仁活佛善行已得到社會很多好心人的資助和當地政府的稱讚。寺廟也經常給這些大力資助他們的好心人念經祈禱,祝他們及家人健康長壽,生意興隆,吉祥如意。 在亞瑪澤仁活佛心中,更是真誠的希望能夠與社會上的好心人共同攜手在這雪域聖地共建人間淨土和樂園,讓這些可愛的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同時活佛已為遠方來客準備好潔白的哈達和香濃的酥油茶,歡迎您到扎西寺來做客。

發展過程

扎西寺扎西寺

扎西寺(吉祥寺),據歷史記載是由第八世都穆曲傑扎西蔚色仁波切於1507年所創建,隸屬當卡寺。因時事變故,寺址曾幾經遷移,最後遷至今結古鎮東風村下加貢。昔時扎西寺有大殿一座,尼舍30餘間,總面積約有8畝地,其中常住安尼100有餘,並擁有千餘名信眾。按扎西寺創建時的慣例,寺院的主持方丈是由主寺(即當卡寺)委派的閉關導師擔任。

1958年宗教改革時寺院遭毀並被迫關閉至今。一直未能修復,致使現有的100多名老少安尼,仍無安身之處。儘管如此她們一心向,努力修行,尋求解脫之道。各地前來依止者繹絡不絕,都穆仁波切悲心弘願,不捨眾生悲苦,乃積極為眾多安尼請命,延請政府有關單位批准,經多年努力,終於於2005年批准予以恢復開放,令眾安尼有立身之所。因此都穆仁波切乃積極展開修建扎西岸尼廟的籌劃工作。

扎西寺遊記

扎西寺扎西寺
格日馬村,距離塔公鎮不遠,按照當地司機的描述就是:踩個油門,發動機還沒怎么熱就到了。而事實上,因為我們開的是輛很破很老的車子,所以,結果是踩了多次油門,還是且行且呻吟才到達。
扎西寺就位於這裡。村口是108座小佛塔圍著一個高大經幡,面向西風,畢剝作響。昂起頭,或者躺下,從經幡下邊往上看,像繁星點點。再往上走,就是一個大瑪尼堆,瑪尼石上刻著不同顏色的六字真言,到了這時,你不會覺得石頭上只是單單的文字,它還蘊含著當地工匠對於書寫以及色澤的靈感。再進一步說,藏傳佛教本身之所以能夠讓人記憶深刻,就如同西方的基督教一樣,歷史久遠,涵蓋面寬,從音樂到唐卡,從建築到經書,從醫學到自身修為,哪一樣不是博大精深?
扎西寺是一個阿尼寺廟,寺廟本身不大,一層是佛堂,二層是供眾多阿尼學習藏醫的場所。寺廟的主持阿尼阿黑的師父是米拉日巴的化身,他大約19世紀20年代就來到這裡修行。剛來的時候,這裡渺無人煙,於是在山上挖了一個洞,作為修行和休息的地方。後來阿尼阿黑成為他的弟子,在他的旁邊挖了另一個洞,一來負責師父的生活飲食,二來跟著師父專心學習佛法。之後周邊的牧民陸陸續續地搬來,才有了今日的格日馬村和現在的寺廟。
兩個洞都很簡陋,也都不高,我進去時只能彎著腰,更別說高大魁梧的大米,阿尼倒是習慣了,她們一向很很謙卑。不像我們,我們的個性里,業已慢慢地灌輸了西方的思想:世界太大,不張揚別人就不知道,於是我們一點點事,就要鬧得全世界都知道。
扎西寺扎西寺
洞裡依舊保留著阿尼阿黑師父的轉經筒和佛像,經筒是手搖的那種,大米非要轉轉看,結果轉來轉去始終不成樣子,陪我們去的阿尼笑個不停,並沒有責怪的意思。洞裡很潮濕,悶悶得,從洞裡望外看風景,倒是很漂亮。阿尼住的洞頂整個是黑的,想必是以前做飯時沒設煙囪熏得。
陪同我們的阿尼阿黑是現任扎西寺的寺主,個兒小小的,不會說漢話,一同的還有她的侍者,高個子,看起來很愛笑的樣子。阿尼阿黑十幾歲就跟隨師父來到這個地方修行,格日馬村就在她眼裡一點點地繁榮起來,村子裡瑪尼堆上的瑪尼石分別由她師父和她兩個人一點點積累起來的,雖然阿尼的供養不多,但是她還是把大部分的錢都花在寺廟和瑪尼堆上了。米拉日巴主張苦修,阿尼的師父如此,阿尼也如此。她的屋子是我見過的主持里比較簡陋的,衣服也只有一兩件。阿尼的身體並不好,眼睛有問題,經常看不大清楚,也有風濕病,住在如此潮濕的房子裡,很難沒有風濕。整個寺廟的阿尼會說漢語的不多,於是我們的交談就變得古怪很有趣。遇見她們時,他們剛下課,在晾曬藏草藥,都是從山上剛採回來,那種藥,看起來怪怪地,治婦科病,至於什麼名字,就怎么也弄不懂了。在下午時分聽到了阿尼阿黑的歌聲,她在門口中規中矩地站著,像個被強迫上台的小孩子。但是一亮嗓,歌聲卻立碼擊中了在場的我們,小莉哭了,過去拉著阿尼的手,阿尼一邊唱她一邊哭,兩個攝影師也哭了,其中有個是魁梧的漢子,兩個人哭得很不好意思。我對於音樂所知甚少,但是我也被她用直覺擊中,歌聲雖則無法用語言具體描述,但是想必所有的好詞我們都願意用在阿尼身上。而天籟是什麼,一定就是她的歌聲。聽完以後才知道,那不過是普通的六字真言。這么簡單的語言,演繹成心中抹不掉的聲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