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崗寺

扎西崗寺

扎西崗寺位於阿里地區噶兒縣扎西崗區,距阿里地區獅泉河鎮58公里。扎西崗寺由達格章創建,原系拉達克赫米寺系統,15世紀後改宗為格魯派。該寺建築布局上帶有濃重的軍事色彩,將寺廟與防禦工事結合為一體,反映出當時社會政治動盪不安的歷史背景。扎西崗寺建築很有特點,它是寺廟與防禦工事結合為一體的建築,是一種典型的吐蕃時期的建築結構。

扎西崗寺,在阿里地區(地區駐地獅泉河鎮距拉薩1545公里)噶爾縣境內,位天縣駐地以西、森林藏布下游扎西崗鄉(距獅泉河鎮58公里)所在地的一座小山丘上。
扎西崗寺由拉達喇嘛達倉哇創建。相傳,拉達喇嘛達倉哇到拉薩朝佛路經夏日山丘時誦經念到“大力倡建佛寺”這一句。回來時又在此地恰好念到上述句子,於是想在此建寺,就把盛滿甘露的“嘎巴里”藏此山丘內,並祈禱:若是能建成寺廟願甘露依然,否則乾枯。次年,他又去拉薩朝佛時觀察甘露,見甘露未乾且露出地表,於是決定在此修建寺廟,併購買木材,從拉達邀請木匠,併購買木材,從拉達邀請木匠、石匠、畫師等,歷經七年建成,還從洽米寺迎請13位喇嘛住寺。該寺曾一度屬於拉達克管轄。17世紀,噶丹澤旺打敗拉達克入侵者後改宗格魯派,屬拉薩色拉寺吉扎倉分寺,由托林寺法台管理,該寺堪布由色拉寺直接委派,每屆任期三年。每年藏曆5月5日,當地舉行盛大的賽馬活動,就是紀念噶丹澤旺率部獲勝。
扎西崗寺的建築很有特點,其外圍圍繞一周壕溝(寬1~1.5米);壕溝之內為一略呈矩形的夯土防護牆,牆之四角及兩中腰有凸出的角樓及碉樓,西南及西北角上還建有兩座圓形的碉樓,碉樓牆體高6~8米,牆上開設有三角形或長條形碼形的射孔,帶有濃重的軍事色彩。
護牆的中央偏北處為寺廟所在,殿堂平面呈“十字折角形”,象徵著佛教須彌山;殿堂四周均有轉經復道環繞,是一種典型的吐蕃時期佛殿結構。殿堂面積8柱,面闊3柱進深5柱,中央升起為擎天柱支撐天井亮棚,便於採光通風。殿內門道朝東,南北各有一小倉庫,西側為依怙殿(護法神殿)。
扎西崗寺“文革”期間被毀,1985年重建,主要建築有措康、普那貢康、嘎居康、4座扎倉及茶館等附屬設施;寺內主供“覺沃”三尊佛像、大小噶當佛塔212座、各類唐卡1008幅,主護法神為“巴登瑪索瑪”。民主改革前有喇嘛五十多人,現在喇嘛4人和2名管理人。該寺主要傳統節日和佛事活動有:
1.每年藏曆元月舉行的祈願大法會,時間18天,屆時附近民眾都到寺朝拜;
2.二月舉行藥師供奉節;
3.三月舉行供奉乃丹,時間10天;
4.四月稱“達賴嘛嘛祝壽”念經、供奉護法活動,歷時一個月;
5.五月“尼朵嘎居”念經數日;
6.六月托林寺法台到該寺講經;
7.九月稱“勒旺”,供奉大威德金剛佛5-6天;
8.十月二十五至二十六日“甘丹安曲節”,為紀念喀巴大師,該寺要表演大型宗教舞蹈羌姆,屆時附近加木、索我、朗如、仲巴等地的信徒繪繪到此朝拜,熱鬧非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