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恩嵩

戴恩嵩

戴恩嵩,男,1938年出生於山東省萊州市。中共黨員。1964年畢業於煙臺師專中文系。1960年參加工作,歷任山東省掖縣文化館創作員,中共掖縣縣委秘書及辦公室副主任、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煙臺日報社黨委書記、總編輯,煙臺市文聯主席、調研員,專業作家,文學創作二級。 山東省文聯委員,山東省作家協會理事。

基本信息

人物成就

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自幼刻苦好學,酷愛文學和書法。歷任山東省掖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煙臺日報》社黨委書記兼總編輯、煙臺市文聯主席等職。山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煙臺市作家協會名譽主席、煙臺市書法家協會顧問。8歲開始在父親的教誨下臨帖, 進行嚴格的書法訓練,從隸書入手,遍臨《史晨》、《禮器》、《曹全》、《張遷》等碑帖,後學魏碑及顏、柳楷法,再入行草。經名師指點,又師法造化,書文大都自作, 與文學互補,使書法內涵更加豐富。已在報刊上發表書作30多件,書贈外賓及友人千餘幅,作為禮品進入2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加省級以上展覽10餘次,其隸書作品在全國性書畫大賽和第52屆國際文化交流書法展中獲獎,並被正式出版物選載20餘次。其書法作品已被東京美術博物館等10多個單位收藏。在國小讀書時, 其作文被老師視為佳作, 在各個班級朗讀。16歲開始在《齊齊哈爾日報》上發表2000多字的題為《長篇小說〔夏天〕讀後》的文章,並成為該報的通訊員。在以後繁忙的學習和工作之餘堅持文學創作。20世紀70年代初他創作的《夜襲誨口鎮》發行100萬冊,長篇小說《舞星情淚》成為90年代初的暢銷書,1999年出版了《戴恩嵩小說選》,另有隨筆、雜文100餘篇有待結集出版。著有長篇小說《舞星情淚》,小說集《戴恩嵩小說選》,電視劇劇本《古街風雨》等。他的藝術傳記已載入《中國作家大辭典》、《中國美術書法界名人名作博覽》、《中國當代文藝名人辭典》等多部辭書。

社會評說

早在上個世紀的五十年代,戴恩嵩先生開始涉足文學創作,從16歲起,便在《齊齊哈爾日報》上連續發表了許多文章。七十年代初,其《夜襲海口鎮》問世,印數100萬冊,發行全國。在離開萊州這片熱土的20年間,工作之餘,他默默地耕耘在自己心靈的家園,厚積薄發,推出了一系列堪稱經典的文學專著。九十年代之初,上海文藝出版社以首版5萬冊的印數出版了他的長篇小說《舞星情淚》。作為當時的一部暢銷書,作家以其獨有的藝術思維,犀利的筆鋒,鮮活的形象,以及作品中表露出的前衛觀念和前瞻意識,引起了文學界的諸多爭議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1999年,《戴恩嵩小說選》出版,這是一部不同時期發表在各類期刊上,由作家自選的中短篇小說集。走進新世紀以來,他開始著手蒐集整理曾經散見於全國各地各類報刊雜誌上的文學隨筆。經過反覆刪削剔除,從數百篇發表過的散文、雜文和隨筆中,精選出84題,分類歸欄,匯入《生命之旅》,於2004年初春結集出版。

作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戴恩嵩先生首先以文學著作見長,三部專著,三座豐碑,蜚聲海內外。是膠東半島乃至齊魯大地上影響較大也是較有實力的作家之一。他的藝術傳記已載入中國作家協會編輯的《中國作家大辭典》,並載入中國名人叢書編委會編纂的《中國當代文藝名人辭典》等多部辭書。

許是由於文學成就突出,一定程度上遮掩了他在書法藝術方面的光芒。這種情形類似於鄭道昭留在雲峰山上的摩崖石刻,後人多從書法藝術上進行研究探討,卻很少有人評價鄭碑對於道教文學的卓越貢獻。其實,熟悉老部長的人都知道,戴恩嵩先生的書法與文學同步,詩文與書法並茂,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借唐人王勃的一句話說,那就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當我們賞析戴恩嵩先生書法藝術的時候,首先應該來讀一讀他的詩。

戴恩嵩先生的詩以近體詩為主,格律森嚴,卻毫無拘束,紀事抒情一如行雲流水,清新雋永而激情奔放,瀟灑飄逸又出神入化,韻轍規範,朗朗上口,深得唐宋大家遺風。縱觀歷史,大凡有名望的書法家都有著相當高的文學涵養,能訓詁,也工詩文,概莫能外。為了習格律,早年間,他曾拜上海的韻律學家為師,很短的時間內便得心應手了。

接觸戴恩嵩先生的詩,始於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能讀到他的大部詩作,首先得益於工作環境,單位上有較多的書報雜誌,一旦發現載有老部長的詩文,立即剪報,貼上歸檔,與文友共賞。而更多的詩詞,則讀之於他的書法作品,《七律﹒登煙臺山》、《七律﹒重登望江樓》、《詩詠萊州﹒七律四首》、《七絕﹒愛竹》《浪淘沙﹒塔山行》等等,皆如是。

讀戴恩嵩先生的詩,敦而實,直如朴。直,是他為人的風格,也是他的詩歌風格,極其可貴。捧起他的任何一首詩歌,你會驀然間發現,這“直”中蘊含著豐富而真摯的情感。無論絕句、律詩,或短或長,亦詩亦歌,如傾如訴,直抒胸懷,最能激起讀者感情上的波瀾。讀過了,餘音不絕,層層漣漪在你的心中蕩漾復返,千曲百回。《花甲述懷三十六句》是他1998年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把人生旅途中所經歷的雨雪風霜,喜怒哀樂,甜酸苦辣都概括起來了。詩中的綿綿記憶與濃濃親情,最是撥動人的心弦。六十度春秋,36行詩句,胸懷坦蕩,直面人生,客觀而理性的自我剖析,讓讀者的思緒峰迴路轉,或使人茅塞頓開。我對這首詩情有獨鍾,特地在電腦上建了專門的資料夾珍藏之,經常調上視屏,細細地品味,時讀時新,藉以為鏡,對比自省,感悟益深。

退休以後,筆者常約老友數人,爬山越野,四處轉悠,順便拍一些自以為有趣味的景物。偶爾有了比較滿意的圖片,就選出來,通過網路上傳到戴恩嵩先生的信箱裡,意在讓離鄉20多年的老部長能夠同我們一起領略鄉間的時節變化。2005年5月下旬,我們拍了些月季花圖片,選了幾幀傳了上去。未幾,先生從煙臺打來電話,說有一幅字寄來了,教我留意查收。第二天,我早早地到了單位等著。郵件來了,是一幅四尺橫幅,大字隸書,內容是以《詠月季》為題即興創作的七絕:

植身瘠土未尤人,遇旱無求雨露頻。

可愛此花開不厭,一年長占四時春。

詩很短,質樸無華,不事雕飾,就像他的為人一樣。其中,沒有一句是描繪月季花相貌形態如何美麗動人的,卻字字都在讚美著月季,分明是以花寄情,以物托人。老部長把對於故鄉、故土和故人的深厚情感,都匯聚在這首絕句中了。

把《詠月季》帶回家中,懸於草堂,反覆拜賞,體味無盡。隨後,我給老部長發了個郵件:惠書拜讀,詩文情深,亦珍亦寶,金不換。

不僅僅是《詠月季》詩,戴恩嵩先生的諸多詩文墨寶都堪稱“金不換”。《七律﹒黑彈樹》,則是另一篇詩書聯袂的佳作:

膠東千里獨一樹,閱盡滄桑六百年。

體闊神飛如虎躍,枝繁葉茂似龍盤。

經寒歷暑骨筋壯,宿露餐風意志堅。

身與天和居廣野,至今不想進庭園。

直爽、明快,敦厚、曠達。讀過了《七律﹒黑彈樹》,相信所有的讀者都能從中領略到詩人那山高海闊、縱橫萬里的胸懷,從獨特的藝術視野中分享到古樹歷經滄桑卻又挺拔飛揚的風采。當然,即使你沒有機會親眼目睹書法原作,也一定會想像出這副大字隸書蒼勁、朴茂、凝重、遒麗的神韻。

當我們走近一幅書品,目光落在墨跡上的時候,讀什麼?答曰:讀書法家的心靈。可以肯定地說,凡是被讀者共認為成功的書法作品,必定飽含著書家特有的情感。

戴恩嵩創作的書法作品,自1991年入選第52屆國際文化交流書法展,並被日本東京美術館收藏,迄今,已有數百幅各類書體的書法作品,或刊發於各級報刊,或入選國際國內的書法展覽。這些發表或參展的作品,多數已被國內外美術機構和國內外友人收藏。

美術書法作品是特殊的藝術品,不同於小說詩歌,一旦被機構或個人收藏,再想賞讀就不那么容易了。

作為當代著名的書法家,戴恩嵩先生善多種書體,真、草、篆、隸,無一不妙,無一不精。近30年間,筆者陸陸續續地讀到過他創作的一些書法作品,數量不是很多,但各種書體都有。

戴恩嵩先生的真書特點是舒放自如、骨力開張、結構莊重而神采飛楊;其草書因詩文而行草,顧盼呼應,神韻相照,疏密有致,拙中見巧,枯潤相融,瀟灑流暢;其篆書則大朴,刀劈斧鑿,力挺千鈞,朴茂不失圓潤,凝重不失雄渾,金聲玉振,字字珠璣。而諸體中,最為書家推崇的,當為他的隸書了。

載於《萊州文史》(2006年1期)上的《詩詠萊州﹒七律四首》,是他的作品。四首七律,分別用四種字型書寫,是戴恩嵩先生多種書體共一題的代表作。讀之,可見一斑。

中國的書法,至漢隸而大盛,茲後的兩千多年間,善隸者眾。而戴恩嵩先生的隸書體獨步天下,起勢、布白、結體、運筆,自成一格。

戴恩嵩先生的隸書作品,體高氣逸,雅韻絕俗。高天流雲,空谷鳥語,雲蒸霞蔚,日月蒼穹,萬千景象,盡在其中。讀之,如臨岸聽濤,如遠觀飛瀑,如納大地胎息,如聞天籟之音,讓人感受無盡。

《將進酒》是他在世紀交替時創作的隸書作品,六尺橫幅,176個盈拳大字,半個時辰,一氣呵成。筆鋒行,如同遊刃,隨心所欲;墨盡處,如龍擺尾,完美致臻。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蒼蒼茫茫,波濤滾滾,氣勢磅礴。詩是千古絕唱,字是當代一筆,頭一句讀罷,已經讓人感覺到心頭在震顫了。詩落為字,酣暢淋漓,字化為詩,靈動神出。“李詩”與戴先生用篆意寫成的隸書合一,則電閃雷鳴,地動山搖!

這,就是藝術的感染力。

有位美學家說過,“藝術,乃是人之心靈與萬物之間擦出的火花”。我把這句話理解為感悟。

感悟,是所有藝術家的基本素質,書法家也不例外。書者對社會、對自然的感悟能力,決定了你是“匠”還是“家”,決定了其藝術水平的高與下。

戴恩嵩先生8歲習字,啟蒙老師是身為農民的父親。寫字前得先淨手,筆墨紙備好了,要先靜坐。只有進入了心無雜念的境地,方可執筆。父親的規矩之嚴近乎苛刻,直至今日,他仍然恪守不渝。而父親立下的嚴厲教規,足以使他受益終生。每當憶及童年習字的這一段,戴先生總是感慨萬千。

書家習書,是功中之工。他從隸書入手,遍臨《史晨》、《禮器》、《曹全》、《張遷》等碑帖,繼而研習顏、柳楷法,再入行草。半個多世紀以來,朝夕臨池,研書習字,雷打不變。即使身居要職,工作特別繁忙的時候,也少有間斷。

戴先生曾多次說到,書法創作所擁有的胸懷是一個大熔爐,前輩的書法經驗、招數、手段,若能悄然溶入自己的血液,一旦被靈性觸發,迸發而出的是個性的熔漿,從而塑造出的是獨一無二的自己,這就是應該在書法創作上一貫追求的。

幾年前,有同行在專業雜誌上撰文評介說,“戴恩嵩的隸書,宗法漢隸諸聖。在他的作品中,時而可見《禮器碑》的瘦勁,時而可見《史晨碑》的厚重古樸。也不乏《曹全碑》的飛動秀美和《張遷碑》古拙樸茂之神韻”。我以為,戴恩嵩先生的隸書體固然淵源深遠,眾神兼備。而道法自然,以不變求萬變,才是他的創作風格。所以能於十萬大山中青峰高聳,重巒疊嶂,全在於他對世間萬物的特別感悟。

戴恩嵩先生把遊歷大山名川看做是最愜意的精神補給。退休之後,他專程去齊齊哈爾市,重登45年前中學時代在這裡讀過許多中外名著的望江樓,再睹嫩江源遠流長的寬博雄姿;他三次登臨黃山,飽賞如詩如畫的山色奇觀;在碑刻如林、禪風濃郁的齊雲山,他親眼目睹了“日照香爐生紫煙”的壯觀景色;在泰山之巔,他用“只見蒼松懸陡壁,一年四季笑春風”的詩句表達著欣喜若狂的心情;為了尋訪古代文人的故鄉,他在婺源流連忘返,久久不忍離開;在保存完好的黟縣西遞村明清古民居,他訪古尋幽、與年近九旬的老書家結下了忘年之交;他走進瀑流如雷、古木參天的天河谷原始森林,高唱出“神鯉潭邊金玉響,仙人腳下鮒鰣驚。頂天檫木凌雲氣,立地楓林醉酒情”的優美詩章。

乙酉之秋,戴恩嵩先生想到大西南去走走。他的兒子竹林與父親有著同樣的氣質和共同的藝術追求,決定放下手中的工作陪父親同行。歷時半個月,在天府之國,他們遊覽了杜甫草堂、武侯祠、都江堰、樂山大佛,攀登了峨眉山、九寨溝、黃龍和岷山。及至黔,他們首先選擇了到布依族鎮山村、郎德上村和西江千戶苗寨採風,再去觀賞黃果樹瀑布、天星橋、水上石林、龍宮溶洞……歌賦、遊記和親手拍攝的風光圖片,是他歸於卷、印於心的最美好的珍藏和記憶。

戴恩嵩先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到了近乎痴迷的程度。丙戌之春,他剛遷入新居,新居的身後是一座小山包,山路兩旁野花草叢,綠蔭郁蔽,清幽宜人,人稱小黃山。每日下午,戴先生定時登山散步。到了山上,別人不登的險要,他登;別人不轉的角落,他轉。但求一份清新,一份幽奇,一份精神上的愉悅。一路走著,手裡的數位相機還在“嚓嚓”地響,一片帶露的樹葉,一株翠綠的小草,只要覺得有新意,都被他一一收進了鏡頭。沒多久,一篇《漫步小黃山》的美文見報,給煙臺人帶來一縷清風。

戴恩嵩先生熱愛大自然中的山山水水,更愛大自然中的雪。降雪的日子,別人往家裡走,他往冰雪世界裡走。降雪的日子,大街上行人稀少,他常常迎著撲面而來的尖利的冷風獨自行進。他喜歡雪花落在臉上慢慢溶化的那種感覺,喜歡傾聽腳下積雪發出來的吱吱地聲響。這時候,他覺得眼前最潔淨,心裡頭最敞亮,頭腦冷靜,思維清晰,有一種特別的感受。

在戴恩嵩先生的視野中,一山一石、一草一木,生生息息,皆有生命,千姿百態,各有靈性。含而蓄之,永不枯竭;引而用之,文思泉湧;凝之筆端,風雲隨焉。惟如此,書法家的情感、才智和藝術追求才能在作品中得到最完美的體現。

無法而法為大法,無道而道為大道。戴恩嵩先生的書法藝術,已經進入了人書俱老的佳境。

2004年新年伊始,戴恩嵩先生的第三部專著《生命之旅》面世。由於報紙和網際網路等媒體不斷地有訊息和評論刊出,一時間,成了鄉親們的熱門話題。特別是文化宣傳系統中的老同志、業餘作者,還有一些讀過其文未見其人的崇拜者們,都希望能完整地讀到《生命之旅》這部新書。“讀他的文章是一種享受,聽他講話同樣是一種享受”,那些當年曾經聽過老部長報告的人都這樣說。當然,如果能有機會再“享受”一次,豈不樂哉!但是,戴恩嵩先生離開萊州畢竟已經20年了,雖說有時也回來走走,卻從不給有關單位的領導們添“麻煩”。正因為如此,我心裡一直在猶豫著。又過了一段時間,大家見面後議論的熱度有增無減,於是,我便通過網際網路,把家鄉文友們的這些想法與渴望,試探著向戴恩嵩先生提了提,不料想,老部長欣然應諾,時間就定在五一黃金周。

2004年5月2日,戴恩嵩先生由竹林開車,專程從煙臺趕回萊州會友來了。他的老伴於老師回老家探親,也隨車同行。因為是民間活動,沒有租用賓館的會議室,只是臨時把文化館的展廳打掃了一下。也沒有正式發聚會通知,只是在老友們之間相互傳了個信兒。可是,到老部長走進展廳的時候,密壓壓的人群已經等在這裡了。聽說老部長回鄉,許多年事已高的退休老同志都來了,還有文化單位的領導和電視台的記者們,也聞訊而至。準備的坐凳不夠,許多人只好站著聽講。

回到了闊別的家鄉,面對著一群新老朋友,老部長談了些什麼呢?

就談自己。戴恩嵩先生不再是縣裡的宣傳部長,也不再是煙臺市的文聯主席,而是退了休的一名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他從作家、詩人和書法家的角度,暢談自己怎樣學習、讀書,怎樣深入生活和從事創作;他以老百姓的身份,談自己如何修身養性、平和心態、自我塑造。其間,他也毫無避諱地談到了政治,卻是對參入構建和諧社會的理解,是“三個代表”對中華民族的深遠意義和重大影響。

熱情、真摯、坦蕩,讓人感到分外地親切;冷靜、理性、犀利,讓人不能不回頭反思自己。而其廣闊的視野、特殊的思辨、精闢的論述,把聽眾的思想意識領進了一個全新的境界,讓人的心裡頭豁然開朗。戴恩嵩先生的講話被一陣又一陣熱烈地掌聲打斷。

不知不覺中,兩個小時過去了,文友們捧著戴恩嵩先生簽贈的新書,層層圍著多年不見的老部長,久久不肯散去……電視台的記者把這些熱烈感人的場景一一拍了下來,製成新聞專題,在黃金時間向全市播出。

過了兩個月,戴恩嵩先生再回萊州。這次,則是在老幹部活動中心舉辦的同退離休老幹部們的見面活動。到會的,全都是同他在縣裡工作期間共過事的老領導。戴恩嵩先生為每位老領導、老同事帶來了一份禮物——一部《生命之旅》,一幅精心書寫的橫聯,意在與老領導們交流與共勉。書貴重嗎?或許並不貴重,既不能吃,也不能喝,卻可以讀。讀到的,是他幾十年來對社會、對人生不斷地探討和深入研究的心得與感悟,是心血的結晶;而每人一紙橫聯,則是他把自己關在工作室里整整一天,一筆一畫用心書寫出來的,每一個字,都傾注著他的深情厚意。有位拄著拐杖到會的老領導,接過戴恩嵩先生的書和字,眼圈都濕了,感慨地說,“老戴是正處級領導幹部,都幾十年了,不忘舊友啊!”

是的,戴恩嵩先生注重的是友情和親情,淡薄的是名和利。也許這些老領導們並不了解,走進網路世界,在星羅棋布的網站上,只要你留意,到處都能聯上戴恩嵩先生的文章。有的網站還為他建了網頁,專門介紹他的小說、詩文和書法。然而,戴先生對眼前的種種名利,一概視為過眼煙雲,看得越來越淡,越來越淡……

書法上有了相當造詣的時候,把自己的作品推到北京去搞一次展出活動,是眾多書家夢寐以求的機會。但是,晉京舉辦個展需要相當高的花費。場地租賃、作品裝裱、出作品集,邀請專家和媒體出場,雜七雜八的算起來,即使腰纏30萬銀子,只怕到時候也難免露出寒酸。正是因為這樣一筆數額巨大的開銷,讓許多書家和畫家望而卻步。然而,對於搞這樣的活動,戴恩嵩先生既不夢也不想,即使機會到了眼前,他也絲毫不動心。在煙臺,一位頗有藝術鑑賞力的企業家,同戴恩嵩相識多年,對戴先生的書法很是崇拜,曾主動地提出,支持戴恩嵩先生到首都北京搞一個書法展覽,所有的費用他可以一概包攬。當然,也有一個小小的條件,那就是將展品的一半歸他收藏。戴恩嵩先生聽罷,很爽朗地笑了,他推心置腹地對企業家說,謝謝老兄一番美意,戴某實難從命。您還是把幾十萬省下來乾點正經事吧,我才不花這份冤枉錢呢!戴先生的回答完全出乎企業家的意料,不免有些愕然。戴恩嵩先生卻自有見解:晉京搞展覽圖什麼?一是名,二是利,再就是花錢去買那些言不由衷的恭維,值得嗎?話不多,卻很透徹,而且,句句都是肺腑之言。企業家聽罷,對戴恩嵩的書品人品更加折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自此,兩個人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