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經濟學

戰爭經濟學

戰爭經濟學主要是研究戰爭的發生對交戰國雙方各國經濟的影響以及負作用。戰爭經濟學主耍是研究如何使戰時動員最大化,以充分保障戰爭勝利,即戰爭保障經濟學。

戰爭經濟學( War Economics)

基本定義

戰爭經濟學戰爭經濟學
戰爭經濟學主要是研究戰爭的發生對交戰國雙方各國經濟的影響以及負作用。所謂戰爭經濟學,實際上從戰爭對經濟的影響角度來看,一個就是儘量減少戰爭對經濟的影響,另一個就是從戰爭中獲利。戰爭經濟學的研究可以為避免戰爭的爆發提供一些理論上的防範和免疫,減少戰爭發生的幾率,從而為避免戰爭的發生和升級起到緩衝作用。

庇古的《戰爭經濟學》

庇古(1877-1959)是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他是劍橋學派領袖馬歇爾的高足,在英國劍橋大學任教授,並擔任過國際經濟學會名譽會長、英國通貨與外匯委員會委員、皇家所得稅委員會委員等職。庇古不但在一般經濟理論研究中頗有名氣,他的研究目光還每每投向經濟學的分支領域,成為兩門新學科的開創者。1920年,庇古寫成了《福利經濟學》一書,首創福利經濟學的完整體系,被資產階級經濟學界稱為“福利經濟學之父”。緊跟此書之後,庇古於1921年出版了《戰爭經濟學》一書,這本書又使他被後人稱為“戰爭經濟學的先師”。

庇古的《戰爭經濟學》,以戰時經濟為中心,全面探討了戰前、戰時和戰後的戰爭

戰爭經濟學戰爭經濟學
與經濟的關係問題。他的戰爭經濟理論從總體上看具有兩個鮮明的特點。首先,庇古作為“新古典學派”的主要代表者之一,在基本傾向上,承襲了古典經濟學的經濟自由主義思想。他的戰爭經濟理論,深受經濟自由主義思想的影響,並以此為主要標誌形成了戰爭經濟學的一大流派。其次,庇古的戰爭經濟理論,也受其福利經濟學基本理論主張的影響,他的戰爭經濟理論貫穿了一個基本思想,即儘量減輕國民福利的犧牲,為此就要將富人的一部分收入轉移給窮人。例如,他之所以強調用徵稅籌集戰費,就是因為在這種方法下,富人擔負的戰費比例較大。他之所以強調國家對物價實行統制,一個重要原因是制止一些人攫取戰時利潤而“犧牲一般社會的利益”,“引起社會的嫉恨”。這些思想同他的福利經濟學的一些論點是一脈相承的。

與國防經濟的關係

戰爭經濟與國防經濟是交叉關係。戰爭經濟學主耍是研究如何使戰時動員最大化,以充分保障戰爭勝利,即戰爭保障經濟學。戰爭經濟學的範圍有防務與非防務之分,而國防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則包括戰時和平時的國防經濟問題。同時,戰爭經濟學缺少一個效益的概念。國防經濟學研究的根本目的是如何對有限的國防資源進行最佳化配置和選擇,以實現最佳的國防經濟效益。而庇古、魯登道夫等人對戰爭經濟學的研究均未涉及到效益問題。對戰爭的效益以及戰爭對國民經濟產生影響的效益,尤其對第二種效益,戰爭經濟學很少考慮.

薩伊的戰爭經濟理論

法國經濟學家讓·巴蒂斯特·薩伊,把他關於人力資本的思想帶進了戰爭經濟理論。薩伊認為,一個戰士投人戰爭之前,社會(包括他的父母)對他進行了大量投資。從出生之後的衣食住行,到成長階段的訓練教育等,花去了社會大量費用。他獨立之後,社會應收回這筆投資。可是當他在戰爭中陣亡或致殘,則不僅不能償還投資,可能要變成社會的負擔。田此,戰爭耗費必須考慮傷亡者給社會帶宗的無法挽回的損失。另外,薩伊不同意亞當.斯密把士兵稱作非生產性工人的說法。他認為,士兵是“破壞性工人”。他們不僅消耗維持自身的產品。而旦,破壞別人艱苦勞動的成果,而自己又得不到任何好處。

戰爭與經濟關係的論述

赫斯特關於戰爭與經濟關係的論述相當廣泛。除了1914年出版的《戰爭的政治經濟學》之外;以後又有大量的著述。其中最重要的是戰爭與時政、戰爭與工業、戰爭與經濟的關係等方面的理論。

一、戰爭與經濟發展的關係

首先,戰爭給經濟帶來的繁榮,只是暫時的。其次,戰爭帶來的債務,是一種最可怕和最有害的非生產性債務。

二、戰爭與的關係

第一,僅就經濟意義而言,所有用於陸軍海軍毀滅性武器方面的財政支出,都是浪費。第二,在全世界普遍的、永恆的和平確立之前,為實現這樣的和平而支出一些費用,是絕對必要的。第三,軍事開支的數量,只限於保衛國家的安全,使之免受侵略。

來自

"http://wiki.mbalib.com/wiki/%E6%88%B0%E7%88%AD%E7%B6%93%E6%BF%9F%E5%AD%B8"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