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訪辦

截訪辦

截訪辦,就是阻截上訪人員辦公室,由各地黨委、政府、公安抽調精幹力量組成,常駐於上級政府信訪辦前。

基本信息

形成原因

截訪辦截訪辦

“駐京辦”變成“截訪辦”,也許是一種“截訪”現象的代表。因為時下,在一些地方和單位普遍存在著“怕民眾上訪”的心理。一聽說民眾要上訪,就不惜動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進行跟蹤、攔截,甚至動用暴力手段來制止上訪。這就是人們常說得“截訪”。如有的對上訪者進行圍堵、設卡;有的不是採取關押,就是送勞動教養所,甚至把上訪者送進精神病院,當作精神病人進行治療。殊不知,老百姓的某些合法權益受到了侵害,正當要求得不到理睬,不得已進行上訪,是憲法賦予公民的基本政治權利。面對老百姓的上訪,各級政府部門理應熱情“接訪”,這是其職責所在。否則,不去熱情“接訪”,反而去“截訪”,不僅直接地侵犯、剝奪了上訪者的合法權益,而且是絕對的違法行為,理應打住。

治理辦法

民意訴求

其實,“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暢通的民意表達渠道是社會必要的安全閥,又是一種泄洪裝置,有利於社會穩定與和諧。因而,對於人民民眾的上訪,只能通過艱苦細緻的工作去“疏”,而不是如此惡劣地去“堵”。如果都像這樣,利用“駐京辦”來“截訪”,“截”了一時,“截”不了一生,最後還是會像“截訪”案一樣曝光於天下,被世人討伐。畢竟,對老百姓的上訪,各級黨政領導幹部應該端正認識,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原則,帶著對老百姓滿腔熱情去傾聽民聲,了解民意,化解矛盾,把老百姓上訪的問題一件件地落實好、解決好。只有這樣,老百姓自然而然地就不會上訪了,領導幹部們也用不著操心費神去利用“駐京辦”去“截訪”了。

駐京辦事處職能轉變的思考

一、進一步提升基本職能

1、加強政務信息服務。隨著信息社會網路化的進程不斷加快,原有的在京地域優勢逐步減弱,駐京辦事處必須及時調整思路。一要鞏固和拓展信息渠道,進一步完善與國家各部委的信息聯繫,及時跟蹤了解中央出台的重大政策、措施;二要貼近本地區工作中心,圍繞重大的戰略性、前瞻性問題,深化信息加工,深度挖掘編報可供領導決策參考的信息;三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與本省(區、市)各部門、各單位的信息交流機制,讓最有價值的信息在最短的時間內送給最需要的人;四要培養信息人才,強化信息工作軟硬體手段,不斷提高信息工作水平。

2、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藉助首都資源優勢,抓住加快發展機遇,服務中央國家機關,推動派出地與北京經濟社會發展。重點要密切同中央國家各部委的聯繫,積極協助派出地與中央國家各部委的聯絡;積極開展經濟協作,內引外聯、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重點摸清本地區在京企業的基礎信息,建立健全較為全面、準確的資料庫。根據“發揮優勢、揚長避短、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整合本地區在京社會各種資源,開展各種形式的經濟聯合。充分利用現有的橫向聯合渠道,繼續拓展政府之間、區域之間、企業之間的各種經濟社會聯繫。通過努力,逐步打造一個運轉協調的經濟社會協作機制。

3、提高接待服務水平。近年來,中央和地方的交流頻繁,中央國家機關赴地方考察巡視的各類人員逐漸增多,派出地來京參加中央組織的各類會議人員也不斷增加,派出地與北京之間人流、物流加速發展,這就要求駐京辦事處的接待工作從內容到形式都要適應新的變化。駐京辦事處必須規範接待服務職能,完善接待服務機制,延伸接待服務流程,擴大接待對象範圍,拓寬服務內容,提升服務水平,調整接待服務思路,整合接待服務資源,滿足接待對象的個性化需求,積極探索市場化服務的方法,熱忱為本地來京人員提供幫助,同時做到在服務和經營中突出地方特色。

二、不斷強化黨的組織建設職能

相當多的省(區、市)所屬地市、部門和其他單位在京設有辦事機構,種類紛繁,性質各異,情況複雜,機構變化快,人員流動大,且具有很強的獨立性。政府駐京辦事機構代表一個地區的形象,如何對這類機構、人員加強協調、管理和服務,樹立對外的良好形象,這是新時期駐京辦事處工作的一個新課題。截止目前,已有多個省(區、市)成立了駐京機構(單位)黨委,對這些機構和人員的黨組織建設等方面進行管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駐京辦事處要積極探索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的方法和途徑,構建相對完善的流動黨員管理體系,建立健全報告登記制度、雙向聯繫制度、主題實踐活動制度等,通過正常的組織活動將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凝聚在一起。同時,在黨的組織建設過程中,突出加強廉政建設,通過民主生活會、與各黨支部簽訂《廉政責任書》、黨員領導幹部定期廉政談話、建議派出地和在京管理部門實行巡視檢查等制度,加強駐京機構工作人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的廉潔自律意識,嚴肅紀律,從嚴預防,形成外樹本地區良好形象、內練黨性政德修養的局面。

三、積極拓展社會服務職能

1、維護首都穩定和本地區形象是一項長期任務,也是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健康、穩定發展的保證。駐京辦事處必須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以對黨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帶著深厚感情開展工作,切實做到上為黨分憂、下為民解愁。同時,要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加強與中央和國家及北京市有關部門的溝通聯繫,繼續堅持和完善快速應急、綜合協調、信息預警、巡查值班、聯動處理、報告反饋六大機制,為維護首都穩定、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2、培育勞務經濟品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步完善,落後地區、欠發達地區的人員將會不斷流向發達地區,農村剩餘勞動力將會不斷湧向城市,“民工潮”已成為我國的一個獨特的現象。近年來,部分駐京辦事處在勞務進京、扶貧濟困、依法維權、化解矛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後駐京辦事處要繼續按照“正確引導、合理流動、提供服務”的原則開展工作,重點探索促進勞務經濟發展的工作思路,抓緊制定勞務輸出、管理和服務的實施細則。加強與職業技術學院中等專業技術學校和各地勞務輸出部門的聯繫,密切與北京勞務管理部門、用工企業、勞務中介組織的合作關係,建立一批相對穩定的勞務輸出基地,促進農民工轉移就業。爭取一批用人單位和中介機構在派出地設立培訓基地和辦事機構,引導農民向技術化和社會化轉變。

3、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駐京辦事處是開展經濟協作、加強橫向聯繫的一個視窗,是擴大開放、內引外聯的一個平台,尤其在招商引資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要充分發揮企業商會的特殊作用,團結在京創業和務工經商的本省(區、市)籍人士,開展合作交流、攜手共進的系列活動,服務首都,服務本地,服務企業,服務會員,不斷增強吸引力和凝聚力,為北京和本省(區、市)兩地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四、逐步加強國有資產管理職能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各省(區、市)都在京建立了自己的“基地”,且建設規模和資產存量越來越大,亟需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管理。作為派出地政府的派出機構,駐京辦事處負有管理派出地在京國有資產的重任,加強國有資產管理責無旁貸。近年來,各省(區、市)駐京辦事處十分重視這項工作,積極探索國有資產管理的有效途徑,有的駐京辦事處還成立了國有資產管理工作小組,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建立並完善了內部審計制度,從採購、進出、報損、折舊等細節抓起,增設國有資產管理員崗位,專人負責,建立台賬,每物一卡,賬物相符,逐步形成科學、規範的管理制度,保證了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確保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五、大力拓展經濟文化交流職能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際間、省際間的交流活動越來越頻繁。駐京辦事處是派出地在京連結國內外的橋樑和紐帶,是對外聯絡的視窗。派出地在京的政治、經濟、文化等交流活動,很多由駐京辦事處來聯絡、協助甚至直接承辦,駐京辦事處實際承擔了派出地在京的政務、商務、事務活動的聯絡、協調和服務職能。近年來,駐京辦事處積極履行職能,拓展領域,創新方法,在這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受到了派出地黨委和政府的肯定。

毛澤東同志在《論十大關係》中指出:“處理好中央和地方的關係,這對於我們這樣的大國大黨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我們的國家這樣大,人口這樣多,情況這樣複雜,有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比只有一個積極性要好得多。”駐京辦事處由地方政府派出,長駐首都,自然成為中央與地方關係的連線點之一。在中央與地方交流不斷加強的情況下,駐京辦事處應自覺適應新的形勢,轉變職能,提高效能,在加快發展過程中,乘勢而上,有所作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