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批作業

成批作業

成批作業把要處理的信息分成組,成批地交給信息系統自動處理。 順序批處理:對成批的信息按規定的順序自動地依次進行處理。 隨機批處理:對成批的信息僅處理需要的部分,而對其他無關部分不加任何處理。

成批作業成批作業
把要處理的信息分成組,成批地交給信息系統自動處理。在以計算機為主的信息系統中,信息的輸入、輸出速度與信息處理的速度不相匹配。為了減少人工操作時間和改善機器的利用情況,把要處理的信息(例如工資卡、庫存記錄等)按一定周期收集在一起,成批地交給系統進行處理。所有的作業也可適當地分批,系統啟動後自動地處理第一個作業,處理完後不需操作員干預而自動地過渡到處理下一個作業,直至一批作業處理完畢為止。

發展

早期的批處理對作業的輸入輸出採取在線上處理,高速的中央處理機要等待低速的在線上輸入、輸出設備,不能發揮應有的效率。後來採用脫機處理:先把若干個作業輸入到磁帶上,中央處理器從磁帶上把作業調入並執行,作業完成後把結果記錄在磁帶上,再由外圍機將磁帶上的信息輸出。這樣中央處理機得以擺脫低速的輸入、輸出設備的牽制,提高處理能力。

遠程批處理

如果數據是在遠方收集,通過終端送入數據採集器,數據採集器先將一段時間內的信息存儲起來,再通過傳輸線路將它們成批地送入系統進行處理,則這種處理方式稱為遠程批處理。

套用

批處理能有效地提高計算機的利用率,是最經濟的處理方法。但是在批處理中,用戶提交作業後便失去了對作業的控制和修改能力,用戶必須以作業說明書的形式向系統提供控制信息,還需要估計運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並把處理方法事先告訴系統。對新的處理作業,用戶無法預測可能出現的事件,所以希望系統有與用戶互動作用的能力。這種情況不適合採用批處理。另外,在批處理系統中,用戶提交作業後通常要經過幾小時甚至幾天的時間才能得到所需要的結果,這樣長的周轉時間對那些僅計算一個很小的題目,或只對已存檔案作幾行修改的短作業用戶非常不便,尤其對時間緊迫的作業更不宜選用批處理方式。在大型處理系統中,批處理經常是後台作業,前台作業採用分時處理。

分類

批處理按作業的處理次序可以分為順序批處理和隨機批處理。

順序批處理:對成批的信息按規定的順序自動地依次進行處理。傳統的處理方法是父-子方法。按信息處理要求對原來的主檔案(父)進行修改,建立新的主檔案(子),將它作為下一次運行的父檔案,而原來的父檔案自動地成為後備檔案。這種處理方式的優點是主記錄的插入、刪除容易,新老檔案可以選用同一類型的外圍設備,平均訪問時間短。缺點是老檔案中不常用的部分也必須寫入新檔案。順序批處理中,信息輸入的順序必須與檔案的順序嚴格一致。事先把信息經過分類和排序,記錄在磁帶或卡片上,批處理一旦開始,在一個預定的時間內,所有適當的信息都進入系統,順序地進行處理。

隨機批處理:對成批的信息僅處理需要的部分,而對其他無關部分不加任何處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